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4-25 22:0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木瓜恰恰恰》
教学内容:《木瓜恰恰恰》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它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多处运用了XX X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又称“千岛之国”,首都雅加达。歌曲为三段体、大调式。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恰恰舞的韵律,在每一乐句后都要高喊“恰 恰 恰” ;第二部分用连续的切分节奏表现人们喜悦的心情。第三段重复了第一乐段。
歌曲的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于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最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1、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喜悦的心情,热情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用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3、学生能了解印度尼西亚一些相关的文化。 教学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正确的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音乐瞬间》入教室。 二、导入 出示课件:印度尼西亚风光。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我们亚洲的一个国家——印度尼西亚旅行。请跟着音乐我们一起走进印度尼西亚。景色确实太美了。盛产水果,水果特别多。这是印度尼西亚美丽的风景。在印度尼西亚象这样的岛非常多。所以印度尼西亚有“千岛之国”之称。
教授新课 1、播放音乐《木瓜恰恰恰》 。提问:歌曲里唱到了什么内容?你听到的音乐情绪怎样? 2、老师再次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边看谱边划分歌曲的结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有点难度,但是经常训练学习也就慢慢会了。) 3、学唱歌曲
学唱第一乐段 ①学生聆听第一乐段,并思考: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②老师简要分析第一乐段旋律及节奏特点。
③学生随琴学唱第一乐段,注意咬字吐词清楚,每个乐句弱起小节的后一拍力度上要稍微加强些。(可以把XX X这个节奏放在后面训练,听了多遍以后,加入XX X节奏更容易。) (2)学唱第二乐段
①老师范唱第二乐段,学生思考:这个乐段有几个乐句?节奏有什么特点?
②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叫卖声,认识切分节奏。出示切分节奏6 4 5 。
③ 老师出示第二乐段歌谱,找一找不同点。两个乐句运用了同头换尾的方法,学唱起来更容易些。并唱一唱歌谱,提示学生注意强拍的位置。
④学生随琴填词演唱。
⑤老师拿出水果,模仿卖水果人的吆喝,引导学生演唱第二乐段注意力度稍微大一些,模仿卖瓜人热情招呼大家卖水果,激动的心情吆喝叫卖,音调要高。
学唱第三乐段
①老师演唱第三乐段:提问这一段和哪个乐段的旋律一样?是完全重复还是变化重复?
②学生演唱第三乐段。表现出卖瓜人的热情、喜悦心情、夸赞自己水果物美价廉的样子。
完整的演唱歌曲
①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第一乐段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用欢快、连贯的声音演唱,力度稍微加强些。
②多次感受和演唱感受《木瓜恰恰恰》,对XX X这个节奏掌握的已经很好了,找一部分学生来说恰恰恰、让学生边唱边用声势动作来表现这个节奏、随音乐在XX X处模仿老师拍手等。(也可以放在后面训练这个节奏,听了多遍以后,加入XX X节奏更容易。)
③学生边唱便拿出自带水果,感受卖水果人的喜悦心情、集市的热闹等。
④学生一边聆听歌曲,一边品尝水果。感受水果的甜蜜、生活的美好。 四、总结: 今天同学们了解了印度尼西亚,感受了卖水果人的热情、集市的热闹,今天我们还在歌曲中学习认识了切分节奏。这节课就到这,下课吧。 教学反思:
《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第一、第三乐段运用了XX X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生活情趣。这个地方的学习可视班级的不同放在前面或者后面。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恰恰舞的韵律,在每一乐句后都要高喊“恰 恰 恰”要求学生用声势动作表现出来、或者让一部分学生说恰恰恰。 ;第二部分用连续的切分节奏表现人们喜悦的心情。并找出乐句创作手法同头换尾。第三段运用了完全重复的方法重复了第一乐段的旋律。学过的知识(同头换尾、完全重复)要不断给学生加以强化。
歌曲的歌词非常生活化,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最富有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为了让课堂更加的活跃和体会卖瓜人的感受,我特意让学生带了水果,通过吆喝、叫卖、夸赞、品尝等过程,激发学生更有兴趣学习、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