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28 13:5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上5.2生活中的透镜
1.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正确的方法是( )
A.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越好
B.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C.放大镜距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远越好
D.随便将放大镜如何放置,均能清晰地观察物体
2.“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B.摄影…凹透镜的成像
D.电影…凸透镜成像
3.一个同学用照相机拍摄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其结果是(  )
A.?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B.?拍摄不出,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C.?能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左右与人相反
D.?能拍摄出,但照片上的像上下、左右与人相反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老花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拍照时,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D.使用凸透镜制成的投影机,在屏幕上可以得到放大的虚像
5.如图,小男孩拿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小男孩观察到的是( )
6.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7.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  )
A. 手机远离同学
B. 手机靠近同学
C. 手机适当向左移
D. 手机适当向右移
8.小明拍完毕业照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
A.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B.使照相机靠近他,同时镜头向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C.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D.使照相机远离他,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10.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使看到的字更大、更清晰,应使(  )
A.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答案解析:
1、B
解析:放大镜能对物体起到放大作用,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且成虚像时满足“物近像近像变小”.
2、C
解析: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电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属于光的折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因为照相机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能拍到,但底片上的像与镜中人的上、下、左、右都相反.但照片上的像左右与人相反.
4、A
解析:A、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正确;
B、老花镜是凸透镜,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错误;
C、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错误;
D、投影仪、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错误;
5、C
解析:小明伸长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的实像
6、D
解析:太阳光可近似看成平行光,当它照在凸透镜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通过凸透镜,在凸透镜后成一个明亮的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时,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所以选项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D错误,但符合题意.
7、A
解析:A、手机远离同学,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符合题意.
B、手机靠近同学,物距减小,像增大.不符合题意.
C、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手机适当左移,右边的同学又不能出现在画面中.不符合题意.
D、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手机适当右移,左边的同学更不能出现在画面中.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摄影师利用照相机对着全体学生拍完合影后,若想再给小明拍一张单身照,即人的像会变大,据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规律知,此时的像距一定变大,且物距必须减小,
所以要减小照相机和小明的距离,即照相机靠近小明,
同时将镜头向前伸,增大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方可拍出清晰的照片.
9、A
解析:放大镜利用了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规律,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的规律,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的规律,后视镜利用了面镜的成正立的像规律,由题意知,像是倒立放大的,故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10、B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