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2撬棍的学问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下1.2撬棍的学问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25 22: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对各种杠杆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
2.通过实验,找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
3.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杠杆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四、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杠杆实验盒一套、剪刀一把、郎锤一把等。 2、分组材料:杠杆实验盒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孩子们,大家好,这堂自然课由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大家欢迎不欢迎? 学生:欢迎。? 2、出示录像:请孩子们来欣赏一段录像。今天天气真好,宋叔叔要带孩子们去郊游。要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一段乡间小路。忽然,一块大石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可怎么办呀! 3、老师: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 4、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办法。    (1)几个人搬。  (2)几个人抬。    (3)用锤打碎。  (4)垫棍滚动。    (5)用绳子拉。  (6)移土埋石。    (7)起重机搬。  (8)挖土机移。    (9)用车拉走。  (10)用棍子撬。  5、老师:这么多办法,你认为哪一种办法最简便?  6、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意见。  7、揭示课题:撬棍的学问,杠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杠杆:  (1)看到“杠杆”,你们想研究什么?  (2)学生分别说出。  (3)老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我归纳出以下三个问题:   a. 什么是杠杆?   b. 杠杆由哪几部分组成?   c. 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怎样才能省力?  (4)老师:在书中读一读、划一划、与同桌交流交流。  (5)老师:谁来说一说?  (6)老师:请孩子们拿出这幅图,用彩色笔标出杠杆的支点、重点、力点。学生在图上标出。 (7) 老师:拿2—3名学生标的图,在展示平台上依次展示。    学生判断。  (8)老师:标正确的孩子举手?孩子们真能干。出示图片,老师:谁来指出杠杆的支点、重点、力点。(抽2—4名学生) 2、演示实验1。? (1)老师:这是杠杆尺,这是支架,把支架安装在实验盒上,再把杠杆尺用螺丝锁在支架上,我们就把实验装置组装好了。 (2)老师:我在杠杆尺左边挂2个钩码,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3)学生:2个。 (4).指出这时杠杆尺的支点、力点、重点?抽两名学生指一指。 (5)指出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是多少格?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是多少格? (6)重物是几个钩码?提起重物的力是几个钩码? 3、开放性实验: 老师:我们现在来研究: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怎样才能省力?就是你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老师:在实验中可以交流、请教自主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报告表,再根据你们的实验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写出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 老师参与各组实验。 老师:谁先来汇报实验? 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老师:你们发现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三>、学以致用: 1.出示图,老师:它是运用了什么?它是否省力?
2.老师:谁能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运用了杠杆的作用,它是否省力? 3.学生分别举例。师生互评。
4.出示图片,老师:谁来说出它运用了杠杆什么作用? 5.总结探究的方法。 6.老师: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受到什么启发?谁来说说
<四>、拓展: (1)? ? 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帮阿基米德设计一个能抬起地球的装置,并划出简图。 (2)? ? 阅读“科学在线”,认识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 (3)? ? 设计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简易天平。
<五>、板书设计:
撬棍的学问 阻力X阻力臂 = 动力X 动力臂
<六>、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杠杆的三要素让学生从实现阿基米德的设想中去探究发现;杠杆怎样保持平衡也要让学生先思考,作出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再实施实验。使探究的整个过程完整有序。 省力杠杆放在探究保持杠杆平衡后面,让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新的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又可以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