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6 20:49: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2张PPT)
唐诗三首
石壕吏
杜甫
石壕吏(lì ) 杜甫



暮投∕石壕( )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 )城∕戍(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 )∕幽咽(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朗读
háo


shù
yìng



chuī
古今中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都是无比深重的。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那是一个连花鸟都忍不住驻足落泪的景象,因为它,造就了多少悲欢离合,留下了多少千古名篇,夹杂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我们今天要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石壕吏》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情感。


学习活动一
知诗人 解诗题
杜甫,字 , 代诗人,他是我国伟大的 主义诗人,和李白齐名,世称“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其诗作被誉为“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著有《 》
作者简介
子美

现实
李杜
诗史
诗圣
少陵野老
杜少陵
杜工部
杜工部集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755——763) ,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第二年春天,由于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加上史思明援军的夹击,形式发生逆转,唐军大败,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这时刚好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三吏》中的一篇

写作背景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解题
石壕:也叫石壕村,现河南省三门峡东南。
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学习活动二
抓字眼 明诗意
暮 投 石壕村,有吏 夜捉人。
傍晚
投宿
差役
傍晚(我)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间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逾 墙走, 老妇出门看。
越过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
多么
差役吼得多么凶狠,老妇哭得多么悲苦。
逃跑
疏通文意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听妇前 致 词,三男邺城戍。
上前
听到老妇上前(对差役)说:我的三个儿子在邺城驻守。
一男附书 至, 二男新 战死。
书信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存 者且 偷生,死者长 已 矣。
回来
活着
活着的人暂且苟且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完结了!
对……说
防守
最近
暂且
苟且活着
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室中更 无人,惟 有乳下孙。

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离开
泛指衣服
老妇人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请让我
跟从
老妪 力虽衰, 请 从吏夜归。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 晨炊。
应征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久语声绝, 如 闻泣幽咽。
停止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准备
好像
能够
低微、断续的哭声
天明登 前途, 独与老翁别。
踏上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前行的路
唯独、只
译文

傍晚(我)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里来抓人。(这家的)老汉越过墙逃跑了,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得多么凶狠!老妇哭得多么悲苦!
只听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我)三个儿子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苟且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出出进进根本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小,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地、断断续续地哭。(我)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汉告别。

复述故事,概括内容
——这是一篇叙事诗,讲述的是官吏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本诗分为哪几层?
发展
结局
高潮
第一段:投石壕村

开端
第二段:老妇苦述
第三段:老妇应役
第四段:作别老翁






学习活动三
析语句 悟诗情

1、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开端:
深夜
石壕村
老妇、老翁、差吏
吏夜捉人

2、为什么不说“征兵”而说“捉人”,而且是在夜晚?

“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第一 ,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
第二,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袭击。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一 何”
加重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了悲痛气氛。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一方如狼似虎,一方悲愤凄苦
这两句,写出 “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蛮横的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这两句诗独立成段,意在强调吏呼之怒、妇啼之苦,并起到统领后文的作用。
















































4、老妇的苦啼申诉包含几层意思?老妇有哪些苦呢?
“三男邺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 。


“出入无完裙”——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出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年老体弱,却被迫服役,可见 。
兵役苛酷
战争之惨烈
百姓受害之重
战争破坏严重
------三男二死
  丧子之苦
------衣不蔽体
  困窘之苦
------自请服役
  应征之苦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试补出吏的逼问
5、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差吏只是在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老妪“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
石壕吏: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你家男人都到哪去了?快交出来!
难道你家再没别人了?快交出来!
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
孩子总有个母亲吧,快交出来!
不管!今天总得交个人出来!
6、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7、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

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
“夜久”
表明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如闻”
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
一方面显示诗人以关切之心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

8、结尾“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句,你读到了哪些隐含的信息?

1.从结构看,“天明”与开篇的“暮投”有时间上呼应。
2.从内容看,“独”字表明昨晚投宿时,老翁老妇双双接待,今晨登程,只有老翁一个相送,表明老妇已被迫去承担那根本不应由她承担的徭役了。
3.从表达效果看,简短的二句中能感受到诗人与老翁,告辞者,相送者内心的伤感凄凉之心。但作者却言简意深,留下绵绵无尽想象余地。

null
null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的
战争是(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
作者对战争是( )的
凶恶、蛮横
可怜
残酷
同情
憎恶
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题归纳

写作特点
1.将情感、态度寓于客观叙述之中。
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只是以见证人的身份来写自己亲闻亲见的事实,在据事直陈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作品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例如,“有吏夜捉人”,寥寥几个字,却折射出差役的凶暴、兵役制度的残酷,暗含着诗人的憎恶与批判。
2、构思巧妙,语言精练含蓄
运用了明暗结合、藏问于答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场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人则用明写,把她所说的那些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其实,用心品味就会发现,老妇人的那些话都是差役逼问出来的。差役的“呼”“怒”贯串在老妇人陈情的全过程,其凶狠残暴不言而喻。由此可见作者构思之巧。
课堂练习
1、《石壕吏》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
3、《石壕吏》中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苦度日的句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型默写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诗人感受。
分三层:①(前六句)写老妇诉说儿子情况,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②(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③(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手段狠毒,黑夜突袭)
(横蛮气势、悲凉境地 )
(悲惨遭遇 )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课堂小结
对比鲜明  明暗结合
如狼似虎 蛮横凶暴
悲愤凄苦 哀婉可怜
吏:
妇:


布置作业
一、完成课时练《石壕吏》部分的习题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史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