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训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训练(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5 22: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 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
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 于击退
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2.“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曾写下“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戚继光
4. (2019·山东威海中考)“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
A.文天祥 南宋后期 B.郑成功 明末清初
C.戚继光 明朝前期 D.戚继光 明朝中期
5.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20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6.(2019·四川广安期末)明朝时期,中国对外交往中出现的新现象是(  )
A.开始了与日本的友好交往
B.开始了与朝鲜的友好往来
C.开始了与欧洲强国的科技交流
D.开始遭受外国的侵略
7.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年多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8.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直接原因是(  )
A.明朝国力的衰退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西方列强的侵略 D.八股取士的影响
9.郑和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了(  )
A.印度洋西海岸 B.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波斯湾和红海沿岸 D.苏门答腊和爪哇
10. 《明史》载明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命郑和等通使西洋。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探究郑和下西洋的( )
A.目的或动机 B.经过或途径
C.结果或意义 D.特点或影响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以戚继光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他们依靠人民的力量,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终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斗争中,屡建奇功,由此戚家军名闻天下。
材料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担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明]戚继光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戚继光为什么能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并取得抗倭战争的胜利?
(2)材料二的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为什么说他领导的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材料二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南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三 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作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海寇”是由什么人构成?
(2)导致材料二中的倭患如此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东沿海抗倭?其抗倭取得了什么战绩?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帅”取胜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ADDDA DCABA
二、1. (1):前提: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非洲东海岸和红海岸。
(2):特点:和平、公平(言之有理即可)。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指南针运用于航海;造船业发达;郑和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勇于探索的精神;明成祖的支持等等。
2. (1)人民支持、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2)他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戚继光抗击的倭寇是来自日本的侵略者,所以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3. (1)日本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与中国一些海盗、奸商等勾结而成。
(2)原因: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导致倭患严重。将领:戚继光。战绩: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抗倭,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
(3)政府的支持;“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戚继光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广大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