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瑶族舞曲》是一首闻名中外的管弦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全曲为复三部式,在简短的引子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改变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音乐优美抒情,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步;第二主题节奏密集,情绪热烈欢快,表现了小伙子奔放的舞姿。第二部分乐曲节拍发生变化,转为三拍子,旋律十分优美,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由衷向往。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第二主题,表现了人们纷纷加入群舞的场面,气氛更加热烈,感情更加奔放,在强烈的合奏中乐曲达到了高潮。
 二、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作品中三部分速度、情绪的区别。
 2.熟悉作品的A段主题,能够选择适合的打击乐曲准确、完整地进行合奏。
 3.能随着音乐节奏进行律动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
 变化的力度、速度与准确地参与音乐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认识瑶族
 能歌善舞 长鼓舞,盘王节
 2.学生倾听(播放引子):说说是哪种乐器的声音。(鼓)教师带领学生认识瑶族长鼓(图),讨论瑶族长鼓与普通鼓的区别,并介绍瑶族长鼓的演奏方式,学生参与。
 3.播放第一主题,师生跟着旋律,用刚刚学到的瑶族长鼓击打方式轻轻起舞,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第一主题。
 4.导入简介: 刚刚我们大家听到的这段优美抒情的旋律便是《瑶族舞曲》第一主题。作曲家刘铁山1951年到西南少数民族地方采风,观看了瑶族长鼓舞的精彩场面,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由作曲家茅沅改编成管线乐曲《瑶族舞曲》。
 (二)欣赏分析第一主题,(出示第一部分曲谱)
 1.附点音符的作用
 a.更能表现演奏长鼓时舒展、长长的感觉;
 b.每一单位拍的第一小节注意加上力度去演唱,同样能表现长鼓。
 c.学生按要求视唱曲谱。
 d.学生加上舞蹈动作轻轻起舞,边跳边唱,注意唱出优美抒情的感觉。
 e.学生再次听赏,第一主题在A段里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力度一样吗?根据力度的不同,分别设计拍膝、拍腰、拍手,师生共同律动。
 (三)欣赏学习第二主题
 1.导入
 2.学生认真聆听,跟第一主题相比,第二主题在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旋律有没有变化?学生回答。
 3.师生共赏,根据旋律画出旋律线, 
 O、、 O、、 O、、 O、、 O、、
 O、、O、、O、、O、、O、、
 O、、 O、、 O、、 O、、 O、、
 O 、、O、、O、、O、、O、、 O、、O、、
 O、、O、、O、、O、、O、、
 
 学生找出乐曲的变化 ,并进行总结力度和旋律的变化。
 4.师生共同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并分组安排演奏不同的图形。
 5.学生分组合奏。
 (三)总体回顾
 (四)课堂总结
 《瑶族舞曲》是民族管弦乐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受中外演奏家们的喜爱,乐曲共有三个部分同学们今天欣赏的是第一部分的第一、第二主题。请大家用今天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己在课下去听听第二、第三部分,并把它介绍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