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故事》教学设计
杨 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森林的故事》选自人教版音乐小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其中,《不得了》是本节课情景剧表演所要用到的歌曲,旋律运用了2/4、3/4混合节拍,营造了紧张、着急的氛围,歌词的内容则是告诫学生森林被破坏的严重性,通过反面烘托,反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完整、有感情地演唱《不得了》,掌握其中混合节拍的变化,以及休止符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正确演唱《不得了》,并重新编创歌词《太棒了》,同时完成情景剧的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和感受,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完整且有感情地演唱《不得了》,并能完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的表演。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混合节拍的变化与运用,以及准确把握休止符。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生问好
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图片中,在大森林里,小动物安逸地生活着
导入新课:
教师提示:今天的森林却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由此导入新课歌曲,欣赏歌曲《不得了》,并请学生说一说歌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新授部分:
因为发生在大森林,整个学唱歌曲的过程,我设置为拯救森林的任务行动,总共分为四项挑战:
挑战一:混合节拍
看到破坏的大森林,小动物们无家可归,作为少先队员,自然需要伸出正义之手帮助小动物们重建家园,首先出场的是小狮子,带着它少了谱号的乐谱,向同学们发来了求救信号,请同学们帮助它找到谱号。
解释此乐谱中为什么是两个谱号——2/4、3/4,并在PPT中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复习强弱规律,带着学生首先完成2/4的强弱打法,嘴里数着1、2,之后,3/4就由学生依照刚才的样子练习。
请学生自己思考,如果嘴巴不发声,如何通过其他形式来区分这两种节拍,同时还能突出强弱,由学生提供方案,练习整首乐谱。
同学们的努力为森林带来了变化——森林出现了草地和花朵。
挑战二:演唱旋律
长颈鹿宝宝因为没有大树,就没有食物可以吃而饥饿哭泣,她听说动听旋律可以唤醒森林,但它不识谱,需要同学们的帮助,就过度到旋律演唱。
演唱之前,首先进行乐谱分析,请学生认真读谱,寻找四行乐句的联系。
因为乐句中相似、相同的部分很多,旋律又比较简单,朗朗上口,我安排了“回声练习”的方式,我来演唱第一次出现的部分,学生来扮演“回声”,演唱重复的部分。根据情况,不好的部分单独练习。
重点纠正休止符的位置。
跟着琴声,由学生完整演唱旋律。
动听的旋律唤醒了大树精灵,树木陆续回到了森林中,孩子们高兴极了。
(三)挑战三:演唱歌词
1、小鸵鸟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森林被破坏,于是填了部分歌词,还有留了一部分,需要同学们帮助。
2、此时,老师也想加入同学们的队伍,于是师生合作,学生来演唱小鸵鸟出示的歌词部分,老师来演唱空白的部分。
3、通过聆听,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回忆,刚才老师都填了些什么内容,孩子们复习朗读了一遍,此时PPT同时依次出现刚才空白部分没有的歌词内容。
4、角色互换,老师来演唱“不得了”的歌词,学生来大声告诉全世界,森林发生了什么内容?
5、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不得了》。
6、优美的歌声吸引来了小鸟们
(四)挑战四:打击乐伴奏
1、森林歌唱家——小鸟认为,同学们如果可以加上打击乐器的话,一定会召唤回来更多的小动物们,并且它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两种乐器,请同学们找一找乐器在哪里,分别是什么?
2、简单分析介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3、根据小鸟编排的伴奏谱,由学生自由练习后,请同学们先演奏第一行,再演奏第四行。
4、跟着音乐完整伴奏。
5、大家共同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其他的小动物们。
三、拓展练习:编创歌词《太棒了》
1、小动物们回到新家,特别开心,欢呼着“太棒了、太棒了”,同时,PPT展示出创编的新歌词《太棒了》。
2、因为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森林由“不得了”变成了“太棒了”,但歌词中留出了三个词语的空格,请同学们根据现在的森林状况,来填写相应的词语,完善歌词内容。
3、集体边拍手边演唱这首开心的《太棒了》。
四、情景剧表演
1、简单地回顾整节课的内容:我们一同看到了大森林的美好和小动物们的安逸生活,又见证了森林遭到破坏,小动物们无家可归,后来,少先队员们伸出正义之手,亲手为森林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小动物们重建家园,森林又传来了欢声笑语。
2、接下来的时间,简单介绍需要的角色分配:大树、动物和少先队员。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想一想动作和表情,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讨论完毕,由我扮演旁白,并选好各种角色表演的同学上台,不上台的同学在台下担任合唱团成员,为我们的表演队配乐助威。
4、表演结束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希望学生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森林、爱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