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课件(共7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课件(共7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6 19:5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新课导入
什么是全球化?
今天的全球化是现在人的观点,而不能代表我们前人的观点。全球化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但起点应该是一致的。彼此隔绝的世界无所谓全球化,只有世界开始逐渐开始联系,并且象一个整体转变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去谈全球化,因此,我们把全球化的起点定为地理大发现,也就是新航路的开辟。
第五课 开辟新航路
穿越麦哲伦海峡
东方的诱惑
新航路的开辟
走向会合的世界
本课主要内容

知识与能力
识记:
《马可·波罗行纪》,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的航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学目标
理解:
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是什么,“商业革命”有什么作用,“商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运用:
地理大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比较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正确认识地理大发现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绘制一个说明新航路开辟的表格,深入了解开辟新航路的过程,搜集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资料,深刻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必须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促进新航路的开辟。
2、认识探险家们的探险精神。
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个地方的联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一、东方的诱惑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内容解析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用于奢华的生活享受”……
——恩格斯
社会根源

欧洲人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
“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哥伦布
马可?波罗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
欧洲人对东方黄金的渴望
丁香
肉豆蔻
黑胡椒
肉桂
商业危机

奥斯曼控制东西方传统的商路。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世界史.近代史编》
13—14世纪东西方交通
欧洲人希望开辟一条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南端或是直接向西航行通往东方(亚洲)的航路。
政治因素
统治者希望扩张海外殖民地。

海洋民族因为耕地不足,他们可以靠渔猎、航海、经商和殖民来弥补大田耕作的不足,所以航海经商和海外殖民成了自然经济的内容。他们不安于听天由命,无所作为,充分渴求人权,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视域开阔。
宗教动力

天主教会希望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主观条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开辟新航路的最前沿
航海家亨利王子
航海工具、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地理知识进步。
客观条件

多桅帆船
星盘
这是一个青铜星盘,用来测知纬度。它的外缘刻有若干刻度,中间有可以旋转的扁杆,两端呈尖状。使用时,手握上端圆环,目光对准扁杆,并转动它,直到它的一端对准太阳。扁杆另一端所指的度数,即表明纬度。
指向标
指向标是用来指示方向的仪器,上面刻着32个方位。英文字母E、S、W、N分别代表东、南、西、北方向,以左上方的区域为例,从北至西,其方位依次是北、北略、偏西、北西北、西北略偏北、西北、西北略偏西、西西北、西略偏北、西,其它各区的方位都是以此类推。航行者利用永远指向北极(或南极)的磁针和这种指向标就可以测出自己航行的方向。
地圆说
二、新航路的开辟
迪亚士
1487-1488葡萄牙发现好望角。
为了到达东方,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组织了海上探险。
迪亚士(全名: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接受了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的命令,于1487年8月从里斯本出发,率领两条各载100吨的双桅大帆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驶去。1488年3月12日,他们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纹徽、十字架等等,以纪念这一发现。1488年12月,船队在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航行之后,安全回到里斯本。这是葡萄牙人探寻新航路的一次突破。葡萄牙国王认识到发现非洲南端的重要性,到东方有了希望,因此命名为好望角。迪亚士受到了国王的嘉奖。
达·伽马
达·伽马,葡萄牙航海家,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生于葡萄牙锡尼什,卒于印度科钦。青年时代参加过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战争 ,后到葡宫廷任职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伽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两次到印度,后一次被任命为印度总督。伽马通航印度,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
亚 洲



莫 桑
比 克



马林迪
卡里库特
葡萄牙
里斯本
达·伽马航行图
好望角
哥伦布
哥伦布首航旗舰━圣玛丽亚号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麦哲伦
麦哲伦(全名:费迪南德?麦哲伦,葡萄牙语:Fernão de Magalhães;西班牙语:Fernando de Magellan's),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年~1512年)和西班牙(1519年~1521年)作航海探险。地点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但他的船队依然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被世界认为是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他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时间 支持国家 探险家 航线
1487年 迪亚士
1492~1498年 哥伦布
1497年 达·伽马
1519~1522年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西欧—美洲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印度
西班牙
环球旅行
西欧—好望角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
1、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纪念碑
地理大发现是指在十五~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1409年,湮没了一千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后,大地球形说广泛传播。但古代学者没有可能直接验证地球的形状,也很少能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陆地的分布。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大陆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对地球科学的进步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2、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封闭的亚洲大陆被打开,促成要之间的贸易发展,而被发现的新大陆等也被纳入了这个贸易体系当中,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玉米
马铃薯
可可
花生
商业革命
世界各地
联系扩大
商路中心
转移
从地中海到大西洋
欧非贸易扩大
欧亚贸易扩大
欧美联系形成
各地商品出现
于欧洲市场



3、商业革命
①世界市场的扩大。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 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②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商业革命的影响:
③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开辟新航路
东方的诱惑
新航路的开辟
走向会合的世界


开辟新航路背景
开辟新航路条件
时间
过程
人物
商业革命
世界市场
地理大发现









课堂小结

针对练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
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问题:
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
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
答案:
解析:主要考查世界史中的三角贸易。在三角贸易中,欧洲人在美洲和欧洲之间为商人,在非洲和美洲之间是奴隶贩子,他们当然是殖民者。三角贸易的历史背景,只有航海技术发达,开辟出新航路才能进行越洋的洲际贸易,这一点是条件;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开放扩展性,所以它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扩展海外贸易;为弥补开发新大陆的劳动力不足,贩卖奴隶。
答案: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解析:从四个角度思考回答问题就比较全面更能明确的说明三角贸易在整个世界历史上存在的意义:A、从非洲: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B、从美洲: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C、从欧洲: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D、从世界: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1、新航路开辟过程中,首先横越大西洋的是( )
A、麦哲伦 B、达 · 伽马
C、迪亚士 D、哥伦布
2、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一、选择

课堂练习
D
B
3、下列航海家没有到过好望角的是( )
①麦哲伦 ②达 · 伽马 ③迪亚士 ④哥伦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4、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
A、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B、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
B
D
二、分析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试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的历史影响。
(1)积极: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使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2)消极: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想一想
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哥伦布

拓展阅读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 Valladolid。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联系。他误认为到达的新大陆是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1)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
(2)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3)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贸易的发展。
学习延伸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从规模上看,郑和船队有船只200多艘;最大的船长151.8米,宽61.6米;携带的物品有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随行人员最多达27800人。而哥伦布的船队约3至17艘;最大的船长24.5米,宽6米;携带的物品有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随行人员最多约1000人。
郑和远航的目的是宣扬国威;而哥伦布为追求黄金和掠夺财富带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