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欢乐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欢乐颂》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人们团结,人类才能获得幸福,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体会博爱、自由、平等、有爱、勇敢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以及他的主要作品,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体会博爱、自由、平等、有爱、勇敢拼搏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同学们来到我的音乐课堂,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他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
(一)欣赏乐曲:(播放音乐)
1、学生欣赏音乐,师板书。(板书:贝多芬)
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搜集有关这节课内容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了贝多芬的生平,还有他的一些代表作品,让我们对贝多芬有了更深的了解
设计说明:对于同学们已经有能力、有方法去了解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给予学生鼓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2、我们一起来了解贝多芬及他的作品。(出示课件)
因为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被称为“乐圣”。(板书:乐圣)
(二)老师和大家分享小故事
26岁时,贝多芬患了耳聋症,然而病情不断恶化,无法治愈,他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绝望,因此写下了遗书,但是他没有选择死亡,在这艰难的时期,贝多芬顽强地同命运抗争,写下了著名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斗争的思想。让我们一起领会“命运交响曲”的冲击力吧(出示课件)
设计说明:通过命运交响曲的精神导出《第九乐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1、作品简介: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但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这就是贝多芬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性格,这种精神又体现到了他的最后一步交响曲,也是他晚年的巅峰之作《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又称为合唱交响乐,因为贝多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粉丝,他以席勒的长诗《欢乐颂》为歌词,采用了交响合唱的形式,创作于1817年——1824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曲调构思宏伟,气吞山河,表现了他以及全人类渴望自由的基本思想,但前提是必须要努力争取、奋斗,才能获得解放、欢乐,把席勒的诗改成歌曲,也是贝多芬20年来的愿望。(出示课件)
设计说明:通过同学们的分享,了解第九交响曲的首演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为什么这部作品如此欢迎呢?
因为作品中贝多芬大胆创新,加入合唱,把弦乐团和人声融合在一起,化为一片对人性自由解放、世界大同博爱的赞美呼声,受到全世界人的瞩目。
3、欣赏合唱部分(出示课件)给你什么感受?(庄严、热情、奔放、给人以前进的动力)
《欢乐颂》有很多演唱形式:独唱、齐唱、合唱等,这部作品大到合唱团,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
设计说明:通过演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跟随音乐唱
1、试唱(播放音频)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感受一下,从力度方面,哪些地方强一点,哪些地方弱一点?(指名回答)
2、复听感受,再次感觉力度的强弱,用感觉试唱。
3、体会如何从力度情绪方面表达乐曲的情感?(雄伟庄严、有力度)
设计说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能亲自体会乐曲魅力
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把《欢乐颂》这段主题背唱下来
设计说明:明确作业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的能力
回顾拓展
观看《欢乐颂》的快手视频
设计说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够自己从音乐审美的角度感受作品
六、小结(出示课件)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的和演唱了《欢乐颂》,从中理解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道理,懂得了爱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
最后,祝福大家在充满爱的和谐社会里幸福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