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 (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 (word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6 13:2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B卷)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部编版)
语文(B卷)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部编版)
学校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37分)
1.根据语境,给下列生字写拼音组词。
挤____( )  徜____( )  怯____( ) 
绽____( )  炫____( ) 涉____( )
2.多音字组词
朝____( )  曝____( ) 重____( ) 
朝____( ) 曝____( ) 重____( )
3.填入适当的词语。
( )的枝头 ( )的流苏 ( )的金晖
( )的花边 ( )的寂静 ( )的光华
4.表表示颜色的词语:墨绿 浅绿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示动词的词:涂上银霜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绿》片段,回答问题。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①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绿的词语,再仿写三个表示绿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的绿指的是( )
A.一种颜色 B. 绿色的植物
C.绿墨水、绿衣服 D. 大自然的景象、生命的象征。?
③春天来了,你还发现哪里有绿色呢?
我发现在 有绿色。
④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段诗句。
是绿的,
是绿的,
是绿的,
也是绿的;

二、阅读实践(33分)
课内阅读训练
《白桦》片段,回答问题。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 这首诗歌的第一句话总写了白桦的特点,用 和 写出桦树 的形象。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这让我们不禁想到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
3.根据诗歌内容补充词语。
( )的寂静 ( )的金辉 ( )的雪花
4.对下列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行判断。
(1)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
(2)“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是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
(3)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这里实际上并没有白桦树,都是诗人想象出来的。( )
课外阅读练习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戏答:
铸就:
心潮难己:
  2、选做题
  (1)文中提到的“神州”、“海内”、“天涯”“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神州”指:_______“海内”指:_________“天涯”指:________“知己”指:_________
  (2)写出文中下列几句诗词的后半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 ;明月几时有, ;
劝君更进一杯酒, ;大江东去
  3、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三、习作展示。(30分)
学习儿童诗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