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5 14:5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课时练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选择题
1、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镇压了反革命
2、“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的是
( )
A.抗美援朝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镇压反革命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的主要区域是 ( )
A.老解放区 B.国统区
C.新解放区 D.少数民族地区
4、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5、想像土地改革后,你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了房屋?
D.农民各有自己的私有土地
6、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
A.得到土地      B.反腐败?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工业化
7、建国初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法令是(  )?
A.《共同纲领》          B.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  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 )
A.资产阶级 B.地主阶级 C.中农 D.富农
10、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被   土地所有制取代。 ( )
A.国家 B.集体 C.农民 D.国家和集体
11、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2、1950年凤阳花鼓词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其中“土地还家”是指(  )?
A.农业合作社的创办      B.人民公社的建立?
C.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4、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15、据统计,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0%,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①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土地改革加速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④土地改革使富农失去了土地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非选择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土改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7、历史活动课上,学生李明就建国后土地改革的情况谈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用相关史实说明错误的原因。
土地改革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的颁布。在四年的时间里,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因为官僚资本主义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所以此次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消灭了地主阶级。
(1)错误 ;说明 。
(2)错误 ;说明 。
(3)错误 ;说明 。

18、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1)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开始进行土地改革的标志 ;
(2)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 ;
(3)地主阶级被消灭的标志是 。

19、“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请回答:(1)追忆历史: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民问题,请你以建国初期的一次农业政策为例进行说明。
(2)感悟分析:党和政府实施土地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3)出谋划策:“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你有何好的建议吗?说一说。(至少提三条建议)



20、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的感悟。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1)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
?

?
(2)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
?


(3)设计的调查提纲事先要交给受访问者,请你帮助提出两个问题。注意不能脱离主题。
??


(4)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
?


(5)通过此次调查,对土地改革应该有哪些感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A 5、B 6、A 7、C 8、A 9、B 10、C 11、A 12、C 13、C 14、D 15、A
二、非选择题
16、(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7、(1)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说明:1950年颁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错误:四年。
说明:土地改革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结束,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3)错误:官僚资本主义制度。
说明: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是封建土地制度。
18、(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3)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19、(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还应回答出这次土地改革的过程及意义;
(2)共同出发点,应该是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3)此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要体现一个新字。我认为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要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
20、(1)农村。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
(2)“人物访谈”形式。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
(3)答案开放,只是切合题意即可。如:土改时,家里分得了多少地?是如何分地的?土改前后,家里生活有了哪些改变?等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提示:可以谈土改原因或土改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