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高中语文一年级必修下册第十四课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卡夫卡以及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
2. 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化虫后的心理描写以及家人对他的态度。
卡夫卡——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
卡夫卡,20世纪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卡夫卡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期,又深受尼采哲学的影响,,他善于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处于被压迫下的小人物对现实世界的逃避,追求内心世界和精神上的慰藉。
卡夫卡——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
卡夫卡一生未婚,身体孱弱,内心孤独又真诚坦白,父亲的蛮横、专制让他从小就感到自卑、压抑和痛苦。他曾自称,在父亲身边,他就是“悲惨的标本”。在家庭中,他形同弃儿。卡夫卡于世俗而言是一个失败者,所以他只能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表达自我分裂和自我异化的心理状态,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病患者的写作方式。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在他生前不曾受人瞩目,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被人们发现。卡夫卡的小说革新了人们对小说的认识,对20世纪的作家和读者来说都是一种崭新叙述方式。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
2001年捷克卡夫卡协会创设 “卡夫卡奖”。
2014年阎连科成为第一个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变形记》是20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给整个世界文学带来的启示和变化,无异于一粒种子和数年后满布各国的一片粮禾,一粒星火与几乎燎原了整个世界的一片光。
——作家阎连科
卡夫卡代表作品:《审判》《城堡》《判决》《在流放地》《与醉汉的对话》
背景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丧失了信心。人们在寻求出路的同时,也陷入孤独与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这个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因此现代派文学应运而生。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变形记》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表现主义文学特点:
1) 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
2)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
3)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
4)情节不连贯不紧凑,发展线索不明晰。
5)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
《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
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
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
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
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情节梳理
格里高尔突然“化虫”,不知所措的情况下仍然想努力起床上班。
公司协理找上门来,询问他没上班的理由;
“化虫”真相完全败露,协理和家人们惊慌失措的反应。
第一部分(1-13):
第二部分(14-23):
第三部分(24-29):
双线
格里高尔的心理发展
家人对他的态度
格里高尔“化虫”后的心理描写——发现之初
1. 第1、2段:一天清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我发生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啊。(P123)
2. 第4段:“天啊,”他想:“我选了一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
第5段:“这么早就起床,”他想,“把人弄得傻不愣登……”
第6段:“天哪!”他想。时间已经六点半了……
第13段:接着他却想到:“我无论如何得在七点一刻完全离开床位……”(P124,P126)
格里高尔“化虫”后的心理描写——协理登门
3. 住房大门上的铃声响了。“公司来人了。”他想到,几乎发呆了。
格里高尔只听到来人的第一声招呼就知道他是谁——公司协理本人;
在一家商号供职,发生一点儿小小的延误,马上就招致天大的怀疑?难道所有的员工全都是无赖,他们中就没有一个忠实、听话的人……
派个学徒来打听一下难道还不够,非要协理大人亲自出马……(P127)
格里高尔“化虫”后的心理描写——真相败露
4. 第28段:格里高尔心里清楚,他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协理怀着这种情绪回去,不然的话他在公司里的地位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必须把协理挽留下来,稳住他,说服他,最后赢得他的心。
小结:
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格里高尔虽然遭遇了“化虫”带给他外形的变化以及行动的不便,但是却依旧保持着人类的思维,依旧想继续工作为父母还债,可见他是一个忠厚、勤劳、有担当的人。这种“虫型人心”的巧妙构思,也是卡夫卡独具匠心的一面。
协理的表现:
①“啊!”的一声惊呼——那声音听起来就像大风呼啸似的;
他耸着肩,嘴巴张得大大的,扭过头来,将两眼朝向格里高尔。②在格里高尔讲话时,他片刻也没停留……
③“一个大步跨了好几个梯级,指听得“呼”的一声便消失不见了,可他那声惊呼还在整个楼梯间回响。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协理发现格里高尔化虫并逃跑的过程,表现了以协理先生为代表的社会,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毫无利用价值的格里高尔的遗弃,体现了社会的冷漠。
父亲的表现:
①一边跺着脚,一边挥舞着手杖和报纸,把格里高尔赶回房去。
②父亲像一头发狂的野兽似的发出啾啾声,毫不留情地逼着格里高尔回房间里去。
③他固执地一心想着格里高尔能快快进屋去……大喊大叫地催促着格里高尔往前走;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地弹进了他房间,顿时满身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对格里高尔已毫无耐心,只有厌恶;“啾啾声”说明父亲已经不把他当成人看,一个冷血无情、野蛮强横的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课后作业:
1. 如果你是格里高尔的家人,面对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的事实,你会怎么做?试着续写一个新的结局,500字左右。
2. 再次阅读课文,思考导致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有哪些?课文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深入探究格里高尔化虫的原因,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际关系。
2. 欣赏《变形记》与传统小说相区别的艺术特色。
思考:格里高尔“化虫”的原因有哪些?
课文第4段:
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原因一:工作辛苦,饮食低劣,友情淡薄,心理烦躁
思考:格里高尔“化虫”的原因有哪些?
课文第5段:
假如我不考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
原因二:为父母还债,受老板的气,生活压力大!
格里高尔“化虫”的原因
工作的压力
经济的压力
精神的压力
造成格里高尔这类人“异化”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卡夫卡曾说过:“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
当我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时,我们就会被命运主宰。
思考二:甲壳虫有哪些象征意义?
大身躯、小足:体现出格里高尔不堪生活重负
有“甲”:说明人际关系冷漠,是潜意识中防范心理的反映
弱小、任人宰割:说明对自身命运感到无法掌控的恐惧。
探究一:《促织》和《变形记》都写了变形,同学们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变形的人物
变形的原因
变形的情节
变形的结局
都是忠厚善良之人,不愿意伤害别人
成名的善良表现在不伤害别人,导致儿子被迫化虫;
格里高尔表现在对家人无怨无悔的责任与爱,受压化虫;
都是在压力之下变成“非人”
成名的儿子化虫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救赎家人;
格里高尔的变形则是没有任何预兆、不受控制的;
都采用了荒诞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促织》情节完整,曲折跌宕,扣人心弦;
《变形记》双线结构,格里高尔的心理变化和家人的反应,构成强烈对比,有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
都表现了小人物命运的悲惨
《促织》以喜剧结束,属于浪漫主义的笔法,以乐衬哀;
《变形记》悲剧结局,直接表现了人性的冷漠。
探究二:《变形记》与传统小说的不同。
传统小说 《变形记》
人物
情节
逻辑关系
着重刻画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
没有强烈的令人的难忘的个性,人物几乎都沉浸在丑陋与冷漠之中
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重在描写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故事情节淡化
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符合情理
超越时空限制,对事件的交代极为模糊,幻想与日常生活界限模糊,虚幻与现实结合成一个整体
外国小说的鉴赏技巧
1. 注意对人性的刻画
2. 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回忆、联想等)
3. 对日常生活的描述
4. 体会语言中蕴含的讽刺意味
亲爱的马克斯:
我最后的请求是:我遗物里(就是书箱里、衣柜里、写字台里、家里和办公室里,或者可能放东西的以及你想的起来的任何地方),凡属日记本,手稿,来往书信、各种草稿等等,请勿阅读,并一点不剩地全部予以焚毁。同样,凡在你或别人手里的所有我写的东西和我的草稿,要求你,也请你以我的名义要求他们交给你焚毁。至于别人不愿意交给你的那些信件,他们至少应该自行负责焚毁
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位伟大的作家
记住他的孤独与寂寞
记住他的荒诞与离奇
记住他字里行间为我们展现的人性
课后作业:
1. 结合课文的相关段落,深入体会格里高尔的悲剧意义。
2. 深入思考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