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检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模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帖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好;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铅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传统中,和谐世界是诗人们从来追求的境界,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材,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
在我们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诗人从事诗歌创作重要的理论源头。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万物具体形态的原始物质是“气”,万物都是禀赋了,“道”而成了自然本性“德”,又禀赋了“气”而成了形态好形体之“形”。《老子?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以自然为法的精神影响了历史的中国诗人,而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在许多优秀诗人的笔下,成为他们表现人生和世界最高的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这种境界的追求和创作实践,在中华优秀的诗歌长河中,形成了山水诗、边塞诗和田园诗的流派和传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范成大的“信步随芳草,逸涂问小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这些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基因,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变成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理想和生命追求。
这种创作实绩经过历史诗歌理论家和美学家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中国诗歌传统的重要理论主流。唐代王昌龄首提“意境”一词,并称“理入景体”“景物兼意入兴”;宋代范希文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明代谢棒提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到了晚清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完成了意境之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也”“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其乎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些为我们熟知又为许多人淡忘的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诗歌理论重要的内核:意境说这种美学理想,表现的是意与境,情与景,神与形,交相融洽,高度统一,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而其反应和表现的人类理想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境界。
作为中华诗歌传统中最重要的财富,当代中国诗人十分重视在创作中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创造出更美更加富于艺术魅力的诗篇,当代著名的青海诗人昌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范例,昌耀创作的大量诗篇,表现了青藏高原神奇的高山大川和人文精神,展示了高原大自然的天地精神和在这种精神熏陶下的人性。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和谐既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重要的题材,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理论支柱。
B.我国诗歌创作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老子“道法与自然”和庄子的“天人合一”。
C.在中华优秀诗歌长河中,各大流派均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
D.“意境说”这一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重要理论直到晚清王国维才最后完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老子和庄子的有关论述,是为了阐明诗人从事诗歌创作重要的理论源头。
B.关于如何创作与享受诗歌,文章先引出话题,接着逐层分析,最后举例进行印证。
C.文章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诗歌创怍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D.文章从思想源头入手,把创作实绩和理论举要结合起来,揭示了中华诗歌的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可能不会出现山水、边塞和田园等诗派。
B.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基因。
C.人与自然一旦失去和谐,中国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也会跟着失去其作用。
D.是青藏高原神奇的高山大川和人文精神孕育出了当代著名的青海诗人昌耀。
(二)实用类文本阅速(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国部署,持续推进,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二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斯、早治疗、早康复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三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四要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8年10月13日)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WH0)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虽然仪器并不会检测出病症,但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适感,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普遍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现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日趋泛滥。随着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隐患日益严重,一种富有全局性的健康理念——“大健康”应运而生。它倡导人们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过渡到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接收科学的健康指导,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大健康”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上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当今医学界,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因多病的“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大健康模式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摘编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材料三:
(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四:
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导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从鸿茅药酒到权健事件,暴露出的是整个保健品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不少保健品生产企业打着“高科技”“祖传秘方”等旗号,制假售假,甚至把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诱导消费者上当。一些保健品在销售过程中,与消费者大套近乎、嘘寒问暖,“专家免费会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套路重重……种种乱象,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加速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要建立从原料到生产再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明晰相关部门审批、监督和处罚职责,建立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出现问题,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取缔违规企业;同时进行警示教育,要让公众客观认识保健品的“疗效”,以科学的理沦知识作正确的消费引导。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月1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人民身体健康当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B.材料三显示,近五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说明人民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保健品市场需求旺盛。
C.快节奏的生活,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业健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频发。
D.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主要包括制假售似、虚假宣传、欺骗性营销等,严重扰乱了行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应达到的水平。
B.“大健康”关注身体、精神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该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C.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而违规生产经营,与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监管不力也有关。
D.鸿茅药酒和权健事件暴露了整个保健品行业都存在的违规生产和虚假销售的问题,尤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
6.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材料分角度概括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瑞宣听到房上有响动。他直觉的想到了那该是怎回事。他穿上了衣服。而后,极快的他推醒了韵梅:“房上有人!别大惊小怪!假若我教他们拿去,别着急,去找富善先生!”
屋门上轻轻的敲了两下。瑞宣问:“谁?”
“你是祁瑞宣?”门外轻轻的问。
“是!”瑞宣的手颤着,提上了鞋;而后,扯开屋门的闩。.
儿条黑影围住了他,几个枪口都贴在他身上。一个手电简忽然照在他的脸上,使他闭了一会儿眼。枪口戳了戳他的肋骨,紧跟着一声:“别出声,走!”瑞宣横了心,一声没出,慢慢往外走。
韵梅七下子八下子的就穿上了衣服。便慌忙的走出来,想马上找富善先生去。
两支枪阻住她的去路:“干什么?不准出去!”
她往后退了退。她的嘴干不过手枪。退了两步,她忽然的转过身来,小跑着奔了南屋去。
她本想不惊动婆母,可是没了别的办法;她既出不去街门,就必须和婆母要个主意了。
正在这个时候,祁老人起来了,拿着扫帚去打扫街门口。
老人一拐过影壁就看到了那两个人。
“那个叫瑞宣的是你的儿子还是孙子?”
“长孙!”老人有点得意的说。
“他已经教日本人抓了走!我们俩奉命令在这儿把守,不准你们出去!听明白了没有?”
“这是我的家,我要出去就出去!你敢把我怎样呢?开枪!我决不躲一躲!拿去我的孙子,凭什么?”在老人的心里,他的确要央求那两个人,可是他的怒气已经使他的嘴不再受心的指挥。他的话随便的,无伦次的,跑出来。话这样说了,他把老命置之度外,他喊起来:“拿去我的孙子,不行!日本人拿去他,你们是干什么的?拿日本鬼子吓唬我,我见过鬼子!躲开!我找鬼子去!老命不要了!”说着,他扯开了小袄,露出他的瘦而硬的胸膛。“你枪毙了我!来!”怒气使他的手颤抖,可是把胸膛拍得很响。
天佑太太首先来到。韵梅,也跑了过来。两个妇人连扯带央告地把老人拉回屋中。
太阳出来了,天上有点薄云,而遮不住太阳的光。婆媳都往天上看了看。看到那片片的明霞,她们觉得似乎像是在做梦。
天佑太太想起来一个好主意。她开足了速度往南屋走。在她的陪嫁箱子里,有五六十块现大洋,都是“人头”的。她只拿出二十块来。二十块,每人十块,就够收买他们的了。
立了许久,她打不定主意。为救儿子,她需冒险;可是白白冒了险,而再招出更多的麻烦,就不上算。正在左右为难,她听到很响的一声铃——老二瑞丰来了!天佑太太很快的向前走了两步。她必须教二儿子施展他的本领。韵梅也听到了铃声,急忙跑过来。
瑞丰他特别得意,因为他是以教育局科长的资格,去见日本天皇派来的两个特使。
接见的时间是在早九点。瑞丰后半夜就没能睡好,五点多便起了床。他仔细地梳头洗脸,而后穿上中山装。天还早,他要到家中显露自己的中山装,同时也教一家老小知道他是去见特使——这就等于皇上召见了啊,诸位!
家门开了。
“进来!”矮子命令着。
瑞丰没敢动。
瑞丰近来交结了不少特务,认识高个子。“哟,怎么回事?老孟!”
“抓人!”老孟板着脸说。
“抓谁?”瑞丰的脸白了一些。
“大概是你的哥哥吧!”
瑞丰往外退了一步,舐了舐嘴唇,勉强的笑着说:“呕!我们哥儿俩分居另过,谁也不管谁的事!我是来看看老祖父!”
“进去!”矮子向院子里指。
瑞丰转了转眼珠。“我想,我不进去了吧!”
矮子抓住瑞丰的腕子:“进来的都不准再出去,有命令!”是的,老孟与矮子的责任便是把守着大门,进来-一个捉-个。
老太太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那两个人,而后咽了一口唾沫。慢慢的,她掏出包着二十块现洋的手帕来。轻轻的,她打开手帕,露出白花花的现洋。六只眼都象看变戏法似的瞪住了那雪白发亮的,久已没看见过的银块子。矮子老郭的下巴垂了下来;他厉害,所以见了钱也特别的贪婪。“拿去吧,放了他!”老太太一手拿着十块钱,放在他们的脚旁。她不屑于把钱交在他们手里。
矮子放开瑞丰,极快的拾起钱来。老孟吸了口气,向老太太笑了一下,也去拣钱。矮子挑选了一块,对它吹了口气,然后放在耳边听了听。他也笑了一下:“多年不见了,好东西!”瑞丰张了张嘴,极快的跑了出去。
老太太拿着空手帕,往回走。拐过了影壁,她和儿媳打了对脸。韵梅的眼中含着泪,泪可是没能掩盖住怒火。到祁家这么多年了,她没和婆母闹过气。今天,她不能再忍。她的伶俐的嘴已不会说话,而只怒视着老太太。
老太太扶住了墙,低声的说:“老二不是东西,可也是我的儿子!”
瑞丰跑出来,想赶紧上车逃走。小崔的车,和往日一样,还是放在西边的那棵槐树下。坐上车,小崔问:“先生,刚才你怎么到了家,可不进去?”
“瑞宣教他们抓下去了!”
“那么,咱们是上南海,还是……不是得想法赶紧救他吗?”
“救他?连我还差点吃了挂误官司!”瑞丰理直气壮的说。
小崔的脸本来就发红,变成了深紫的。又走了几步,他放下了车。极不客气的,他说: “下来!”
瑞丰当然不肯下车。“怎回事?”
“下来!”小崔非常的强硬。“我不伺候你这样的人!那是你的亲哥哥,喝,好,你就大撒巴掌不管?你还是人不是?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祁老人得知长孙被日本人抓走后所说的话,表现了真正的中国人面对外敌入侵绝不屈服的骨气,让人听到后既佩服又解气。
B.祁老人的长孙瑞宣对要被日本人抓走这件事,已有心里准备,所以他在被抓走之前,就嘱咐了爱人韵梅,要她将情报送给富善先生。
C.祁老人的二孙瑞丰,以伪教育局科长的资格,去见日本天皇派来的特使,竟要先到家中显摆显摆,说明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D.本文在人物对话中多使用短句,不仅如此,还从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人手,不失时机地使用了一系列的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表现力强。
8.文中写了哪几处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简要赏析文中天佑太太这一人物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正芳,山西布政使。父?,陕西参政。文祥自幼俊异。弱冠举于乡,成化末登进士。万安当国,重其才。以孙弘璧与同榜,款于家,文祥意弗慊也①。未几,孝宗嗣位,即上封事②,略曰:祖宗设内阁、六部,赞万几,理庶务,职至重也。顷者,在位多匪人,权移内侍。赏罚任其喜怒,祸福听其转移。仇视言官,公行贿赂。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朝野寒心。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国宪,择谨厚者供使令。更博选大臣,谘诹治理,推心委任,不复嫌疑,然后体统正而近习不得肆也。臣见登极诏书,不许风闻言事。古圣王悬鼓设木,自求诽谤。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昔李林甫持此以祸唐,王安石持此以祸宋。远近骤闻,莫不惊骇。愿陛下再颁明诏,广求直言,庶不堕奸谋,足彰圣德。大率君子之言决非小人之利,谘问倘及,必肆中伤。如有所疑,请试面对。疏奏,宦官及执政万安、刘吉、尹直等咸恶之,数日不下。忽诏诣左顺门,以疏内有“中兴再造”语,传旨诘责。文祥从容辨析而出。谪授陕西咸宁丞。南京主事夏崇文论救,不纳。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复请召文祥及汤鼐,纳崇文言,且召陈献章、谢枭等。时安已去,吉、直激帝怒,严旨切责之。廷臣多荐文祥,率为吉、直所沮。弘治二年以王恕荐召为兵部主事,监司以下馈赆③皆不纳。到官未逾月复以吉人事下狱贬贵州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苗咨以兵事大奇之欲荐为监司文祥曰:“昔以言事出,今以军功进,不可。”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
【注】①“慊”读“qiè”,满足、满意;②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③“赆”,读“jìn”临别时赠送给远行人的路费、礼物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到官未逾月/复以吉人事下狱/贬贵州兴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苗/咨以兵事/大奇之/欲荐为监司/
B.到官未逾月/复以吉人事下/狱贬贵州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苗/咨以兵事/大奇之/欲荐为监司/
C.到官未逾月/复以吉人事下狱/贬贵州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苗/咨以兵/事大奇之/欲荐为监司/
D.到官未逾月/复以吉人事下/狱贬贵州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苗/咨以兵/事大奇之/欲荐为监司/
11.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称男子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
B进士,在科举时代,通过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大股举行的考试而及第的人。
C.六部,中国封建王朝的中央行政礼构中,吏、户、礼、氏、刑、农各部的统称。
D.言官,也称“谏官”。古代官职,是指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井使其改正的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话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李文祥少有才气,受到权贵重视,他二十岁时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成化末年与万弘璧同时登上进士榜,受到执掌国政的万安的重视。
B.李文祥重视人才,积极建言献策。孝宗即位之后。他写奏章密奏皇上,指出时弊,建议选用谦虚忠厚的人,选择并重用优秀的大臣。
C.李文祥遭受质疑,面君从容应解。他的奏章呈上之后,受到宦官、政要的扣押与质疑,在接受皇上责同时,他从容不迫,据理辨析。
D.李文祥淡薄名利,厌恶封建官场。经由王恕推荐,他被召任为兵部主事,离任时监司以下赠送的时物都不接受,坚决请求辞职还乡。
13.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改语。(10分)
(1)愿陛下再颁明诏,广求直言,庶不堕奸谋,足彰圣德。
(2) 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虞美人
秦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15.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说明君子善于借助外界条件,得出“ , ”的结论。
(2)《师说》中提到不知句读的要从师,有疑问解不开的却不从师,作者对这种行为的看法是“ , ”。
(3)《琵琶行》中,表现白居易和友人探寻琴声,琵琶女却是欲语还休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
2019年1月3日,举世瞩目的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月球背面迎接嫦娥四号的是怎样的环境?专家介绍,月球背面是一张“麻子脸”,陨石坑数量比月球正面多得多,放眼望去,比比皆是。月背的“皱纹”也多,布满沟壑、峡谷和悬崖,而月球正面相对平坦的地方较多。月背还有几处巨大的“痤疮”,暗斑中的物质与月面的普通物质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现象似乎能够说明由于月球背面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太空里,蒙受了大量天体的直接撞击。
月球背面还是个“厚脸皮”,它的月壳从整 体来讲比正面要厚。( )照片显示,月球背面巨大的陨石坑都呈现出白色,好像从来没有暗色的熔岩从上面流过。科学家研究认为,由于月球背面的月亮很厚,熔岩无法溢出,而正面月壳很薄,熔岩很容易破缝流淌在表面,所以背面颜色比正面要“白皙”得多。
在月球背面实现着陆和巡视探测,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事。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为人类逐步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迈出关键一步,让我们拭目以待。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月球背面“亮肤色”的佐证正是由“厚脸皮”提供的。
B.月球背面“亮肤色”又为“厚脸皮”提供了佐证。
C.不过,“厚脸皮”为月球背面的“亮肤色”提供了佐证。
D.并且,月球背面“厚脸皮”的佐证还是由“亮肤色”提供的。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麻子脸”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污染防治是中央今年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任务重要且艰巨。
B.中国人要时时想到国家,自觉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C.候车室里一位很有“素质”的旅客正在吃着瓜子,皮壳吐了一地。
D.中央督查组认为,这种“抄作业”式整改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漠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现象似乎能够说明月球由于背面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太空里,遭遇了大量天体的直接撞击。
B.这种现象似乎能够说明月球背面由于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太空里,遭遇了大量天体的直接撞击。
C.这种现象似乎能够说明月球由于背面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太空里,蒙受了大量天体的直接撞击。
D.这种现象似乎能够说明月球背面由于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太空里,蒙受了大量天体的直接撞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家谱 ① 。家谱的存在首先在于对家庭成员资格的认定,资格确认了就保证了个人对家族共有财产的权利,甚至在百年之后,家庭成员资格的拥有还能保证家族对共提供墓茔的维护、血食的供给,还能保证家庭对其子孙的荫庇。 ② ,就会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野鬼。这就是为什么在家族的私刑中,除籍被认为是 ③ 。
21.仔细观察右图一幅题为“兴趣班”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5分)
(1)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要求内容完整,叙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2)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要求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
四、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日,《中国青年报》归纳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十大流行语”:①敢饮头啖汤;②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③从我做起;④下海;⑤洋插队;⑥创客;⑦网虫;⑧奇葩;⑨志愿服务;⑩世界范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流行语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青年。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检测试卷答案
1.D
A“和谐既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重要的题材,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错误,选项扩大范围,原文第一段是说“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材,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
B“我国诗歌创作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老子”“道法自然”和庄子的“天人合一”错说,选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表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诗人从事诗歌创作重要的理论源头”,而“道法自然”的精神影响了历代的中国诗人,庄子的“天人合一”只是诗人表现人生和世界最高的境界追求;
C“在中华优秀诗歌长河中,各大流派均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了“山水诗、边塞诗和田园诗”三大流派。
2.C(“文章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诗歌创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错误,论证关系错误,根据原文信息,第三段的举例是为了阐述中国人的情趣,注意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第四段的举例是为了阐述中国历代诗歌理论家和美学家注重对“意”与“境”关系的总结和提炼。)
3.C“人与自然一旦失去和谐,中国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也会跟着失去其作用”错误,选项的推理错误。根据原文信息,中国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是“天人合一”和“意境合一”,这种理论经过历代的创作实践和总结提炼一旦形成,就会对后代的诗歌创作起指导作用,而不会“失去其作用”。)
4.C(强加固果,“导致”错,原文意思是说“与之有关”。
5.D“整个保健品行业都”以偏概全。“尤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无中生有。)
6.示例:①政府(政策):政策导引,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完善服务体系。②理念:宣传“大健康”理念,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③行业(市场) :对保健品行业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保健品企业主体行为,坚决打击保健品的市场乱象。(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如有其他等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7.B(无中生有,没有说是去送情报。)
8.示例:
①瑞宣和祁老人面对日本,人都无畏惧,而瑞丰则以做汉奸为荣;
②瑞宣被抓,瑞丰作为弟弟无动于衷,而且心生埋怨,小崔作为车夫,义愤填膺,拒载瑞丰。
③通过对比,鞭挞了瑞丰的叛国附逆,歌颂了一身正气的瑞宣、祁老人和车夫小崔。
9. 示例:
①老派市民的精明干练:送钱给两个汉奸救走二儿子;
②明是非,知爱国,骂儿子“不是东西”;
③爱子本能:二儿子做汉奸,但在他危险时,果断救护;
④细心沉稳:“咽唾沫”低声对韵梅说明救护瑞丰的原因。
10.A正确标点为:到官未逾月,复以吉人事下狱,贬贵州兴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苗,咨以兵事,大奇之,欲荐为监司。
11. C(古代“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没有农部。)
12.D(“厌恶封建官场”文中无据。他“坚决请求辞职还乡”是都御史邓廷瓒“欲荐为监司”之时,而不是任兵部主事之际,而且也不是离任时而是上任时不接受监司以下赠送的财物。)
13.
(1) 望陛下再次颁布圣明诏书,广泛征求直言,希望不要堕入奸人的阴计,足以彰显圣上的德行。
(2)坚决推辞邓廷瓒的请求没有被准许,于是带着奏章进入京城,坚决请求辞官还乡。奏疏两次呈入,都不被批准。
【译文】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父李正芳,任山西布政使。父亲李,任陕西参政。李文祥从小英俊非凡。二十岁时乡试中举,成华末年考中进士。万安执掌国政,推重他的才能。因孙子万弘璧和李文祥同列进士榜,便在家设宴款待,李文祥内心不满。不久,孝宗即位,李文祥马上密奏皇上,大致内容是:
祖宗设置内阁、六部,辅佐国家大事,处理各种政务,官职特别重要。近来执政者多非其人,权力转移到内侍手中。赏罚随其喜怒确定,祸福听凭其意志转移。敌视谏官,公然施行贿赂。阿谀逢迎便交相引荐骤然升迁,违背不从就巧言诋毁流放远方。朝廷内外无不心惊胆战。万望陛下暗暗地访察首恶,使国家大法显明昭彰,选择谦虚忠厚的人以供使唤。更广泛选择贤良大臣,咨询治国策略,推心置腹委以重任,不再猜测怀疑,然后国家法制端正而亲近之臣便不敢放肆了。
臣见陛下即位时所颁布的诏书,不允许以传闻议论时事。但古代圣明的帝王曾悬鼓设木,自己广泛征求不同意见。言论即使不合情理,听的人也足够作为警戒,这对国家有什么害处,却要马上加罪呢?从前李林甫便如此,从而祸害唐代,王安石也是如此,从而祸害宋代。远近多次传闻,无不惊讶恐惧。望陛下再次颁布圣明诏书,广泛征求直言,希望不要堕入奸人的阴计,足以彰显圣上的德行。大概君子的话决不会对小人有利,倘若询问他们,必定会放纵中伤。如有所疑虑,请求当面对证。
奏疏呈入,宦官和执政大臣万安、刘吉、尹直等人都憎恶他,几天都不批示下发。忽然被诏令去左顺门,因奏疏中有“中兴在造”的话,传圣旨责问。李文祥从容不迫论辩析理而出。贬谪授任陕西咸宁丞。南京主事夏崇文上疏解救,不被采纳。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又请求召回李文祥和汤鼐,采纳夏崇文的建议,并召回陈献章、谢铎等人。当时万安已离任,刘吉、尹直激怒皇帝,已严厉圣旨严词斥责。朝廷大臣多推荐李文祥,大多被刘吉、尹直阻挠。
弘治二年,因王恕的推荐召任兵部主事,监司以下赠送的财物都不接受。到任不到一个月,又因吉人之事被捕入狱,贬官贵州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伐苗人,向他咨询用兵之计,对他的才能非常惊奇,想推荐他任监司。李文祥说:“以前因上疏言事被贬谪出京,现又因军功升官,不可行。”坚决请求辞官还乡。奏疏两次呈入,不被批准。返回途中经过商城,渡河时冰沉陷,淹死于水中,年仅三十岁。
14.C“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分析不当。应为矛盾的情感只以“只怕”二字委婉道出。
15.示例:第一问①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②生长环境恶劣。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达了他生长环境的恶劣。③无人欣赏。“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诗人不得意的遭遇。
第二问①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环境中“为谁开”,表现了他生长环境的恶劣和自己遭遇的不得意。②诗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16.略
17. C(前文提到的是“厚脸皮”,所以后面括号中要先说“厚验皮”,再根据后面“照片”的提示,前面要填写体现“照片”的佐证的特点。综合辨识选项内容,应选C。)
18. D(“麻子脸”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三大攻坚战”是特定称调。B“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是引用。C“素质”是否定,反语与讽刺。D“抄作业”是特殊含义。)
19. B(文中句子“这种现象似乎能够说明由于月球背面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太空里,蒙受了大量天体的直接撞击”有以下语病:一是语序不当,“由于”应放在”月球背面”后面;二是搭配不当,“蒙受……击”应改为“遭受……擅击”。根据对选项的辨析:应选B。)
20.示例:①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承载着的是他们的模)②失去了家庭成员资格的人③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手段(6)分,每空2分。本题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只要合乎要求即可。)
21.示例:(1)一个孩子被关在兴趣班的笼子里,急得头发倒竖,汗珠四溅,瞪着两眼对前来看望的父母说:“我觉得很没趣!”父母愕然。(3分,内容完整2分,语言表达1分.如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1~2分,)
(2)有的兴趣班是一只牢笼,消泯着孩子的兴趣。(2分,内容正确1分,语言表达1分.如字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1)综合①④⑥三个流行讲,可谈中国青年的敢想敢干、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
(2)综合②③两个流行语,可谈中国青年勇干实践、珍惜时间、重视效率的时代精神
(3)综合⑤⑩中两个流行语,可谈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4)综合③⑨两个流行语,可谈中国青年的无私奉献、友爱互助的传统美
(5)综合⑦⑧两个流行语可谈中国青年网络求知、网络创业等开拓精神。总之,要能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有条不紊地阐述观点,真切地量现当今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进而表达自己的理想志向,言之成理,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