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历史试卷(C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年四川自贡)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D.“一五”计划的实施
2.(2019年山西)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3.(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4.(2019年山东滨州)下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5.(2019年湖北黄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指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 )
A.武汉长江大桥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沈阳第一机床厂
6.(2019年北京)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7.(2019年广西梧州)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8.(2019年四川宜宾)对下图两份文件共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得到各界人士支持B.贯彻西方民主原则C.反映时代发展需求D.深入结合中国国情
9.(2019年甘肃天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10.(2019年湖南岳阳)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2019年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12.(2019年广西贺州)组图为1956年1月拍摄的照片。它反映了当时我国进行的(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大跃进”运动
13.(2019年四川达州)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4.(2019年江苏镇江)下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村供销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D.联产承包小组
15.(2019年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16.(2019年湖南益阳)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下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2019年广东)下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18.(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19.(2019年湖北恩施州)“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
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20.(2019年广西贵港)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21.(2019年湖北黄冈)图1、2、3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22.(2019年山东菏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23.(2019年甘肃武威)“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
A B C D
24.(2019年湖南怀化)我们怀化许多学校把每年三月作为学雷锋活动月,主要是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
A.献身科学 B.乐于助人 C.秉公执法 D.创新精神
25.(2019年四川内江)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成功和曲折,下列历史事实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 ②改革开放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得 分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2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0分,共35分)
26.(2020年改编题)阅读下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材料三 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四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1)材料一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概括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
(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位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
(4)材料四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在建国初期做了哪些准备?(写出一点即可)
(5)当今中国正逐步走上工业强国之路,你对此有何认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エ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違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非法监禁,追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宽案。
(1)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通过什么制度得以实现?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但在艰辛探索中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请列举这一时期的交通运输成就。。
(3)材料三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曲折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教训
得 分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本题15分)
28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后,李铭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进行探究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确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4)“出现失误”指哪两次重大的失误?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历史试卷(C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核分人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年四川自贡)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D.“一五”计划的实施
【答案】D
【解析】依据图片中的时间“1952”和“1957”可知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施。故D正确。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故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的发动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故排除C项。故选D。
2.(2019年山西)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故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是1956年到1966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19年山东滨州)下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据“1953—1957”可知,题干描述的是”一五”计划的内容。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年我国的”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②③④表述正确,B项符合题意。而①表述不正确,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在题干及图片中体现不出来。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5.(2019年湖北黄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指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 )
A.武汉长江大桥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沈阳第一机床厂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我国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这是”一五”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往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19年北京)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案】D
【解析】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其中“‘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属于历史解释。
7.(2019年广西梧州)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2019年四川宜宾)对下图两份文件共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得到各界人士支持B.贯彻西方民主原则C.反映时代发展需求D.深入结合中国国情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左图是1912年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参议院颁布的宪法,体现出反封建专制的精神。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特征。二者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C符合题意。《临时约法》没有得到各界的支持,A不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贯彻西方民主原则,B不符合题意;《临时约法》没有深入结合中国的国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019年甘肃天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故B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是1954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是1953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2019年湖南岳阳)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2019年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 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故选C。
12.(2019年广西贺州)组图为1956年1月拍摄的照片。它反映了当时我国进行的(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大跃进”运动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956年1月”“天津盛锡福帽厂挂牌仪式”“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1950—1952年,B项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进行的改造,D项是1958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一次严重失误。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3.(2019年四川达州)下图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某行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
A.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事件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所学,三大改造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其中改造形式分别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实行公私合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A中土地所有制是从地主所有转变为了农民所有,未实现公有制;B、D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是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符合题意,故选C。
14.(2019年江苏镇江)下图是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村供销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D.联产承包小组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改革后,我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的需要。从1953年开始,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故1957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题为《入社》的纪念邮票,这里的“社”指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符合题意。农村供销合作社明显错误,农村人民公社开始出现是1958年,联产承包小组开始出现是1978年。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2019年河南)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 己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故选C。
16.(2019年湖南益阳)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一些环节。下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不能从图片中得出的信息是完成了三大改造,故C符合题意。飞机和拖拉机代表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我国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排除A项。根据图三可以得出我国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故排除B项。根据图四可以得出我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排除D项。故选C。
【点睛】本题是逆向思维选择题,解答题目的时候要注意。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答材料选择题要尊重原材料。三大改造实现了我国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图片没有显示这一内容。
17.(2019年广东)下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答案】C
【解析】依据漫画关键词“经济建设”“大跃进”“科学规律”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作者意在说明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1959年—1961年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它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借鉴是: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脱离实际,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盲目,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8.(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由于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自然灾害严重,我国出现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9.(2019年湖北恩施州)“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 )
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1958年成为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党和国家造成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故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0.(2019年广西贵港)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内乱,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大搞个人崇拜,神化领袖,使国家政权遭到了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遭到了践踏,国民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D符合题意。A项出现于“文革”结束后,不符合题意;B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文革时期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2019年湖北黄冈)图1、2、3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我国的“大跃进”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可知,此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浮夸风现象严重。故D符合题意;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2.(2019年山东菏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王进喜被誉为铁人;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雷锋是党的好战士;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他们都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英模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不懈,故D符合题意;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3.(2019年甘肃武威)“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他出生于甘肃玉门,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他是一个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他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C项图片人物是王进喜,C符合题意,A项是雷锋,B项是焦裕禄,D项是邓稼先,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4.(2019年湖南怀化)我们怀化许多学校把每年三月作为学雷锋活动月,主要是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
A.献身科学 B.乐于助人 C.秉公执法 D.创新精神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雷锋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模范人物,他是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故B符合题意;献身科学、秉公执法、创新精神与雷锋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2019年四川内江)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成功和曲折,下列历史事实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 ②改革开放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改革开放是1978年开始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文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依据时间排序,①③④②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得 分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2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0分,共35分)
26.(2020年改编题)阅读下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材料三 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四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1)材料一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概括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
(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位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
(4)材料四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在建国初期做了哪些准备?(写出一点即可)
(5)当今中国正逐步走上工业强国之路,你对此有何认识?
【答案】
(1)1956年中共“八大”。
(2)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的建立。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表现: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任意一位。
(4)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一五”计划、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
(5)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工业强国离不开科技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因此材料二是1956年中共“八大”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可知,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是新中国的建立。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有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53—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3)根据材料二“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4)根据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知,材料三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在建国初期做的准备有一五计划、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
(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不断深化改革;工业强国离不开科技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エ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違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非法监禁,追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宽案。
(1)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通过什么制度得以实现?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但在艰辛探索中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请列举这一时期的交通运输成就。。
(3)材料三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曲折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教训
【答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交通运输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3)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4)原因: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正确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启示与教训: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走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我国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急于求成,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材料一是一五计划时期的基本任务。这一时期的交通运输成就有: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3)根据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1976年,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在文革中,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族与法制受到践踏。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4)根据题干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由于我国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从而导致我国的经济建设曲折发展。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教训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走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等。
得 分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本题15分)
28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后,李铭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进行探究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确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4)“出现失误”指哪两次重大的失误?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答案】
(1)一五计划期间。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分)1956年。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5)启示与教训: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称为“工业起步”。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宪法保障”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制度确立”指的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建立的。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在这次失误中的左倾错误蔓延到了思想文化领域,又出现了“文化大革命”。因此“出现失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我们的启示与教训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显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