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4-26 09:5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一 教学分析
了解和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理解美术作品的必要环节,是学生必须一步一步掌握的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理解美术作品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和因素对于美术鉴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课从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及其来源,影响因素以及表现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表达。
二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转型时期适应时期过渡时期,个人审美意识、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美术作品中所投射出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高尚情操等人文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尤其大。
对美术鉴赏的学习是这个时期学生的渴望,由于平时接触少又显得神秘,分析和理解创作意图,打消神秘,对美术家的创作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创作神秘的观念,从而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而且无论是针对什么,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 学科素养:
图像识读 本课重点学习和了解作品《开国大典》、《巴尔扎克》、《创世纪》、《愚公移山》
文化理解 了解这几件作品创作意图,西方宗教文化和中国儒家文化下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因素
创意实践 独立分析创作意图、以及影响因素,表达方式
审美判断 美术作品表达过程中美的法则的运用,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五 知识与技能:
①、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方法与途径。
②、掌握从艺术家创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六 方法与构思:教学中以对作品的分析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问题探究,理解实践---分析探讨,完成目的。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积极探讨,加深印象,活学活用。
七 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关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意图和情感,让学生理解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情感表达的意义,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
八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神秘,而是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又都具有其现实的依据。同时,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主要是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意图”并非专门指美术作品的内容方面,还包括了它的艺术方面。也就是说,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和内容表明了艺术家创作的意图,但同时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也表明了艺术家创作的意图,这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上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艺术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又是具有现实和文化上的依据的,它涉及到艺术家的生存和成长环境等方面。不同的艺术家由于其生存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有很大差异,这一切就构成了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复杂性。要讲清并让学生理解这几个方面的关系会有一定的困难。课文中对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有所陈述,教师还需有更清晰的理解才能讲好本课。
九 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课本以及相关视频
十: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分析课文中的《开国大典》的创作意图与灵感来自哪里。以问题为导向。师生共同鉴赏中总结出美术作品所体现的美术家的创作意图,和如何表现出这种意图的。
新课学习。
①再次以作品《巴尔扎克》为例,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找出美术家创作意图 的来源。
②以作品(《愚公移山》 中国画 1940年 徐悲鸿)和《创世纪》比较分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
③艺术家艺术意图的表现方法
课堂小结
拓展
教学阶段 学 习 内 容 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 欣赏《开国大典》 艺术家的创作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某种意图的。 学生根据问题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方法,途径。 展示幻灯图片,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做最后的总结。意图:巩固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课
新课进行时 活动 欣赏《巴尔扎克》 创作意图的来源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探讨,现实与艺术是美术创作的来源。 展示幻灯片,提出问题,紧跟学生,引导,归纳。
对比欣赏《创世纪》、中国画、《愚公移山》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 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与讲述中,理解影响创作意图的因素,社会的,个人的 结合幻灯片,课本中图片,重点作品讲解中帮学生弄清这些影响的因素。 意图:通过欣赏学生自己感受并总结
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三种语言的运用 欣赏,分析,理解 展示 、讲解、归纳
课堂小结 重点知识回顾 再次加强记忆和理解 在教师总结中回顾巩固内容(听) 讲述,总结
拓展 《格尔尼卡》 课后了解 记述 布置作业

具体过程设计

十一 板书设计

第7课  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创作意图

来源



影响因素


表现方法 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