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三)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解数(xiè) 贮存(zhù)
庇护(bì) 命途多舛(chuǎn)
B.奇葩(bā) 桎梏(ɡù)
炽热(chì) 审时度势(duó)
C.饯别(jiàn) 咋舌(zhà)
联袂(mèi) 穿凿附会(záo)
D.木讷(nà) 伫立(zhù)
露面(lòu) 博闻强识(zhì)
解析:选A。B.“葩”读“pā”;C.咋读“zé”;D.讷读“nè”。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毗邻 坐阵 候车室 振聋发聩
B.针砭 沧海 亲和力 民生凋敝
C.欠收 纰漏 流水账 形迹可疑
D.博弈 邦交 文诌诌 原形毕露
解析:选B。A.阵—镇;C.欠—歉;D.诌诌—绉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
当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________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之中。
前不久,根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表明:将近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把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只占两成,可谓是________。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南辕北辙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别人的孩子都开始挣钱了,我的孩子再不开始就________了。”可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璀璨夺目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可以说是________。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只会让孩子的人生演变成一出悲剧。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五花八门 百里挑一 望其项背 冬扇夏炉
B.层出不穷 寥若晨星 望其项背 徒劳无益
C.层出不穷 百里挑一 望尘莫及 冬扇夏炉
D.五花八门 寥若晨星 望尘莫及 徒劳无益
解析: 选D。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适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成语的积累记忆,同时在此基础上借助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比如:重点分析成语的关键词;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洁,防止出现语意重复。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根据第一处横线前后语境,此处强调的是活动的繁多,应该用“五花八门”,据此可排除B、C。百里挑一: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寥若晨星: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形容人物或事物十分稀少。根据第二处横线前后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比较少,应该用“寥若晨星”,排除A、C。故选D。
4.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表明:将近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根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只占两成
C.根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表明: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把科学家、文学家当作榜样的孩子只占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表明: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把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解析: 选B。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根据病句类型的特征去排除错误选项。分析画线病句可知语病有两处:一是结构混乱,“根据……”和“……表明”保留一个表达方式即可,“把……作为”和“以……为”保留一个即可;二是不合逻辑,“将近七成多”不成立,有“将近”就不能再加“多”,可以表述为“将近七成”或“七成多”。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A、C、D三项排除,故选B。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孩子进行揠苗助长式的培养,沉醉于“制造童星”的虚幻之中,不惜以孩子的童年为代价
B.沉醉于“制造童星”的虚幻之中,不惜以孩子的童年为代价,对孩子进行揠苗助长式的培养
C.沉醉于“制造童星”的虚幻之中,对孩子进行揠苗助长式的培养,不惜以孩子的童年为代价
D.对孩子进行揠苗助长式的培养,不惜以孩子的童年为代价,沉醉于“制造童星”的虚幻之中
解析:选B。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考虑六个一致:陈述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陈述逻辑一致、语言风格一致、陈述句式一致、内容衔接一致。题干选取的句子在语段中一般起着过渡性作用,因此在解答过程中要多考虑前后照应关系。根据括号前文内容,“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身为家长”,在考虑选项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对象的一致性,那么括号内的句子主语应该是“家长”,考虑到逻辑的一致性,那么陈述的顺序照应关系,应该是“空想”“虚声”,对应选项内容应该是“虚幻”在前,故排除A、D两项,考虑语段内容的衔接,要注意后文“只会让孩子的人生演变成一出悲剧”,那么应该把选项中的“对孩子进行揠苗助长式的培养”放在最后,故选B。
下面是班级研究型课程内容的框架,其中一些内容还需完善。请依据相关信息,完善图表中的内容,填写在空白处。(4分)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① 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垃圾分类和处理、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回收、温室效应、绿化对空气净化的作用、饮用水与人体健康、河水水质研究
健康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食物保鲜、合理的饮食结构、营养和健康、青少年肥胖现象
科技 ③
② 鲁迅小说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桥文化、茶文化、民间手工艺术、陶瓷设计艺术、古典音乐作家和作品、中国脸谱艺术、剪纸艺术
答:
答案:(示例)①环境 ②文艺 ③降解塑料的原理和应用、白炽灯节能技术、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简易电器的设计和制作、利用太阳能器具的设计和制作、网页制作、机器人……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再创作”的道理。仿照下面的例子,另选一句诗进行再创作。要求:句式自定,人物自选,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再创作:春花终于等来了秋月,只为听李煜讲那过去的故事。
答:
答案:诗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再创作:河岸的杨柳不让晓风吹走残月,为的是让柳永寄托离别的愁绪。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的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涉及到“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学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C.孔子创立的儒学,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D.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
解析:选B。“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等内容,不是孔子所创建的,“隆礼”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文中也明确表示不是孔子所创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尧舜时期就已存在,故该项错。
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先民的文化积淀,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不知礼,无以立”。
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解析:选B。B项,信息在第三段,“仁政”的主张是孟子提出的,张冠李戴。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社会中的“左中右”三种人,“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
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
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解析:选D。D项,信息涉及全文,是对文中主要信息的正确概括。A项,信息在第二段,“唯一保证”错误;“始终起着积极作用”错误,原文是说“曾产生过积极作用”,故该项错。B项,信息在第四段,“中庸、过、不及”是指事物发展的三种形态,不是指人,故该项错。C项,信息在最后一段,“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错误,原文只是说要“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而不是全部的哲学思想,扩大了范围,是对文中信息的错误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4分)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他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人工智能
产业快速扩散 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
材料二:
【注】 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
材料三: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地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四:
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 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是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现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则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
1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C.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
D.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解析: 选D。以偏概全,“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只是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的目的之一。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造成失业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担忧,有人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机器逐渐代替人类的一些事务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18年将会掀起一个发展新高潮,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增长率将超过50%。
C.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
D.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埃里克·施密特,他们都承认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至于将来能否超越美国,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
解析: 选C。“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表述绝对化,只能说是“亟待完善”。
1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答案:①政府加大相关资金投入。②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重大原创成果的攻关与突破。③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进行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④大量培养人工智能尖端人才。⑤建立和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等。⑥推动行业应用,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4~17题。(19分)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①。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②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注】 ①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外面却有些人讥评你,说你如同公孙弘盖布被那样矫情作伪。公孙弘,汉武帝时为丞相,封为平津侯。②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B.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C.夫俭/则寡欲君子/则寡欲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D.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能远罪丰家
解析:选B。可根据句意断句。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忝科名”,这里指考中进士。“忝”,谦辞,意思是自己列名在内,使同列人有辱。
B.“先公”,作者称他去世的父亲。“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表示对过世长者的尊敬。
C.“卿”,本为古时高级官名,爵位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此处是君主对臣子的称谓。
D.“卫灵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灵”含有褒扬之意,古代常常作为有道明君的谥号。
解析:选D。“灵”含有批评之意,古代常常作为昏君的谥号。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作者先写自己年少时不喜华靡,独爱俭素,第二段又举“先公”宴客从俭之事,是以长辈的身份,从家风的角度进行正面教诲,让人更容易接受其主张。
B.第三段举李文靖、参政鲁公、张文节三人的节俭言行加以赞扬,指出大贤的节俭有其深谋远虑之处,而非侈靡的庸人所能及。
C.第四段引用御孙的话,从理论上说明“俭”和“侈”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两者鲜明的对比使文章更深入一层,说服力进一步增强。
D.最后一段举正考父、季文子、管仲的例子是从正面说明“以俭立名”,举公叔文子、石崇、寇莱公的例子则是从反面说明“不俭”必“自败”。
解析:选D。文中管仲是反面例子。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4分)
译文:
(2)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6分)
译文:
答案:(1)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
(2)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
我本来出生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以清白的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也不敢(故意)穿得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以(此)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傲,不如固执、不通达’,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又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在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笑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我当)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当)太祝、奉礼(的我的子孙)的厅堂(却)已经宽敞了。”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后来)在酒馆里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真宗)。皇上说:“你(担任的官职)属于清望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越发尊重他。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却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是)清廉节俭,(但是)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习惯做法才好)。”(张文节)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做(大)官或不做(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会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古时候正考父用稀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而)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前后)辅佐三位国君,(他的)小妾不穿丝绸,马不喂小米,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刻有花纹的食具、红色的帽带,住宅有刻着山岳的斗拱,有画着水藻的梁上的短柱(生活奢华),孔子看不起他,批评他见识不高。公叔文子(在家里)宴请卫灵公,史鰌知道他一定将要遭到灾祸;(果然)到了(文子去世,文子的儿子)公孙戌(时),(公孙戌就)因为富裕招罪,出国逃亡。何曾一天吃喝要花一万(个)铜钱,到了孙子(这一代就)因为傲慢奢侈而家人死光。石崇以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此而死在刑场上。近年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当代人中堪称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功业大,所以人们不批评他,(可是他的)子孙习染他的家风(也豪华奢侈),现在多数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好)名声,因为奢侈而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多,不能统统列举,(上面)姑且举几个人用来教诲你。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生活)作风习俗。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题。(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注]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东风”喻指春天。
C.颔联极写所见之美。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点明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解析:选B。B项,“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应该是借代。
19.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试作简要分析。(8分)
答:
答案: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江时,锦江江畔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江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将楼台层层遮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0~21题。(7分)
甲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韩愈《原毁》中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人也轻以约”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
答:
(2)请用一成语概括上述材料,并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答案:(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2)以身作则。(示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做到不令而行,就能使自己成为老百姓的表率。
乙
中庸思想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孔子说“过犹不及”,他不赞成偏激行为,就是让我们不讲原则,四面讨好。
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中庸”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答案:不正确。“不讲原则,四面讨好”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
(四)古诗文默写。(6分)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
(《论语》)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1)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3)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4)满地黄花堆积 独自怎生得黑 (5)千呼万唤始出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博登纳夫在徒步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脚下有什么绊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破旧的皮鞋,他刚想抬起脚将它踢开,却又发现这只鞋有几分像一张皱纹满布的人脸。一个艺术的灵感刹那间在他脑海里闪现,他如获至宝,于是赶忙将破旧皮鞋拾起,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将其改头换面,变成一件有鼻有眼有表情的人像艺术品。
以后,他又陆续捡回一些残旧破皮鞋,经过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艺术之手再加工,一双双被遗忘的“废物”先后变成奇妙谐趣的皮鞋脸谱艺术品。后来,博登纳夫在巴黎开设了皮鞋人像艺术馆,引起了轰动,生意异常兴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PAGE
14
单元综合检测(三)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解数(xiè) 贮存(zhù)
庇护(bì) 命途多舛(chuǎn)
B.奇葩(bā) 桎梏(ɡù)
炽热(chì) 审时度势(duó)
C.饯别(jiàn) 咋舌(zhà)
联袂(mèi) 穿凿附会(záo)
D.木讷(nà) 伫立(zhù)
露面(lòu) 博闻强识(zhì)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毗邻 坐阵 候车室 振聋发聩
B.针砭 沧海 亲和力 民生凋敝
C.欠收 纰漏 流水账 形迹可疑
D.博弈 邦交 文诌诌 原形毕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
当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________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之中。
前不久,根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表明:将近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把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只占两成,可谓是________。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南辕北辙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别人的孩子都开始挣钱了,我的孩子再不开始就________了。”可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璀璨夺目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可以说是________。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只会让孩子的人生演变成一出悲剧。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五花八门 百里挑一 望其项背 冬扇夏炉
B.层出不穷 寥若晨星 望其项背 徒劳无益
C.层出不穷 百里挑一 望尘莫及 冬扇夏炉
D.五花八门 寥若晨星 望尘莫及 徒劳无益
4.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表明:将近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根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只占两成
C.根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表明: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把科学家、文学家当作榜样的孩子只占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表明: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把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孩子进行揠苗助长式的培养,沉醉于“制造童星”的虚幻之中,不惜以孩子的童年为代价
B.沉醉于“制造童星”的虚幻之中,不惜以孩子的童年为代价,对孩子进行揠苗助长式的培养
C.沉醉于“制造童星”的虚幻之中,对孩子进行揠苗助长式的培养,不惜以孩子的童年为代价
D.对孩子进行揠苗助长式的培养,不惜以孩子的童年为代价,沉醉于“制造童星”的虚幻之中
下面是班级研究型课程内容的框架,其中一些内容还需完善。请依据相关信息,完善图表中的内容,填写在空白处。(4分)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① 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垃圾分类和处理、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回收、温室效应、绿化对空气净化的作用、饮用水与人体健康、河水水质研究
健康 吸烟对健康的影响、食物保鲜、合理的饮食结构、营养和健康、青少年肥胖现象
科技 ③
② 鲁迅小说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桥文化、茶文化、民间手工艺术、陶瓷设计艺术、古典音乐作家和作品、中国脸谱艺术、剪纸艺术
答: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再创作”的道理。仿照下面的例子,另选一句诗进行再创作。要求:句式自定,人物自选,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再创作:春花终于等来了秋月,只为听李煜讲那过去的故事。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的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涉及到“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学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C.孔子创立的儒学,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D.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
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先民的文化积淀,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不知礼,无以立”。
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社会中的“左中右”三种人,“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
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
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4分)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他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人工智能
产业快速扩散 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
材料二:
【注】 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
材料三: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地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四:
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 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是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现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则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
1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C.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
D.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造成失业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担忧,有人认为大可不必,因为机器逐渐代替人类的一些事务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18年将会掀起一个发展新高潮,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增长率将超过50%。
C.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
D.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埃里克·施密特,他们都承认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至于将来能否超越美国,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
1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14~17题。(19分)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①。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②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注】 ①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外面却有些人讥评你,说你如同公孙弘盖布被那样矫情作伪。公孙弘,汉武帝时为丞相,封为平津侯。②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B.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C.夫俭/则寡欲君子/则寡欲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D.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能远罪丰家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忝科名”,这里指考中进士。“忝”,谦辞,意思是自己列名在内,使同列人有辱。
B.“先公”,作者称他去世的父亲。“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表示对过世长者的尊敬。
C.“卿”,本为古时高级官名,爵位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此处是君主对臣子的称谓。
D.“卫灵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灵”含有褒扬之意,古代常常作为有道明君的谥号。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作者先写自己年少时不喜华靡,独爱俭素,第二段又举“先公”宴客从俭之事,是以长辈的身份,从家风的角度进行正面教诲,让人更容易接受其主张。
B.第三段举李文靖、参政鲁公、张文节三人的节俭言行加以赞扬,指出大贤的节俭有其深谋远虑之处,而非侈靡的庸人所能及。
C.第四段引用御孙的话,从理论上说明“俭”和“侈”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两者鲜明的对比使文章更深入一层,说服力进一步增强。
D.最后一段举正考父、季文子、管仲的例子是从正面说明“以俭立名”,举公叔文子、石崇、寇莱公的例子则是从反面说明“不俭”必“自败”。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4分)
译文:
(2)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6分)
译文:
我本来出生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以清白的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也不敢(故意)穿得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以(此)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傲,不如固执、不通达’,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又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在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笑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我当)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当)太祝、奉礼(的我的子孙)的厅堂(却)已经宽敞了。”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后来)在酒馆里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真宗)。皇上说:“你(担任的官职)属于清望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越发尊重他。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却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是)清廉节俭,(但是)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习惯做法才好)。”(张文节)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做(大)官或不做(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会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古时候正考父用稀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而)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前后)辅佐三位国君,(他的)小妾不穿丝绸,马不喂小米,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刻有花纹的食具、红色的帽带,住宅有刻着山岳的斗拱,有画着水藻的梁上的短柱(生活奢华),孔子看不起他,批评他见识不高。公叔文子(在家里)宴请卫灵公,史鰌知道他一定将要遭到灾祸;(果然)到了(文子去世,文子的儿子)公孙戌(时),(公孙戌就)因为富裕招罪,出国逃亡。何曾一天吃喝要花一万(个)铜钱,到了孙子(这一代就)因为傲慢奢侈而家人死光。石崇以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此而死在刑场上。近年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当代人中堪称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功业大,所以人们不批评他,(可是他的)子孙习染他的家风(也豪华奢侈),现在多数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好)名声,因为奢侈而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多,不能统统列举,(上面)姑且举几个人用来教诲你。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生活)作风习俗。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题。(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注]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东风”喻指春天。
C.颔联极写所见之美。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点明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19.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试作简要分析。(8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0~21题。(7分)
甲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韩愈《原毁》中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人也轻以约”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
答:
(2)请用一成语概括上述材料,并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中庸”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
(《论语》)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博登纳夫在徒步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脚下有什么绊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破旧的皮鞋,他刚想抬起脚将它踢开,却又发现这只鞋有几分像一张皱纹满布的人脸。一个艺术的灵感刹那间在他脑海里闪现,他如获至宝,于是赶忙将破旧皮鞋拾起,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将其改头换面,变成一件有鼻有眼有表情的人像艺术品。
以后,他又陆续捡回一些残旧破皮鞋,经过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的艺术之手再加工,一双双被遗忘的“废物”先后变成奇妙谐趣的皮鞋脸谱艺术品。后来,博登纳夫在巴黎开设了皮鞋人像艺术馆,引起了轰动,生意异常兴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PAGE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