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习《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21世纪教育网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学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此外,“问其故”可补充主语孔子;“车盖、盘盂”不必照注释说,可直接说名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可创造地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自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重点总结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学生见解,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21世纪教育网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