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上6.3.2测量物质的密度2(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上6.3.2测量物质的密度2(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28 14:2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上6.3.2测量物质的密度2
1.把一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水,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A.10cm
B.100cm
C.5cm
D.无法判断
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3.为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不能沉入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先用天平称出一蜡块的质量为18g,在量筒中盛水60cm3,再把蜡块和体积为10cm3的铜块扎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当其全部浸没在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指刻度是90cm3.则此蜡块的密度是(  )
A.1.8×103kg/m3? ??
B.0.9×103kg/m3
C.0.6×103kg/m3?????
D.0.2×103kg/m3
4.在实验室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以下实际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操作步骤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
5.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用了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 )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
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体积.
6.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A.20g,1.25×10 3 kg/m 3 ?????
B.20g,1.0×10 3 kg/m 3
C.60g,1.0×10 3 kg/m 3 ?????
D.20g,0.8×10 3 kg/m 3
7.现有用同一种材料做成的四个正方体,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边长和质量如图所示,空心的是( )
8.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只要测量出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积雪冰层
9.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如图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几位同学对他的实验提出了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认为他测出的油的质量为62g
B.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C.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D.丁认为他的实验操作简捷,结果准确
10.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应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这里的“适量”的含义是指(  )
A.水的体积不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B.水的体积不大于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C.水能淹没石块且浸没后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解析:
1、A
解析:m=10g,ρ=1g/cm3;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溢出水的体积就是金属块的体积,
根据ρ=m/V
得,金属块的体积为:
V=m/ρ=10g/1g/cm3=10cm3.
2、A
解析:实验中应该先测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再测出倒出油后的杯子质量,这样两者之差就是倒出油的质量,而此时量筒内油的体积也就是倒出油的体积,与倒出油的质量对应,这样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即实验步骤应为B、C、D.因此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不必要且不合理的.
3、B
4、A
解析:测液体密度,若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最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来测体积,这种做法会因烧杯壁粘液体而使测出的体积偏小,导致算出的液体密度偏大.
为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带来实验误差,应先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体积,最后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用密度公式ρ=m/v算出液体的密度.所以本题中选项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不必要的.
5、B
解析:在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密度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实验,一般来说,应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然后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再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量筒内,读出石块和水的体积,量筒两次示数差即为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出物体的密度.由此可以看出“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这一步骤是多余的.
6、B
解析:由图像可知,液体的体积为0时,量杯的质量是20g。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到,解得液体的密度是?=1.0g/cm 3?。故选B。
7、C
8、A
解析:设脚印的面积为S,积雪的厚度为h,脚印的深度为h1,冰的密度为ρ冰,则由ρ=m/v
可得,脚印下积雪的质量为m雪=ρ雪V雪=ρ雪Sh,
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m冰=ρ冰V冰=ρ冰S(h-h1),
根据m雪=m冰得:
ρ雪Sh=ρ冰S(h-h1),
ρ雪=(h?h1)/hρ冰.
故选A.
9、B
解析:小明的这个实验中,空烧杯的质量为14g,而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62g,故油的质量应为62g-14g=48g,故A选项错误.
这个实验设计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故两者质量之差即油的质量.之后再把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量油的体积,这个过程中,由于油从烧杯中倒出时会有一定的残留,故量筒测出的油的体积会比原来烧杯中油的体积要少,故根据公式ρ=m/v
可知,体积测量值比真实值小,测出的密度就比真实值大了.
10、C
解析:石块能浸没在水中,否则无法读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且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