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上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上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28 13:1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上1.4测量平均速度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快慢的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人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1.5m/s?
B.2m/s?
C.1m/s?
D.2.5m/s
4.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
5.天佑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量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
B.9cm/s ????
C.8cm/s ????
D.7cm/s
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
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8.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
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9.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 126km/h
B. 70km/h
C. 52.5km/h
D. 30km/h
10.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的大?
C.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答案解析:
1、C
解析: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AD错误,C正确;
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故B错误;
2、C
解析:(1)人在前200m所用时间t1=s1v1=200m/4m/s=50s,在后1000m所用时间t2=s2/v2=1000m/10m/s=100s;(2)人的总路程s=200m+1000m=1200m,人的总运动时间t=t1+t2=50s+10s=150s,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200m/150s=8m/s;
3、C
解析: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v= s/t = 3m/2s =1.5m/s;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因此选项A、B、D都不正确.
4、B
解析:题考查计算平均速度。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13.9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10m=10m/s;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0m/2.5s=12m/s。可见,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
5、A
解析:平均速度最好选择范围较大的物理量进行测量,误差会较小。如果选定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有可能会超过桌面的长度,所以应该在桌面长度范围内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再测定时间较好,故应选A
6、B
解析:(1)该实验根据公式v=s/t进行测量.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要使物体运动速度慢一些,所以斜面坡度要小.
(3)物体运动路程:s=40cm+5cm=45cm,
物体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s,
物体的平均速度:v=s/t=45cm/5s==9m/s.
7、B
解析:小车由静止释放,在重力、支持力、摩擦阻力作用下,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
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
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8、D
解析: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相当于木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不等于小车的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小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小车的重心,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故B错误;
C、图中所示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是6s,B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2s,故C错误;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v=s/t=s/8s,AB段的平均速度v1=s1/t1=0.5s/6s=s/12s,所以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9、D
解析:救援部队救援过程经过的总路程S=105km,所用的总时间t=50min+2h+40min=3.5h; ∴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s/t=105km/3.5h=30km/h
10、D
解析:由s-t图象知,经过5s,s甲=10m,s乙=15m,s甲<s乙,故A错误;由s-t图象知,经过5s,s甲=10m,s乙=15m,s甲<s乙,故B错误;由s-t图象知,经过30s,s甲=60m,s乙=35m,s甲>s乙,故C错误;由s-t图象知,经过10s,s甲=20m,s乙=20m,s甲=s乙,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