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材分析】
“遗传和变异现象”是本章的重点之一。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总是从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开始的。因此,本节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体教学内容为:性状和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
(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①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
②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
①遗传概念;
②变异概念。
【教学方法】
1.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创设各种活动使学生乐学、活学、会学。
【教学过程】
上课的预备铃声响了,但我发现有几个学生还在照镜子,其中有个学生还在说:“我要是双眼皮该多好。”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讲《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课。
一、什么是性状和相对性状?如何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我对同学们讲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照镜子,有的同学在想自己是双眼皮该多好,有的同学不喜欢自己的塌鼻梁,还有同学希望自己像明星一样靓丽、帅气,等等。但同学们是否仔细想过,为什么自己会长这样张脸?”从而引导学生讨论自己与父母长相的异同及同学之间长相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然后提问导入新课:什么是性状和相对性状?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形成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模糊概念。然后我放映人体8种性状的幻灯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3.我在学生明确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后,指导学生看到教材的表格,让同学们进行自我检查,并分别记录在表格上。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与,并进行了讨论。
当学生自我检查完毕,指导全班学生起立,随机请一位学生逐项报告自己检查的结果。报告者逐项报告检查结果时,每报告一项,请和报告者本项特征不一样的同学坐下。最后统计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的同学有多少。再引导同学们讨论,如果最后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继续检查他们的其他性状是否相同,并推测世界上两个人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学生们通过观察推测出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4.为了加强学生对性状和相对性状的理解,我又展示了一些同学们身边经常遇到的动植物的有关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图片,如各色的牡丹,白猪和黑猪,直毛狗和卷毛狗等。然后再展示制作的动植物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幻灯片,让学生辨别哪些是相对性状。
二、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
1.这时有同学提出问题:“为什么我父母都是双眼皮,我却是单眼皮呢?”我不立即做答,而说:“这个问题提得好。答案是什么呢?请阅读教材,找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通过阅读教材,学生知道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了在生物传种接代中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2.然后我让学生看课本,欣赏漫画,分析漫画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导利用刚学到的有关性状和相对性状的生物学概念,思考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提出问题:两幅漫画中的钩鼻子和断腿有什么不同,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3.在学生讨论后,我又展示出一张照片,创设了一个小的探索课题“它们的父亲长什么样”。请学生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每只小猫的颜色,然后观察照片中的小猫的妈妈的颜色,通过观察推断小猫的爸爸长什么样子?通过这个小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性状和遗传变异的理解。
三、内容总结及延伸:
人和生物体的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例如:人的毛发有直发和卷发:眼色有蓝色、茶色和黑色;牡丹花有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等。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相对性状。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表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同时,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的性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这种亲子代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却是单眼皮。为什么在生物传种接代中会出现这样的变异呢?这与控制性状的基因有关。反过来,请同学们思考有没有这样的可能父母都是单眼皮,生的孩子却是双眼皮。答案,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揭晓。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