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五章5.3 内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第五章5.3 内能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28 08:0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3内能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式。由于内能是对应于大量分子热运动的一种能量形式,比起机械能更抽象、更难理解。
前面所学的机械能知识已经为能的概念建立做好了铺垫,机械能是从物体宏观方面来说的,并且大小可以为零.但是从微观角度,物体内部也存在能量对于学生较难以理解。教学中要以分子动理论为基础建立内能的概念、以及影响内能因素。再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改变内能的方式。
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亲自动手设计实验的乐趣,提高细致观察、科学描述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含义。
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有关。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感受比较、归纳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实验中,经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激发探究热情;
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激发自身的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教学难点
内能的含义
四、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学习活动卡、铁丝、气球、酒精灯、铁锤、火柴、热水、砂纸等
教师实验器材:微视频、PPT、空气压缩引火器、棉花、红外测温计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复习机械能、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内部是否也存在能?通过微视频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知道关于内能的几个基本概念。通过学生自主提问与教师预设问题的方式强化对内能含义的理解。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要发生改变。通过学生实验 “升高铁丝的温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热传递和做功过程的实质。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示例
(一)、内能
活动1:复习机械能、分子动理论等知识。引入课题。
活动2:微视频学习内能。
微视频导入内能,学生自主完成内能的基本概念。
课中:师生围绕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集中讲解。
学生基本概念情况交流:
基本概念:
分 子 动 能: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分 子 势 能: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内 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内能也是能量的一种。
内 能 单 位:焦耳(J)
内能影响因素:温度、 质量、 体积、 状态
活动3:师生互动、深入学习、交流
教师提问: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一下。
预设问题1: 为什么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预设答案:分子动理论可知构成物体的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分子动能不为0,内能不为0.所以物体都具有内能。
预设问题2:同一物体温度增加,内能一定增加。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增加吗?
活动4:当堂训练,即时反馈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活动5 请你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也可以不使用器材)尽可能设计不同的方案,改变铁丝的内能。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方案6:
活动6 归纳与总结:
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 和 。
活动7 尝试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下面案例,铁丝的增加的内能从哪里而来。
手焐热铁丝 热水加热铁丝
人的内能 铁丝的内能 热水的内能 铁丝的内能
归纳: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物体间内能(能量)的转移。
活动8:微视频:空气压缩点燃棉花
原因:活塞对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
归纳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活动9:给气球放气,分别测量放气前后气球表面温度。
现象:气球表面温度降低,气球对气体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
归纳总结: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转化。
活动10:当堂练习
活动11: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5.3 内能
一:几个基本概念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分子动能 1.热传递--------能量的转移
分子势能 2.做 功--------能量的转化
内 能
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初步知识,并知道分子的运动快慢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现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合作、协调的团队精神。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类比、演绎等能力,但学生的综合归纳、表达和操作能力不强,而本节课的内容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实验和分析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降低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