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四)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
彭潘丹犁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切身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广告,主要是将环保公益的主题通过电视媒介传递给社会大众,唤起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呼吁大家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和解决环保问题。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水平偏低,偏离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在我国的传媒领域,每年播出的公益广告数量不断增加,而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严格规范的广告制作和播出审批机构,导致有些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出现了娱乐化、低质量甚至庸俗化的现象,不能发挥公益广告提高社会效益的优势。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创意匮乏,难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在创意表现形式方面,由于我国电视公益广告正处在发展阶段,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公益广告内容形式化,缺少创意内涵。电视环保公益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应该是公众已经达成的社会共识,所以说创意内涵是公益广告的核心。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创意也决定着广告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目前我国不少电视公益广告仍然流于形式,缺乏广告创意内涵。
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质量,在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关注的焦点与青少年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提升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的质量还要从公益广告的创意和选题入手。“只有公益广告传达的主题、信息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时候,才会导致高投入的关注,从而带来强有力的说服效果。”实践证明,给予受众印象深刻的广告,都是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的好广告。因此,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要不断提升广告的创意,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好的创意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创意和独具内涵的公益广告。
电视广告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多种广告表现形式。例如青少年对于明星有一种非理性的崇拜,所以近年来选择明星代言的电视环保公益广告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特别是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利用名人效应做电视环保公益广告,不仅扩大了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同时也增强了青少年对广告的认同感和关注度。此外还可以采取“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广告诉求形式。感性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起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但不能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要在感性诉求中辅助理性诉求,更全面地展现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主题表达与创意表现。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新的传播媒介不仅具有传统媒介的功能,还具有实时交互、延展融合的新特征。我们在加大电视公益广告播放力度的同时,也要大力拓展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尤其针对青少年的媒介接触特点,加大环保公益广告在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度。
(节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出现娱乐化、庸俗化的特点,所以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严格规范的广告制作和播出审批机构。
B.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核心是创意内涵,它决定着广告对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目前我国不少电视公益广告流于形式。
C.电视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从根本上决定传播效果。创作电视环保公益广告时,形式不能呆板,需要更加灵活。
D.我们加大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一定要借助传统媒介,如央视、《人民日报》等,在这方面增加投入,拓展传播渠道。
解析:选B。A.因果倒置,原文是“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严格规范的广告制作和播出审批机构,导致有些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出现了娱乐化、低质量甚至庸俗化的现象”。C.“表现形式从根本上决定传播效果”错,原文“不同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可以说“表现形式影响传播效果”。D.不仅要借助传统媒介,而且还要借助于新的传播媒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阐释了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内涵,接着采用层进式指出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缺陷,最后为其良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B.第五段承接上文,指出拥有丰富生活经验和深厚专业知识的设计人员凭借敏锐的观察和分析,可创造出有一定创意和独具内涵的公益广告。
C.第六段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电视公益广告不同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这一分论点的正确性。
D.最后一段指出加大环保公益广告传播力度的同时,也要拓展其传播渠道,可以利用新的传播媒介的实时交互、延展整合的新特性。
解析:选A。“采用层进式”有误,作者采用的是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水平偏低,难以发挥公益广告提高社会效益的优势,迫切需要有创意、有内涵的电视公益广告,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
B.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主题应该是公众已经达成的社会共识,提高其创作的质量,有效地平衡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关注的焦点与青少年的相关需求。
C.电视环保公益广告要求创意新颖、主题鲜明,其传达的主题、信息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时,才会有高投入的关注,也会带来更强有力的说服效果。
D.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诉求形式采取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理性诉求的主导地位,全面展现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主题表达与创意表现。
解析:选D。根据原文“此外还可以采取‘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广告诉求形式”,可知应该是以感性为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
郑传敏
妞儿第一次见若兰时只是闭着眼咧着嘴哭,哭得脸儿皱成了“核桃”。若兰用一根手指伸向那挥舞着的“小鸡爪”,妞儿紧紧抓住,竟止住了哭声。那时若兰47岁,妞儿出生一小时。
妞儿满月时,小脸儿慢慢地鼓起来,撑开了“核桃皮”,成了粉嫩粉嫩的小人儿一个。若兰趴在摇篮边,看不够那小模样。看不够的还有远在百里之外的三娘娘。三娘娘有四个儿子,做梦都在想闺女。于是,三娘娘死缠硬磨要把妞儿抱回家。妞儿的父亲有些心动: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够他操心的了,这第九个整日哇哇哭的小肉团儿让他心烦。但若兰不松口,若兰不松口谁也抱不走妞儿。
照说妞儿应该感谢若兰,可妞儿连若兰年轻时的模样都不记得。会跳绳的妞儿怎么也想不起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就一边跳绳一边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仔细瞅瞅埋头“梆梆梆”剁猪菜的若兰:瘦长脸,齐耳短发,灰褂子。妞儿觉得若兰好像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好像又不是。这年妞儿7岁,若兰54岁。
可是,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30岁的大姐领走了10岁的妞儿,让妞儿和自己的三个孩子一起上学。百里外的小镇,有许多趣事儿,妞儿和三个一挨肩的外甥外甥女沉浸其中。晚上,四个孩子一张床,妞儿比外甥大10个月,不会客气。“妈——小姨踢我!”外甥哭叫。“姐——他掐我!”妞儿告状。房间里每晚都要闹腾好久。
这样有趣而喧腾的日子过得飞快,一年一晃而过。妞儿回到家,感觉若兰有些怪:那痴痴的目光让妞儿分外不自在。哥哥姐姐告诉妞儿,若兰想妞儿想得走不动路,见到与妞儿同龄的小孩就掉眼泪,还大病了一场。妞儿很是奇怪:若兰怎么了?妞儿不是好好的吗?
妞儿上初中了。渐渐觉出了自己的吃亏,心里不平衡起来,找若兰理论:“不行!你多照顾了大姐20年。你不能偏心,你照顾大姐多少年,也要照顾我多少年。你不准死咧!”这样的账时常算,若兰时常应:“好好好!”
若兰信守承诺,一直照顾着妞儿,但却渐渐地老了,妞儿便不喜欢和若兰一起逛街了。她们一起的时候妞儿三步两步就蹿出去老远,回头耐着性子等若兰,等急了就扯着嗓子喊:“若兰,快点啊——”若兰急急地赶到,笑喘着分辩:“你看,我赶得上妞儿呢!”妞儿数落:“你和大姐她们一起时多有劲!临到我,连路都走不动了,偏心!”
若兰确实偏心,偏心妞儿。姐姐们相继出嫁了,五个哥哥无视妞儿的高中生身份,照样拿妞儿当小玩意儿,没事就逗着玩儿,比赛谁能最先把妞儿气哭。比赛的时间常常在吃饭时,全家齐聚一堂,正是比试本领的好时机。五哥开头,四哥接下句,三哥拓展,二哥挖掘。常常是大哥还没来得及总结,妞儿就转身进了屋,眼泪一掉,饭就不吃了。谁让妞儿是个认真的人呢!若兰总把哥哥们骂得狗血淋头,又拿出好吃的哄妞儿。
谁让妞儿是个较真的人呢!
初二时一群女孩儿送别一位好友,难舍情谊,定下五年之约的“鸿鹄盟”。五年后,读大二的妞儿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得知原委,全家齐声制止,说根本不会有人记得什么“鸿鹄盟”,只有像妞儿这么幼稚的人才会当真。妞儿不信,依约赶赴那片青山碧水旁的秀竹林。她在竹林边那个古朴的石磙上坐等了整整一天,不见一个人影。妞儿想了一天的心事,流了许多泪,发了许多狠:“这次我回家,要有谁敢笑话我一句,我就一辈子不再回家。”硬着头皮回到家,哥哥们竟然出奇地体贴,全然没有往日的尖酸刻薄。妞儿松下一口气。
直到妞儿结婚后,才知道这口气是若兰帮她松下的。
若兰一直是偏心的,偏心妞儿。妞儿在生下自己的女儿朵朵时,豁然明确了这点。小时候一些不甚清晰的琐碎的细节,便温暖地浮上心头。若兰放牛时带回来的一枝山红豆,割稻回家掏出的一把野山楂……鲜红地在眼前闪耀。这年妞儿23岁,若兰70岁。
妞儿还清晰地记得带着5岁的朵朵去看若兰,若兰摸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朵朵嚷着要,若兰拿出一个小的递给朵朵:“小人儿吃小的,大人吃大的。”把大红苹果塞给妞儿,生怕朵朵来抢似的。若兰、妞儿、朵朵去逛街,妞儿搀着若兰慢慢地走,朵朵蹦跳着在前面催“姥姥——走快点——”这年妞儿28岁,若兰75岁。
一日,妞儿从梦中哭醒,丈夫抚慰了很久,妞儿才忍住悲痛,说出一句话:“我梦见若兰不在了。”小时候一直和若兰计较:不准老,不准死。可若兰还是越来越老了,妞儿从不敢去想没有了若兰她该怎么办。写这篇文章时,妞儿37岁,若兰84岁。
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
母亲!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啊!今生不离不弃。
(节选自《雪莲》,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已是八个孩子母亲的若兰在47岁时生下了妞儿,这最小的女儿险些被送人,对妞儿的歉疚使得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甚至常常没有原则。
B.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不知道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巨大的年龄差距造成了很深的代沟,使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
C.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妞儿,如妞儿在大二时千里迢迢赶回家乡,赶赴与好友的“鸿鹄盟”,表现了妞儿单纯执着的性格特点。
D.本文最后才说“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饱含了女儿对母亲的无限依恋,让读者的感受渐趋沉重,回味悠长。
解析:选D。A项,“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的原因并非“对妞儿的歉疚”,且文中也并没有提到若兰对妞儿的娇惯没有原则。B项,从全文看,“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的概括不正确。C项,“以小见大”不够准确。
5.文中两次写到“逛街”,情形有一些不同,但其包含的情感内涵却又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分析两次逛街人物的不同以及做法的区别;第二步,分析这些做法包含的情感等。第一次逛街,是若兰和妞儿,妞儿觉得若兰走得慢;第二次逛街是若兰、妞儿和朵朵,这次是妞儿搀着若兰,而朵朵嫌姥姥若兰走得慢。从情感的角度分析,两次逛街都表现了晚辈对长辈的不理解,但都表现了长辈对孩子的宽容等情感。
答案:不同之处:①第一次是若兰和妞儿母女二人逛街,第二次是若兰、妞儿和朵朵祖、母、孙三人逛街;②第一次是妞儿走得快,在前面等若兰、喊若兰快走,第二次是妞儿搀着年迈的若兰慢慢走,朵朵在前面催姥姥快走;③第一次是若兰笑喘着分辩并受到妞儿数落,第二次逛街若兰与妞儿没有对话。
相同之处:①都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宽容,都包含着母女之间的亲情;②都有着晚辈对长辈的某些不理解和不耐烦。
6.小说为什么要一再比较妞儿与若兰的年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呈现等方面分析。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年龄的比较构成小说的线索,把相关的情节紧密结合起来;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年龄的对比,写出了妞儿的思想变化;从主题呈现的角度分析,表达了母女情深的主题等。
答案:①年龄的比较构成了小说的线索(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机地联系起了妞儿与若兰的人生经历;②显现了她们生活、感情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性,表明了她们因年龄差距大而母女感情越发深沉独特的合理性;③带动读者内心由温馨轻松到情味沉重的感受,为小说最后“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的请求做了铺垫。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也称之为手机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要实现移动支付,除了一部能联网的移动终端以外,还需借助移动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银行提供线上支付服务,然后借助移动支付平台,商户给买家提供一定的商品或服务。
移动支付常见的使用方法有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等。短信支付是手机支付的最早应用,将用户手机SIM卡与用户本人的银行卡账号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用户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在系统短信指令的引导下完成交易支付请求,操作简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扫码支付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起来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在该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支付宝账户的支付结算。指纹支付即指纹消费,是采用目前已成熟的指纹系统进行消费认证,即顾客使用指纹注册成为指纹消费折扣联盟平台会员,通过指纹识别即可完成消费支付。
(摘编自《2016移动电子支付调查报告》)
材料二:
(一)2015年中国消费者支付渠道使用情况
【注】 每一个被调查者都可选择多种支付渠道。
(二)2015年中国消费者支付渠道选择倾向
(材料来源于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分析)
材料三:
从2015年末微信、支付宝的红包大战,到杭州5 000辆公交车移动支付全覆盖、成都地铁全线启动移动支付,再到成为2017年高考作文关键词……移动支付这一全新的支付手段正以燎原之势,悄然改变着中国民众的生产和生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80后”“90后”是移动支付的绝对主力,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尝试手机购物。而更年轻的一代,也正在加入试水。
西南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支付研究所所长帅青红认为,大部分欧美国家经历现金时代、票据时代、银行卡时代后才能进入少量现金时代。而中国得益于智能手机、4G网络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的广泛覆盖,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直接从现金时代进入到少量现金时代。
四川广元电信渠道客户经理翁俊介绍,2013年智能手机开始大幅降价,成为顾客首选,如今店内便宜的智能手机只需400元便能买到,原来的老年机客户群体也因为需要移动支付,而更多地选择购买智能机。
与此同时,考虑到不是所有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使用手机,深圳一网络公司还研发了可以移动支付的儿童手环。目前该手环正在长沙试运营,儿童可通过手环消费,家长也可以通过手环发放零花钱。
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抢占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推出的各种优惠活动,进一步加速了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微信在每天三个不同时间段发放500万份移动支付鼓励金,支付宝将其推出的付款奖励金形容为“无现金生活的小惊喜”,中国银联也推出了“62狂欢优惠节”来抢占阵地。
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理事王裕国指出,移动支付拓展了互联网进入居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目前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已领跑全球,国家还需要制定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防范相关金融风险,更好地迎接这场变革。
(摘编自《移动支付成燎原之势——老中少跑步
进入“无现金生活”》,2017年6月29日中国新闻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选C。该项缺少扫码支付的关键环节,即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常见的移动支付方式中,短信支付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备受用户欢迎;指纹支付由于采用了成熟的指纹系统,其支付环境最为安全。
B.根据材料二可知,2015年在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可穿戴智能设备支付、刷卡支付和现金支付中,前两者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
C.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近年来,我国手机支付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影响。
D.帅青红认为,中国与大多数欧美国家相比,之所以能够直接从现金时代进入少量现金时代,实现“弯道超车”,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解析:选B。A.“备受用户欢迎”说法无依据,“其支付环境最为安全”主观臆断。C.“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夸大其词,由材料三可知应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D.原文是说“得益于智能手机、4G网络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的广泛覆盖,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直接从现金时代进入到少量现金时代”,选项缺少“智能手机”这一影响要素。
9.怎样才能有效促进移动支付又快又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答案:①电信部门及商家应进一步促进智能手机降价、普及,更大范围扩大4G网络的覆盖面。②企业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研发新的移动支付产品,比如可以移动支付的儿童手环等。③第三方支付平台应积极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加速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比如微信的移动支付鼓励金等。④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防范移动支付中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更好地为移动支付保驾护航。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①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曰:“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②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其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明年,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
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仍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徽六年,左迁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有删改)
【注】 ①王逸少:王羲之。②纂组:赤色的绶带,泛指精美的织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B.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D.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解析:选D。注意区分几个选项的差别,关键点在“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和“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两处,对这两处正确断句关键在于理解“渐”的含义,“渐”在文段中是“事物的开端”的意思,不能解释为“渐渐”,这样,应在“渐”之后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B.“侍书”,古代官职名,指辅导太子学业、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时为翰林院属官。
C.“便宜”,既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也指因利乘便。文中用的是第一个意思。
D.“丁父忧”,指遭父亲之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一般不准为官。
解析:选B。“辅导太子学业”说法错误,“侍书”是侍奉皇帝、掌管文书的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褚遂良精通书法。褚遂良擅长隶书,欧阳询十分看重他;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
B.褚遂良忠于职守。褚遂良兼知起居事期间,在和太宗的一次对话中表示要忠于职责,即使君主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载。
C.褚遂良深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内室托付后事,并告诉太子只要有这二人在,国家的事就不用担心了。
D.褚遂良仕途坎坷。太宗时褚遂良曾官拜中书令,高宗时赐爵河南县公,但后来被贬为潭州都督、爱州刺史,卒于官任上。
解析:选A。根据原文可知,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魏徵听后向太宗推荐了褚遂良,故选项中“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曲解文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5分)
译文:
(2)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5分)
译文:
答案:(1)天下的人争着携带古代书法作品到朝廷献给太宗,当时不能分辨这些墨迹的真伪,褚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出处,没有一点儿差错。
(2)现在的起居官,就是古代的左右史,记录人君的言行,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
参考译文:
褚遂良,是散骑常侍褚亮的儿子。禇遂良广博地涉猎文史,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非常看重他。太宗曾经对侍中魏徵说:“虞世南死后,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魏徵说:“褚遂良下笔刚劲有力,很有王逸少书体的风格。”太宗当天就下诏任命禇遂良为侍书。太宗曾经拿出皇室府库的金帛求购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天下的人争着携带古代书法作品到朝廷献给太宗,当时不能分辨这些墨迹的真伪,褚遂良详细论述它们的出处,没有一点儿差错。
贞观十五年,褚遂良升任谏议大夫,兼管起居事。太宗曾经问他说:“你主管起居,记录什么事,一般来说人君是否可以观看?”褚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官,就是古代的左右史,记录人君的言行,而且记录善恶,作为鉴戒,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没有听说帝王亲自观看史书的。”太宗说:“朕有不对之处,你也必定记下来吗?”褚遂良说:“遵守道义不如忠于自己的职责,臣的职责在于用笔记载。君王的举动必定记下来。”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褚遂良说:“舜制造漆器,禹雕饰祭器,当时劝谏舜、禹的有十几人。食器这种小事,为什么苦苦劝谏呢?”褚遂良回答说:“过分雕琢妨害农业生产,精编细织妨害女红。首创奢淫之风,就是国家危亡的开端。漆器不能满足,必定用金制作,金器不能满足,必定用玉制作。所以诤臣必定在错误刚开始发生时劝谏,等错误发展到极点,就没有什么可以再去劝谏的了。”太宗认为他的话有理。
褚遂良前后数十次上奏谏书及陈奏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的奏章,多被太宗采纳。这一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贞观二十一年,褚遂良以本官的身份检校大理卿,不久因父亲去世离职。第二年,褚遂良被起用恢复旧职,不久担任中书令。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危,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进入他的卧室,对他们说,“你们忠直刚烈,朕都记在心里。从前汉武帝委托霍光,刘备委托诸葛亮,朕死后之事,一切都托付给你们。太子仁义忠孝,这是你们全都知道的,必须竭诚尽力辅佐太子,永远保住宗庙社稷。”又回头对太子说:“有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你不用担心了。”于是命褚遂良草拟诏书。
高宗即位后,赐褚遂良河南县公的爵位。永徽六年,褚遂良降任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又被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褚遂良死在任上,终年六十三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 ①金:指汉代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解析:选C。C项,“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误,从诗歌中看不出诗人有这种想法和思想。
15.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
答案:(1)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每四句为一层,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引贤才以自况。(2)全诗抒发了对世族庸碌子弟窃据高位而出身寒微的贤才屈沉下位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懑不平和悲叹。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二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孟子·梁惠王上》)
答案:(1)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2)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 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解析:选B。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修改病句的能力。阅读文段,根据文意可知,“远洋调查航次”与“大陆架勘查航次”是结构相同的固定表达,因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数量短语“多个”修饰“航次”,应放在“大陆架勘查”之前,故排除A、C两项。且“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应共同作“任务”的定语,故排除D项。此外原句中“经历”与“任务”搭配不当,应改为“执行……任务”。由以上分析可知,答案为B。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解析:选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括号前“对不熟悉的人而言”一句,可知所要补出的语句主语应该为“人”,以承接上一句,故排除A、B两项。根据文意,括号后写“大洋一号”中的各种实验室,是为了解释括号中的内容,即“大洋一号”如同迷宫,但并无“分辨不出方向”之意,故排除D项。故答案为C。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一应俱全:应有的都有了,形容一切具备。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一览无余:一眼望去就看得很清楚,毫无遗漏。一目了然: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形容事情极容易办。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一应俱全”与“应有尽有”、“易如反掌”与“轻而易举”语义极其相似,不易辨析,因此我们可以从另外两组成语入手,结合语境利用排除法来确定答案。第二个横线处,文中说的是借助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考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故此处应用“一览无余”,排除C、D两项;第四个横线处,文中说的是“‘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并无其“失势”之说,故此处应用“再接再厉”,排除A项。故答案为B。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 ,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 ,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五处不得体”“找出并作修改”的关键信息。阅读文段,可以先圈出文段中涉及得体的词句,如“获悉”“隆重庆贺”“俗务缠身”“光临”“惠赠”“以表敬意”“拙著”“先睹为快”“请先生保重身体”等,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这些词句使用是否得体,例如“光临”是对他人来访的敬称,“惠赠”是对别人赠予自己东西的敬称,“先睹为快”是说自己殷切盼望,用在句中都不得体。另外,从文段整体来说,语言较为文雅,相比之下,“教书”“快来了”就显得过于口语化了,也不得体。
答案:(示例)①“教书”改为“从教”;②“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答: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分析示例特点。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②巧分材料词句。将材料中“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同舟共济”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③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上语文课,他们认为教材中很多文章过于老旧,没有文学积累的价值,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也有人认为教材中的文章多是传世经典,是历代文坛哲圣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评论性作文题,所给材料谈论的是很多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看法,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观点,考生可赞成其中某一种观点,如教材文章过于老旧,或教材文章多是传世经典,也可以辩证地看待分析。
对于文体的选择,可以写议论文,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抒发自己的情感。
PAGE
14
单元综合检测(四)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
彭潘丹犁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切身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广告,主要是将环保公益的主题通过电视媒介传递给社会大众,唤起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呼吁大家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和解决环保问题。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水平偏低,偏离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在我国的传媒领域,每年播出的公益广告数量不断增加,而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严格规范的广告制作和播出审批机构,导致有些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出现了娱乐化、低质量甚至庸俗化的现象,不能发挥公益广告提高社会效益的优势。
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创意匮乏,难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在创意表现形式方面,由于我国电视公益广告正处在发展阶段,笔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公益广告内容形式化,缺少创意内涵。电视环保公益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应该是公众已经达成的社会共识,所以说创意内涵是公益广告的核心。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创意也决定着广告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目前我国不少电视公益广告仍然流于形式,缺乏广告创意内涵。
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质量,在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关注的焦点与青少年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提升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的质量还要从公益广告的创意和选题入手。“只有公益广告传达的主题、信息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时候,才会导致高投入的关注,从而带来强有力的说服效果。”实践证明,给予受众印象深刻的广告,都是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的好广告。因此,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要不断提升广告的创意,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好的创意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创意和独具内涵的公益广告。
电视广告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多种广告表现形式。例如青少年对于明星有一种非理性的崇拜,所以近年来选择明星代言的电视环保公益广告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特别是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利用名人效应做电视环保公益广告,不仅扩大了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同时也增强了青少年对广告的认同感和关注度。此外还可以采取“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广告诉求形式。感性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起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但不能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要在感性诉求中辅助理性诉求,更全面地展现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主题表达与创意表现。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新的传播媒介不仅具有传统媒介的功能,还具有实时交互、延展融合的新特征。我们在加大电视公益广告播放力度的同时,也要大力拓展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传播渠道,尤其针对青少年的媒介接触特点,加大环保公益广告在网络、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度。
(节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出现娱乐化、庸俗化的特点,所以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严格规范的广告制作和播出审批机构。
B.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核心是创意内涵,它决定着广告对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目前我国不少电视公益广告流于形式。
C.电视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其表现形式从根本上决定传播效果。创作电视环保公益广告时,形式不能呆板,需要更加灵活。
D.我们加大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一定要借助传统媒介,如央视、《人民日报》等,在这方面增加投入,拓展传播渠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阐释了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内涵,接着采用层进式指出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缺陷,最后为其良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B.第五段承接上文,指出拥有丰富生活经验和深厚专业知识的设计人员凭借敏锐的观察和分析,可创造出有一定创意和独具内涵的公益广告。
C.第六段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阐述“电视公益广告不同的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这一分论点的正确性。
D.最后一段指出加大环保公益广告传播力度的同时,也要拓展其传播渠道,可以利用新的传播媒介的实时交互、延展整合的新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创作水平偏低,难以发挥公益广告提高社会效益的优势,迫切需要有创意、有内涵的电视公益广告,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
B.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主题应该是公众已经达成的社会共识,提高其创作的质量,有效地平衡电视环保公益广告关注的焦点与青少年的相关需求。
C.电视环保公益广告要求创意新颖、主题鲜明,其传达的主题、信息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时,才会有高投入的关注,也会带来更强有力的说服效果。
D.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诉求形式采取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理性诉求的主导地位,全面展现电视环保公益广告的主题表达与创意表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
郑传敏
妞儿第一次见若兰时只是闭着眼咧着嘴哭,哭得脸儿皱成了“核桃”。若兰用一根手指伸向那挥舞着的“小鸡爪”,妞儿紧紧抓住,竟止住了哭声。那时若兰47岁,妞儿出生一小时。
妞儿满月时,小脸儿慢慢地鼓起来,撑开了“核桃皮”,成了粉嫩粉嫩的小人儿一个。若兰趴在摇篮边,看不够那小模样。看不够的还有远在百里之外的三娘娘。三娘娘有四个儿子,做梦都在想闺女。于是,三娘娘死缠硬磨要把妞儿抱回家。妞儿的父亲有些心动: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够他操心的了,这第九个整日哇哇哭的小肉团儿让他心烦。但若兰不松口,若兰不松口谁也抱不走妞儿。
照说妞儿应该感谢若兰,可妞儿连若兰年轻时的模样都不记得。会跳绳的妞儿怎么也想不起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就一边跳绳一边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仔细瞅瞅埋头“梆梆梆”剁猪菜的若兰:瘦长脸,齐耳短发,灰褂子。妞儿觉得若兰好像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好像又不是。这年妞儿7岁,若兰54岁。
可是,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30岁的大姐领走了10岁的妞儿,让妞儿和自己的三个孩子一起上学。百里外的小镇,有许多趣事儿,妞儿和三个一挨肩的外甥外甥女沉浸其中。晚上,四个孩子一张床,妞儿比外甥大10个月,不会客气。“妈——小姨踢我!”外甥哭叫。“姐——他掐我!”妞儿告状。房间里每晚都要闹腾好久。
这样有趣而喧腾的日子过得飞快,一年一晃而过。妞儿回到家,感觉若兰有些怪:那痴痴的目光让妞儿分外不自在。哥哥姐姐告诉妞儿,若兰想妞儿想得走不动路,见到与妞儿同龄的小孩就掉眼泪,还大病了一场。妞儿很是奇怪:若兰怎么了?妞儿不是好好的吗?
妞儿上初中了。渐渐觉出了自己的吃亏,心里不平衡起来,找若兰理论:“不行!你多照顾了大姐20年。你不能偏心,你照顾大姐多少年,也要照顾我多少年。你不准死咧!”这样的账时常算,若兰时常应:“好好好!”
若兰信守承诺,一直照顾着妞儿,但却渐渐地老了,妞儿便不喜欢和若兰一起逛街了。她们一起的时候妞儿三步两步就蹿出去老远,回头耐着性子等若兰,等急了就扯着嗓子喊:“若兰,快点啊——”若兰急急地赶到,笑喘着分辩:“你看,我赶得上妞儿呢!”妞儿数落:“你和大姐她们一起时多有劲!临到我,连路都走不动了,偏心!”
若兰确实偏心,偏心妞儿。姐姐们相继出嫁了,五个哥哥无视妞儿的高中生身份,照样拿妞儿当小玩意儿,没事就逗着玩儿,比赛谁能最先把妞儿气哭。比赛的时间常常在吃饭时,全家齐聚一堂,正是比试本领的好时机。五哥开头,四哥接下句,三哥拓展,二哥挖掘。常常是大哥还没来得及总结,妞儿就转身进了屋,眼泪一掉,饭就不吃了。谁让妞儿是个认真的人呢!若兰总把哥哥们骂得狗血淋头,又拿出好吃的哄妞儿。
谁让妞儿是个较真的人呢!
初二时一群女孩儿送别一位好友,难舍情谊,定下五年之约的“鸿鹄盟”。五年后,读大二的妞儿千里迢迢地赶回家。得知原委,全家齐声制止,说根本不会有人记得什么“鸿鹄盟”,只有像妞儿这么幼稚的人才会当真。妞儿不信,依约赶赴那片青山碧水旁的秀竹林。她在竹林边那个古朴的石磙上坐等了整整一天,不见一个人影。妞儿想了一天的心事,流了许多泪,发了许多狠:“这次我回家,要有谁敢笑话我一句,我就一辈子不再回家。”硬着头皮回到家,哥哥们竟然出奇地体贴,全然没有往日的尖酸刻薄。妞儿松下一口气。
直到妞儿结婚后,才知道这口气是若兰帮她松下的。
若兰一直是偏心的,偏心妞儿。妞儿在生下自己的女儿朵朵时,豁然明确了这点。小时候一些不甚清晰的琐碎的细节,便温暖地浮上心头。若兰放牛时带回来的一枝山红豆,割稻回家掏出的一把野山楂……鲜红地在眼前闪耀。这年妞儿23岁,若兰70岁。
妞儿还清晰地记得带着5岁的朵朵去看若兰,若兰摸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朵朵嚷着要,若兰拿出一个小的递给朵朵:“小人儿吃小的,大人吃大的。”把大红苹果塞给妞儿,生怕朵朵来抢似的。若兰、妞儿、朵朵去逛街,妞儿搀着若兰慢慢地走,朵朵蹦跳着在前面催“姥姥——走快点——”这年妞儿28岁,若兰75岁。
一日,妞儿从梦中哭醒,丈夫抚慰了很久,妞儿才忍住悲痛,说出一句话:“我梦见若兰不在了。”小时候一直和若兰计较:不准老,不准死。可若兰还是越来越老了,妞儿从不敢去想没有了若兰她该怎么办。写这篇文章时,妞儿37岁,若兰84岁。
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
母亲!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啊!今生不离不弃。
(节选自《雪莲》,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已是八个孩子母亲的若兰在47岁时生下了妞儿,这最小的女儿险些被送人,对妞儿的歉疚使得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甚至常常没有原则。
B.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不知道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巨大的年龄差距造成了很深的代沟,使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
C.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妞儿,如妞儿在大二时千里迢迢赶回家乡,赶赴与好友的“鸿鹄盟”,表现了妞儿单纯执着的性格特点。
D.本文最后才说“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饱含了女儿对母亲的无限依恋,让读者的感受渐趋沉重,回味悠长。
5.文中两次写到“逛街”,情形有一些不同,但其包含的情感内涵却又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6.小说为什么要一再比较妞儿与若兰的年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也称之为手机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要实现移动支付,除了一部能联网的移动终端以外,还需借助移动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银行提供线上支付服务,然后借助移动支付平台,商户给买家提供一定的商品或服务。
移动支付常见的使用方法有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等。短信支付是手机支付的最早应用,将用户手机SIM卡与用户本人的银行卡账号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用户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在系统短信指令的引导下完成交易支付请求,操作简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扫码支付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起来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在该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支付宝账户的支付结算。指纹支付即指纹消费,是采用目前已成熟的指纹系统进行消费认证,即顾客使用指纹注册成为指纹消费折扣联盟平台会员,通过指纹识别即可完成消费支付。
(摘编自《2016移动电子支付调查报告》)
材料二:
(一)2015年中国消费者支付渠道使用情况
【注】 每一个被调查者都可选择多种支付渠道。
(二)2015年中国消费者支付渠道选择倾向
(材料来源于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分析)
材料三:
从2015年末微信、支付宝的红包大战,到杭州5 000辆公交车移动支付全覆盖、成都地铁全线启动移动支付,再到成为2017年高考作文关键词……移动支付这一全新的支付手段正以燎原之势,悄然改变着中国民众的生产和生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80后”“90后”是移动支付的绝对主力,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尝试手机购物。而更年轻的一代,也正在加入试水。
西南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支付研究所所长帅青红认为,大部分欧美国家经历现金时代、票据时代、银行卡时代后才能进入少量现金时代。而中国得益于智能手机、4G网络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的广泛覆盖,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直接从现金时代进入到少量现金时代。
四川广元电信渠道客户经理翁俊介绍,2013年智能手机开始大幅降价,成为顾客首选,如今店内便宜的智能手机只需400元便能买到,原来的老年机客户群体也因为需要移动支付,而更多地选择购买智能机。
与此同时,考虑到不是所有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使用手机,深圳一网络公司还研发了可以移动支付的儿童手环。目前该手环正在长沙试运营,儿童可通过手环消费,家长也可以通过手环发放零花钱。
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抢占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推出的各种优惠活动,进一步加速了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微信在每天三个不同时间段发放500万份移动支付鼓励金,支付宝将其推出的付款奖励金形容为“无现金生活的小惊喜”,中国银联也推出了“62狂欢优惠节”来抢占阵地。
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理事王裕国指出,移动支付拓展了互联网进入居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目前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已领跑全球,国家还需要制定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防范相关金融风险,更好地迎接这场变革。
(摘编自《移动支付成燎原之势——老中少跑步
进入“无现金生活”》,2017年6月29日中国新闻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常见的移动支付方式中,短信支付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备受用户欢迎;指纹支付由于采用了成熟的指纹系统,其支付环境最为安全。
B.根据材料二可知,2015年在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可穿戴智能设备支付、刷卡支付和现金支付中,前两者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
C.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近年来,我国手机支付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影响。
D.帅青红认为,中国与大多数欧美国家相比,之所以能够直接从现金时代进入少量现金时代,实现“弯道超车”,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9.怎样才能有效促进移动支付又快又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①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曰:“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②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其年,加银青光禄大夫。二十一年,以本官检校大理卿,寻丁父忧解。明年,起复旧职,俄拜中书令。
二十三年,太宗寝疾,召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卧内,谓之曰:“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葛亮,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顾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仍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赐爵河南县公。永徽六年,左迁潭州都督。显庆二年,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选自《旧唐书·褚遂良传》,有删改)
【注】 ①王逸少:王羲之。②纂组:赤色的绶带,泛指精美的织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B.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D.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B.“侍书”,古代官职名,指辅导太子学业、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时为翰林院属官。
C.“便宜”,既指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也指因利乘便。文中用的是第一个意思。
D.“丁父忧”,指遭父亲之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一般不准为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褚遂良精通书法。褚遂良擅长隶书,欧阳询十分看重他;唐太宗认为虞世南死后,除了褚遂良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
B.褚遂良忠于职守。褚遂良兼知起居事期间,在和太宗的一次对话中表示要忠于职责,即使君主有不好的言行也会如实记载。
C.褚遂良深得信任。太宗病危时召褚遂良及长孙无忌入内室托付后事,并告诉太子只要有这二人在,国家的事就不用担心了。
D.褚遂良仕途坎坷。太宗时褚遂良曾官拜中书令,高宗时赐爵河南县公,但后来被贬为潭州都督、爱州刺史,卒于官任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5分)
译文:
(2)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 ①金:指汉代金日,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③冯公: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15.全诗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二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孟子·梁惠王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 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 ,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 ,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答: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上语文课,他们认为教材中很多文章过于老旧,没有文学积累的价值,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也有人认为教材中的文章多是传世经典,是历代文坛哲圣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PAGE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