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训练题 电荷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训练题 电荷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25 20:5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两个物体分别带有电荷,则(  )
A.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
B.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斥力
C.如果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
D.如果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
解析:选D 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得如果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D正确。
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创造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解析:选C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故A、B错误。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C正确,D错误。
3.富兰克林提出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但物体通常呈电中性,这是因为(  )
A.物体没有电荷     B.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
C.物体很容易失去电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选B 物体通常呈电中性,是因为正负电荷总量相等,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对外不显电性,不是物体没有电荷,选项A错误,B正确;不同的物体对电荷的束缚能力不一样,例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容易失电子,丝绸容易得电子,所以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C选项错误。
4.如图所示,导体A带正电,当带负电的导体B靠近A(未接触)时,导体A带的(  )
A.正电荷增加      B.负电荷增加
C.正、负电荷均增加 D.电荷量不变
解析:选D 当带负电的导体B靠近导体A时,两导体之间无接触,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A带的电荷量不变,只是电荷在导体端面上重新分布(电荷重新分布是由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的)。
5.古希腊贵族妇女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丝绸衣服,戴琥珀做的首饰。人们发现,不管将琥珀首饰擦得多干净,它很快就会吸上一层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树脂具有粘性,容易吸附灰尘
B.室外的灰尘比较多,在琥珀上积聚的速度比较快
C.经丝绸摩擦后的琥珀带电,能吸引灰尘
D.琥珀本身带电,能吸引灰尘
解析:选C 琥珀本身不带电,琥珀首饰经丝绸摩擦后,便带有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带电的琥珀会将轻小的灰尘吸附在它上面,导致琥珀比较容易脏,故C正确,A、B、D错误。
6.如图所示,不带电导体B在靠近带正电的导体A时,P端及Q端分别感应出负电荷和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带负电
B.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带正电
C.若用导线将Q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不带电
D.若用导线将P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则导体B将带正电
解析:选A 不带电的导体B在靠近带正电的导体A后,由于静电感应,会使金属导体B两端带电,导体B左端P带有负电荷,右端Q带有正电荷,无论导线将P、Q哪端接地,然后断开,再取走A,金属导体B右端带的正电荷都会被从大地上来的负电荷中和,所以导体B将带负电,A正确。
7.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小球N,由绝缘支架支撑着一小球M,当M靠近N时,N偏离竖直方向,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N带电情况表述正确的是(  )
A.M一定带正电     B.M、N都带正电
C.M、N都带负电 D.M、N带异种电
解析:选D 带电体会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也可以吸引与其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所以当M带电时,N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异种电,当M不带电时,N一定带电,所以D正确。
8.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图中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解析:选B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发生静电感应,若金属球带正电,验电器上的小球带负电,下端金属箔带等量的正电,金属箔张开,A、C错误;若金属球带负电,验电器上的小球带正电,下端金属箔带等量的负电,金属箔张开,B正确,D错误。
9.现代理论认为,反质子的质量与质子的质量相同,约为电子质量的1 836倍,若me=0.91×10-30 kg,e=1.6×10-19 C,求反质子的比荷。
解析:反质子的比荷===9.58×107 C/kg。
答案:9.58×107 C/kg
B级—选考提能
10.[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引d,b排斥c,c排斥a,d吸引b,则(  )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小球带异种电荷
解析:选BD 四个小球均带电,由d吸引a、d吸引b知a与b带同种电荷,且与d带异种电荷;由c排斥a、c排斥b可知c与a、b带同种电荷,c与d带异种电荷,故选项A、C错误,B、D正确。
11.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B>QA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B=QA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B>QA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A、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
解析:选D 静电感应使得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正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端移动,使B端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端少了电子,因而带正电。A端移去的电子数目和B端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总量是相等的,但由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自由电子在不同位置所受C的作用力的强弱是不同的,这样导致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B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A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QA、QB的值是不同的,故只有D正确。
12.如图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 C的电荷量,求:
(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
(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
解析:(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
N===5×107个。
(2)实验的时间:t= s=5 000 s。
答案:(1)5×107个 (2)5 00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