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单元评估(二)(原卷板+解析版)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感悟自然陶冶性灵单元评估(二)(原卷板+解析版)语文版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6 08:32:44

内容文字预览







单元评估(二)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仍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20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博大的情怀和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关于清代“朴学”的方法论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作为史籍最为宏富的国度,在历史化问题上自有其广博而又独特的资源、思路和方法”。不过,必须看到,清代“乾嘉学派”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居上。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期待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
(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待“外源性”资源与“内源性”资源的态度存在着偏差。
B.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华裔学者的学术研究都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
C.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经验,是对学术主体性的坚持,能使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
D.“朴学”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
解析:选D。D项,“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不正确,原文第三段“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故选D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滞后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重视“内源性”资源的必要性。
B.文章按时间顺序列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证“外源性”资源的影响之大。
C.文章对“外源性”资源的作用、清代“朴学”实证方法都做出了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
D.针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发展的方向。
解析:选B。“文章按时间顺序列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正确,从原文来看,应是分两类进行列举,并不是“按时间顺序”列举。故选B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
B.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
C.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要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
D.当我们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
解析:选C。A项,偷换概念,由原文第一段可知,“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的是“当代文学学科建构”,而不是“当代文学”。B项,“根本原因”推断不当,由原文第二段来看,“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一个原因,但不能说是“根本原因”。D项,“就能脱羽成熟”的推断结果过于绝对。由第三段分析可知,“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是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成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俄新社近日的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文章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已经设定目标,在4年内把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变成“0”。文章指出,消除贫困与社会制度问题的关系由来已久。就目前来看,“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仅看不见,甚至常常是无力的。而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牲畜和更多高产的种子。
美国《财富》杂志和石英财经网都报道了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乡镇村庄,作为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电商热潮实现脱贫的故事。报道也指出,有的偏远地区的贫困村碍于基础设施薄弱,不易通过电商脱贫。
津巴布韦《先驱报》在《扶贫: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文中说,非洲国家正深陷贫困泥潭,而中国有可供学习的扶贫经验,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
(摘编自刘仲华、骆青、杜一菲、颜欢、徐伟
《外媒关注中国精准扶贫: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果》,
《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
材料二:

(图表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如果缺乏有效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特别是产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人才往往很难留得住。即使能够留得住,也很难保证不会因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机会而被浪费甚至荒废。当然,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又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支撑。文化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机会和平台,也会为推进文化振兴提供支撑。其他方面与此类似,实际上形成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的互动过程。至于推进乡村振兴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需要在“建功立业”的舞台上成长和磨炼。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吸引适宜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如何将引进外来人才与开发利用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规避之前许多地区出现的“引来了女婿”却“气跑了儿子”或“荒废了儿子”等现象,也需要统筹谋划。据此可进一步看出,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重要和必要的。
(摘编自姜长云《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
和规划精髓》,《东岳论丛》2018年10月)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2010年不变价 2 300 元)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摘编自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
有效衔接》,《人民论坛》2019年2月上)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改善教育、提供信息是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举措。
B.精准扶贫的成功不只能让中国社会全面实现小康,还可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可借鉴的典型范例。
C.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降低,其中2000年到2005年降幅明显。
D.乡村振兴需要通过人才振兴实现,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
解析:选D。“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理解有误。原文表达的是“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外媒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报道既谈了扶贫的制度优势、技术利用和显著成果,也指出了问题。
B.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降到2017年的3.1%,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一致。
C.乡村振兴战略如果能解决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就能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
D.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性工程,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在文化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
解析:选C。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城乡之间发展的鸿沟,不仅仅有财富方面的鸿沟,还有生态宜居、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鸿沟。解决了相对贫困问题,未必能全面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
6.我国扶贫工作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解析:从文章中筛选出“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更多高产的种子和牲畜”“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后者着眼于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为什么我国扶贫工作能取得显著成效。
答案:①我国社会制度的有效保障,国家战略制定和工作部署清晰明确;②富有实干精神,因地制宜,多方入手;③依靠人才推进乡村振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十四枚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交界处。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时赌气报了名而已。
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象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有删改)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深远之爱,也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
B.文中用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暖暖的形象;她要父亲拿20万来为她赎身主要为了改变当地的教学条件。
C.文章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饱含着孩子们对李暖暖的热爱,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D.本文立意深刻,现实性强,谋篇布局主要扣住当前社会青年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又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解析:选B。A项中“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的理解有些牵强;C项中“‘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的表述不恰当,应是重要情节。D项中对谋篇布局的分析错误,主要扣住青年在经历磨练后,逐步成长成熟;说“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不恰当。
小说第五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写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暖暖所在镇子学校的破旧;②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做铺垫;(或答:引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③为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炼使暖暖成长成熟。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答:                                    
                                    
答案:(观点1)我认为小说反映的是青年人在经历磨练后的成长。①对父亲态度的变化。由原来赌气离家,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到最后原谅父亲。②自己由个性到朴素。原来长头发,穿着怪异艳丽,喜欢首饰,到现在头发短而整齐,穿着朴素。③做事认真,顾及他人心理。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分食物像母亲。
(观点2)我认为小说抒写的是在艰难教学中师生情的真挚。①老师热爱学生。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分食物像母亲。②学生热爱老师,学生为留住老师,每天给老师送一个从家里偷来的鸡蛋,老师感动大哭。③为改善教学条件,暖暖让我给她集资,要她父亲拿钱来赎身;学校给暖暖最好的房子,家长都尊敬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解析:选D。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书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解析:选A。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自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解析:选B。“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分)
译文: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分)
译文:                                    
                                    
答案:(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2)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唯诺而已,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书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两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超过他官职的礼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 ①郡斋: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叙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久病初愈,精神健旺,宾客满堂,诗人喜形于色。
C.七、八两句写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暂时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解析:选B。B项,“风驰雨骤令人厌烦”错。风雨让池阁变得清凉而适意,可见诗人并无厌烦。
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6分)
答:                                    
                                    
答案: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
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_____________。渐霜风凄紧,______________,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2)自别后遥山隐隐,______________。见杨柳飞绵滚滚, 对桃花醉脸醺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解析:第(1)句中的“番”易错写,第(2)句中的“粼”较难写。
答案:(1)一番洗清秋 关河冷落 苒苒物华休 (2)更哪堪远水粼粼 透内阁香风阵阵 掩重门暮雨纷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然而,当资本纷纷相中这块热土,一股脑儿涌入,共享单车也就火过了头,以致乱象丛生:(    );单车数量骤增,管理却跟不上,难以约束用户,也无力调度和维护,这又加剧了堆积和毁弃问题。
共享单车乱象该怎么治?专家介绍,北京建设电子围栏,上海划出专门区域,杭州发动环卫工人、市政养护员、停车收费员等多支队伍,以规范单车停放;南京、成都、昆明等地或实行总量控制,或实行配额管理。专家们还呼吁,政府和企业应携手打造用户信用体系,敦促使用者将单车停放好、爱护好。共享单车具有公共性,使用者、管理者多,难免各行其是、各“甩”其责。把规则立起来,各方才能有所遵循,避免造成破窗效应。
然而,规则有滞后性。如果一种新鲜事物方兴未艾,很难立出合理的规矩,因为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等充分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要总结经验教训,集思广益,凝聚各方面意见,建立规则。当然,规则应该有一定的弹性,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情况的发展,再进行补充、修正。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B.共享单车优点突出,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C.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优点突出。
D.共享单车优点突出,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解析:选D。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缓解……难题”搭配不当,应改为“解决……难题”,排除B、C两项;语序不当,“优点突出”是对各优点的总结,应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排除A项。
18.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乱象丛生”后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用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B.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
C.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D.同学们: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举办一个同学聚会。
解析:选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乱象丛生”后面使用冒号,可见后面内容应是具体来说明这“乱象”的表现,冒号的作用是解说。A项,冒号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B项,冒号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C项,冒号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这里与原文句中冒号作用一致。D项,冒号用于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造成了“单车围城”,企业圈地,无限投放
B.企业圈地,无限投放,造成了“单车围城”
C.无限投放,企业圈地,造成了“单车围城”
D.造成了“单车围城”,无限投放,企业圈地
解析:选B。结合语境分析,前面说“共享单车也就火过了头,以致乱象丛生”,且“乱象丛生”后面使用冒号,可见后面应是具体来说这“乱象”;后面说“单车数量……”,且“单车数量……”前面使用分号,这说明分号前后的内容是并列的,都是具体说明“乱象”的表现。括号中的第一个句子应该有主语,而“企业圈地”中有主语“企业”,应放在最前面,且造成“单车围城”是结果,应放在最后,故选B。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只要愿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解析:①处前是“然而”,应填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表意相反的内容;②处前是“总之”,应填对上文的总结;根据下文“你可以……,你可以……”可知,③处应填“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之类的语句。
答案:(示例)①我们并不习惯给予 ②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③你可以用各种方式给予
如图所示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图标,请写出该图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5分)

答:                                    
                                    
解析:观察图标的各个构图细节:双手捧起小禾苗(孩子),四颗红心围绕着一颗红心。结合题干中的“中华慈善总会”,说明寓意。
答案:(示例)整个图标由心、儿童、托举的双手构成,多颗“心”汇聚,寓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因慈善而汇聚到一起,变形的双手托举着儿童,寓意着共同呵护、关爱与援助儿童。
四、写作(60分)
请观察画面,联系画面下边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非洲内罗毕,一名妇女在捡垃圾的间隙看书
照片配文:生活不仅有现实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幅照片之所以震撼人心,在于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带给人们的无限的遐思。主人公的生活也许捉襟见肘,生存环境或许并不安宁,迫于生计,不得不捡拾垃圾;然而,在捡垃圾的间隙,她却在专注的看书。画面的配文对照片作了深刻而又充满诗意的诠释:“生活不仅有现实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是对作文立意的限制,要求作文有一定深度和思辨性(生活处境与心境、生活处境与精神追求),如单单谈读书的重要性之类的作文就不切合题意。
以下理解可作立意参考:①在困窘的生活中寻求精神的富足,②生活不能没有浪漫的情怀,③既要坚强地生存,更要诗意地活着,④追求精神远比追求物质重要。







PAGE



14









单元评估(二)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仍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20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博大的情怀和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关于清代“朴学”的方法论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作为史籍最为宏富的国度,在历史化问题上自有其广博而又独特的资源、思路和方法”。不过,必须看到,清代“乾嘉学派”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居上。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期待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
(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待“外源性”资源与“内源性”资源的态度存在着偏差。
B.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华裔学者的学术研究都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
C.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经验,是对学术主体性的坚持,能使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
D.“朴学”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滞后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重视“内源性”资源的必要性。
B.文章按时间顺序列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证“外源性”资源的影响之大。
C.文章对“外源性”资源的作用、清代“朴学”实证方法都做出了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
D.针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发展的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
B.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
C.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要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
D.当我们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俄新社近日的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文章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已经设定目标,在4年内把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变成“0”。文章指出,消除贫困与社会制度问题的关系由来已久。就目前来看,“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仅看不见,甚至常常是无力的。而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牲畜和更多高产的种子。
美国《财富》杂志和石英财经网都报道了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乡镇村庄,作为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电商热潮实现脱贫的故事。报道也指出,有的偏远地区的贫困村碍于基础设施薄弱,不易通过电商脱贫。
津巴布韦《先驱报》在《扶贫: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文中说,非洲国家正深陷贫困泥潭,而中国有可供学习的扶贫经验,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
(摘编自刘仲华、骆青、杜一菲、颜欢、徐伟
《外媒关注中国精准扶贫: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果》,
《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
材料二:

(图表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如果缺乏有效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特别是产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人才往往很难留得住。即使能够留得住,也很难保证不会因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机会而被浪费甚至荒废。当然,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又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支撑。文化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机会和平台,也会为推进文化振兴提供支撑。其他方面与此类似,实际上形成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的互动过程。至于推进乡村振兴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需要在“建功立业”的舞台上成长和磨炼。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吸引适宜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如何将引进外来人才与开发利用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规避之前许多地区出现的“引来了女婿”却“气跑了儿子”或“荒废了儿子”等现象,也需要统筹谋划。据此可进一步看出,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重要和必要的。
(摘编自姜长云《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
和规划精髓》,《东岳论丛》2018年10月)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2010年不变价 2 300 元)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摘编自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
有效衔接》,《人民论坛》2019年2月上)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改善教育、提供信息是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举措。
B.精准扶贫的成功不只能让中国社会全面实现小康,还可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可借鉴的典型范例。
C.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降低,其中2000年到2005年降幅明显。
D.乡村振兴需要通过人才振兴实现,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外媒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报道既谈了扶贫的制度优势、技术利用和显著成果,也指出了问题。
B.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降到2017年的3.1%,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一致。
C.乡村振兴战略如果能解决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就能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
D.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性工程,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在文化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
6.我国扶贫工作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解析:从文章中筛选出“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更多高产的种子和牲畜”“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后者着眼于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为什么我国扶贫工作能取得显著成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十四枚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交界处。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时赌气报了名而已。
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象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有删改)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深远之爱,也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
B.文中用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暖暖的形象;她要父亲拿20万来为她赎身主要为了改变当地的教学条件。
C.文章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饱含着孩子们对李暖暖的热爱,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D.本文立意深刻,现实性强,谋篇布局主要扣住当前社会青年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又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小说第五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分)
译文: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分)
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唯诺而已,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书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两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超过他官职的礼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 ①郡斋: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叙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久病初愈,精神健旺,宾客满堂,诗人喜形于色。
C.七、八两句写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暂时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_____________。渐霜风凄紧,______________,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2)自别后遥山隐隐,______________。见杨柳飞绵滚滚, 对桃花醉脸醺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解析:第(1)句中的“番”易错写,第(2)句中的“粼”较难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然而,当资本纷纷相中这块热土,一股脑儿涌入,共享单车也就火过了头,以致乱象丛生:(    );单车数量骤增,管理却跟不上,难以约束用户,也无力调度和维护,这又加剧了堆积和毁弃问题。
共享单车乱象该怎么治?专家介绍,北京建设电子围栏,上海划出专门区域,杭州发动环卫工人、市政养护员、停车收费员等多支队伍,以规范单车停放;南京、成都、昆明等地或实行总量控制,或实行配额管理。专家们还呼吁,政府和企业应携手打造用户信用体系,敦促使用者将单车停放好、爱护好。共享单车具有公共性,使用者、管理者多,难免各行其是、各“甩”其责。把规则立起来,各方才能有所遵循,避免造成破窗效应。
然而,规则有滞后性。如果一种新鲜事物方兴未艾,很难立出合理的规矩,因为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等充分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要总结经验教训,集思广益,凝聚各方面意见,建立规则。当然,规则应该有一定的弹性,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情况的发展,再进行补充、修正。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B.共享单车优点突出,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C.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优点突出。
D.共享单车优点突出,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18.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乱象丛生”后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用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B.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
C.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D.同学们: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举办一个同学聚会。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造成了“单车围城”,企业圈地,无限投放
B.企业圈地,无限投放,造成了“单车围城”
C.无限投放,企业圈地,造成了“单车围城”
D.造成了“单车围城”,无限投放,企业圈地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只要愿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如图所示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图标,请写出该图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5分)

答:                                    
                                    
四、写作(60分)
请观察画面,联系画面下边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非洲内罗毕,一名妇女在捡垃圾的间隙看书
照片配文:生活不仅有现实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PAGE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