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第3章 细胞第2节 细胞是生命 活动的单位》教案 北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第3章 细胞第2节 细胞是生命 活动的单位》教案 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4-24 21:2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第二节细胞是生命生命活动的单位(一)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
初步学会显微镜高倍物镜的使用方法。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学会显微镜高倍物镜的使用方法
思想教育
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健康的和绿色的生活方式。
重点
观察变形虫
难点
制作变形虫装片,观察变形虫。
关键
制作变形虫装片
教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具
显微镜,载玻片等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引入新课: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知道动植物
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也不例
外。那么,细胞是怎样生活的?细胞
的生命活动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又
有什么关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
们先观察一种生活在水质洁净的溪
流或池塘中的小动物----变形虫。
活动目标:
1、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
2、观察变形虫的运动及其摄取食物
的活动;
3、学会使用显微镜高倍物镜观察细
胞。
活动准备:
变形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
玻片、吸管、吸水纸。
过程和方法
1、制作变形虫玻片标本。
2、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变形虫。(注意缩小光圈)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引言
学生朗读活动目标
学生进行活动准备
变形虫图
本节教材内容涉及细胞生理学的知识较多,难度也圈套,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将观察变形虫安排在本节内容顡,让学生首先观察变形虫的运动,由变形虫的生活引入学习相关的知识。
本活动的难点是做到吸取的培养液中有变形虫,制作的装片中有变形虫的存在。
由于变形虫体积较小,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3、用高倍镜观察变形虫,观察:变形虫伸出伪足,在载玻上作缓慢运动;运动时细胞形态的变化;伸出伪足摄取食物的方式;细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食物泡。
4、染色:用醋酸甲基绿溶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对侧引流,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染色的细胞核。
讨论:
1、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
2、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变化?
3、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
小结
学生制作玻片标本
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进行染色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
学生讨论
学生总结
呈半透明、半流动的胶状,在强光下不易辨别,观察时需要显微镜光圈适当调小,使观察的视野暗一些。
观察时尽可能不要震动,防止观察时变形虫因震动缩成小团,难以发现。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
  身体不断变化的动物—大变形虫
  变形虫属于原生动物,大种,但直径也仅有大约变形虫是变形虫中最大的一200~600微米。它的分布很广,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通常在浸没于水中的植物上就可找到。大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
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活的大变形虫的体形在不断地改变着,但里面的结构却比较简单。它的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在质膜的下面没有颗粒、均质透明的一层为外质,在外质的里面为流动的内质,内具有颗粒,其中有扁盘形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以及处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颗粒。在质膜的下面没有颗粒、均质透明的一层为外质,在外质的里面为流动的内质,内具有颗粒,
  变形虫不易培养,且课程安排得较晚,待需要培养时,天气已经转冷,无法培养。观察不到变形虫,课的进行就有些枯燥。 如果能有一些录像资料或相关课件也能使课堂生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