全市初中线上教学阶段性检测六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表述题)两部分。
温馨提示:请将第I卷的答案和第II卷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fēi)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B.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shí)。
C.我感到母亲惊惶(huáng )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D.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jǐ)和文件。 ?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蒜辨 督促 惆怅 优哉悠哉
B.年糕 抚摸 颤抖 精兵简政
C.暮布 抽屉 缥缈 饶有趣味
D.勤恳 威协 骆驼 喜出忘外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B.一次次期盼父母带我到小区的院子里玩一下这些梦寐以求的游戏,而他们总是用“没时间,自己玩去”来拒绝我。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来,有人送我一本中文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书。他们的热情,使我热泪盈眶。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B.金钱能买到书本,却买不到知识。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C.“妈呀,”林小姐哭着说:“全是东洋货!明天让我穿什么衣服?”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通过范冰冰逃税事件,使我明白了所有人,无论他官多大,或者多么有钱有名,都要有一颗谦卑之心,都不能藐视法规。
C.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中学生的标准之一。
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
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
B.“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C.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二、 (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北京的春节》,完成7-10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7.第一句话在文中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上启下。
B.陈述句。
C.总结全段内容。
D.总起句,引起下文。
8.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这一天,人们在外有非做不可的工作,才不赶回家过年。
B.除夕这一天,人们尽量放下手头的事,赶回家过年。
C.除夕这一天,人们迫切希望回家和亲人过年。
D.除夕这一天,人们不得已才赶回家过年。
9.下列活动不能体现“除夕真热闹”特点的一项是( )
A.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
B.鞭炮声日夜不绝。
C.很小的孩子不守岁。
D.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内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10.这两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富含哲理 B、委婉含蓄 C、华丽生动 D、精练质朴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为人民服务》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1-13题。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4)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5)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重于泰山:比 B.精兵简政:使简单,简化
C.死得其所:处所,地方 D.人固有一死:一定
12.文中第二段中引用司马迁的话,分析错误的一项( )
A.通过举例子,指出张思德同志的一生干了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既讲了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又揭示出了革命的人生观。
B.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C.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人死的意义有所不同,用“鸿毛”和“泰山”生动地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D.每个人都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很有价值,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13.对第四段文字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我们应当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采纳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议和批评,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B.要正确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C.正确对待牺牲,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D.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四、(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石灰吟》一诗,完成14-16题。
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4.下列对诗句的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等闲:平常。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B.千锤万凿:千万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千次,万次,都是实指。
C.“粉骨碎身浑不怕”的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D.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15.下列对诗人表达的感情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B.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C.“清白”表面上指高尚的节操,洁白的人生,实际指石灰颜色纯洁。
D.表现作者勇于自我牺牲的可贵精神。
16.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他借石灰形象,展示他的人生追求。
B.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C.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D.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刻意雕琢,感染力很强。
第II卷(表述题,共102分)
五、(23分)
17.请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
(2)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4)子曰:“ _________________,鲜矣仁。”
(5)孟武伯问孝,子曰:“______________。”
18.请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5分)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3)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良药苦口利于病, _____________。
(5)从今克己应犹及, _____________。
课内文言文知识检测
19.解释下列词语。(4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______ 一人虽听之 虽:_______
(2)惟弈秋之为听 惟: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_______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名著阅读考查(5分)
为了能到孤岛对面的大陆,他花了五个月的工夫,砍倒一棵大杉树,又劈又削,想用来逃离小岛,但却无法使小舟下海,只好放弃。第二次,他用两年多的时间在小河边造出了一只更小的独木舟,并且安装了桅杆和帆,但只能用来环岛旅行。
(1)以上选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 (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认为荒岛上可分两季: 季和 季。
六、(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2-24题。
冠状病毒知多少
彭茜
①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什么症状?怎样有效防护?
②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③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目前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
④病毒命名很有门道。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于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中东地区被确认。201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2020年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
⑤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⑥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⑦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不过,有的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报告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菊头蝠携带的一种冠状病毒,经由果子狸传染给人。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也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⑧世卫组织说,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1月21日,有删改)
2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5分)
24.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5分)
七、(15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5-28题。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然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25.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26.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27.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4分)
28.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4分)
(50分)
29.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想一下,你曾经获得过哪些“财富”?
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2)字数不少于600。(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全市初中线上教学阶段性检测六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1.C 2. B 3.C 4.A 5.D 6.A
二、7.D 8.D 9.C 10.D
三、11.D 12.A 13.A
四 14.B 15.C 16.D
五、17.(1)迢迢牵牛星(2)燕山月似钩(3)千磨万击还坚劲(4)巧言令色(5)父母唯其疾之忧
18.(1)在止于至善(2)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3)为人谋而不忠乎(4)忠言逆耳利于行
(5)颜与梅花俱自新
19. (1)教导 虽然 (2)只 因为
20.(1)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 (2)) 虽然和他一起学习,不如他。
21.(1)《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 笛福 (2)旱季 雨季
六、22.(4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一一冠状病毒;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5分)“不仅…更是”有序点出了冠状病毒的危害,使语言表达更连贯,逻辑性更强。(2分)同时用递进句式,进一步突出它是疫情发生的根源,符合人们从浅到深的认知规律。(2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1分)
24.(5分)举例子(1分),列举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的例子,具体地说明病毒命名很有门道,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4分)。
七25.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26.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赋予榆树、雨水等人的动作情感,形象地表现了榆树在生活中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②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生动地表现了老人坚毅的形象特点,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27.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8.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七、(50分)评分标准
(1)一等:41—50分。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主旨鲜明,内容具体,语言有文采。
特色评分:感情真挚、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语言富有个性等方面有一项非常突出,其余方面也无明显缺陷的作文可评为一等。
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材料新颖,语言富有文采,在所有作文中相对完美的文章,可以给满分。
(2)二等:31-40分。主旨较鲜明,内容较具体,语言较有文采等。
(3)三等:21-30分。主旨欠明确,内容欠具体,表达欠清楚等。
(4)四等:20分以下。主旨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表达不清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