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常见的盐及其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常见的盐及其性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25 22:1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常见的盐及其性质 同步练习
1.对盐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原子团 B.都含有金属元素
C.都不含氢元素 D.都含有非金属元素
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
3.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溶于水 B.溶液呈中性
C.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D.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4.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难溶于水
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
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D.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5.为验证鸡蛋壳的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可以在鸡蛋壳碎片中(  )
A.加入水,若不能溶解,则有碳酸盐
B.加入石灰水,若无现象,则有碳酸盐
C.加入醋酸,若看到蛋壳表面有气泡,则有碳酸盐
D.加入稀盐酸,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有碳酸盐
6.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Na2CO3+CO2↑+H2O
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只有一种溶质
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D.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
7.“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  )
A.熟石灰 B.碳酸钾
C.乙醇 D.烧碱
8.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
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9.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  )
A.稀盐酸 B.二氧化碳
C.碳酸钙 D.石蕊溶液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aCl、NH4NO3、CuSO4三种白色固体 鉴别 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B Na2CO3(NaOH)溶液 检验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Na2CO3(NaHCO3)固体 除杂 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D MnO2、KCl 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11.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D.只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NH4HCO3NH3↑+CO2↑+H2O

12.分析、推理和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或类比正确的是(  )
A.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所以它不属于盐
B.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C.碱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13.(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图1)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_ __(填试剂名称);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____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图2),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CO2体积/mL
名称 质量/g
① 碳酸氢钠 0.10 V1
② 碳酸钠 0.10 V2
③ 白色粉末 a V1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表中a=____;V1____V2(选填“>”“<”或“=”);
【分析并得出结论】
(5)如何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
__ __。
14.某食用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高纯碱中碳酸钠(Na2CO3)的含量,现取纯碱样本12.5 g,加入150.0 g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变为158.1 g。计算:
(1)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
(2)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D
6、B
7、B
8、A
9、D
10、B
11、B
12、B
13、(1)氢氧化钙溶液 (2)酸
(3)不正确 (4)NaHCO3+HCl===NaCl+H2O+CO2↑ 0.1 >
(5)根据实验①、③可知,最终得到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因此,白色粉末是碳酸氢钠





14、解:(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 g+150 g-158.1 g=4.4 g;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 g
=,x=10.6 g,
所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4.8%。
答:(1)反应中产生4.4 gCO2;(2)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