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1.1.2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1.1.2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28 11: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上1.1.2时间的测量
1.关于误差,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C.?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与物体没有放行,使测量值偏大,这属于误差
D.?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2.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4.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在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会( )
A.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B.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
C.测量值没有误差
D.测量值将是错误的
5.用一把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个学生的身高,记录值分别为168.29cm,168.32cm,168.30cm,则该学生身高的测量结果应为(  )
A.168.3 cm??????
B.168.30 cm????
C.168.31 cm ????
D.1683.03mm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
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8.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9.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10.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
A. 17.52cm
B. 17.32cm
C. 17.31cm
D. 17.30cm

答案解析:
1、B
解析:A、误差是由于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等因素所造成,它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不可能消除,故A错误.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包括由于测量工具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故B正确.
C、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与物体没有放平,使测量值偏大,这属于错误,不是误差,故C错误.
D、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故D错误.
2、D
解析:要从刻度尺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方面去分析。测量前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要先观察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观察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以上都是测量前必须做的。
3、A
解析: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4、B
解析:受潮而膨胀后的木制的刻度尺会变长,分度值会变大.用此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会将物体的长度测小,举个例子:物体的长度为2cm,而受热膨胀的刻度尺2cm要比物体长,用这个刻度尺来测量,示数就小于2cm.误差变大.
测量时的误差变大,但测量值是正确的.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木尺不膨胀时也会有误差.
5、B
解析:该学生的身高为L= L1+L2+L3/3 = 168.29cm+168.32cm+168.30cm/3 =168.3033cm≈168.30cm.
6、C
解析: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故A正确.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记录数据和单位,只写数字毫无意义.故B正确.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应根据所用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来确定,不是位数越多越准确.位数越多是精确度高,但测量结果不一定准确.故C错误.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单位越小,数值越大.故D正确.
7、A
解析: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符合题意;
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不符合题意;
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
8、A
解析:A、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在50s左右.此估测符合实际;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宽度比新铅笔的长度还要小.此估测不符合实际; C、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μm左右,物理课本的厚度在80μm=0.08mm左右.此估测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m以上,课桌的高度不超过身高的一半,一般在0.8m以下.此估测不符合实际.
9、A
解析: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
10、A
解析:由题意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也就是说测量结果中的17.3cm是准确的,最后一位数值为估读值,由于每次的估读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选项B、C、D都是正确的;而选项A中的数据为17.52cm与其它的结果准确值相差较大,不符合测量事实,所以是错误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