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26 10: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稀释到5%,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
A.20g B.100g
C.200g D.180g
2.将50g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到200 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1% B.5%
C.10% D.20%
3.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20℃时KNO3的溶解度、80℃时KNO3的溶解度
B.30℃时NaCl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30℃时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C.碳酸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碳酸氢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D.相同条件下: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
4.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蔗糖的溶解度
5.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方法能配制出该选种溶液的是(? )
A.4g氯化钠和16g水 B.16g20%的氯化钠溶液和5g水
C.10g8%的氯化钠溶液蒸发4g水 D.14g10%的氯化钠溶液和1g氯化钠
6. t℃时,有两份硝酸钾溶液,一份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份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 D.t℃时蒸发少量的水
7.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一定饱和
B.20℃时100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
C.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
D.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为36%
8.汽车用铅蓄电池中需要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在实验室中用10g质量分数为98%的
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28%的稀硫酸,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
A.将25mL水慢慢倒入盛有5.4mL浓硫酸的量筒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将10g98%的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25mL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25mL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8% D.配制该溶液时,若有浓硫酸沾到手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9.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t2℃时,将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D.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变为不饱和溶液
10.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时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逸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11.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
A.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溶液的pH
B.用漏斗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C.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当放回原试剂瓶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纸上进行称量
12.下列对一些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C.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焊锡,结果是降低了熔点
D.铵盐与某物质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该物质可能是熟石灰
1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右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14.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的部分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5.下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B.100g水最多能溶解30g硝酸钾
C.降温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
二、填空题(共3题;共16分)
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B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有未溶解的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含义是________?.
(2)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填一种方法)
(3)8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________?(填“不变”、“增多”或“减少”),A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不变”、“变大”、“变小”).

2.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称为农业生产中的铵态氮肥,如表是氮肥氧化铵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100g水)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0 60.2

(1)从表中可知:在7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________?克.
(2)烧杯A是70℃时,含有100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到C烧杯时,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__? g.
(3)如图所示,是对氯化铵性质的探究实验:

①图1说明氯化铵溶液水会________热量;
②图2是观察到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色;
③农业生产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
3.“水是生命的载体”,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________ .
②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
(2)自然水经过处理可直接饮用.其处理步骤可用如图甲表示:

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步骤③的作用是??________.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3)降雨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一个环节.酸雨是由??________、NO2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所形成.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如图乙所示,其中??________地区的雨水是酸雨.
三、计算题(共10分)
食盐因含有氯化镁而易潮解,现有只含氯化镁杂质的食盐10g,将其置于烧杯,加30g水溶解,得40g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g,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剩余溶液为48.84g.
(1)问生成沉淀的质量;
(2)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29分)
1.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如表是KNO3(硝酸钾)、NaCl(食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食盐)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________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不要求计算).
(2)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
(3)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4)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
(5)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6)对(5)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2.氯酸钾多用来制造火柴和烟花等.工业上通过如图1转化可制得氯酸钾晶体.

结合图2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副产品氢气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80℃的氯化钠溶液中,氣化钠与水的质量为7:20,该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10℃时,图2中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________?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4)配平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NaCl+________?H2O________?NaClO3+________?H2↑.
(5)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
(6)生产过程中,溶液A可循环利用,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点).

答案
一、1—15 CBDDD ACBCC BBBCC
二、1. 在40℃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合理即可);50%;增多;变大
2. 30.1;137.2;吸收;蓝;不能
3. 溶剂;分子;B;A;SO2;BC
三、
解:(1)生成沉淀氢氧化镁的质量为:40g+10g﹣48.84g=1.16g,
答:生成了1.16g氢氧化镁沉淀.
(2)设氯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 ? ? ? ? ? ?? 58????? ? ? ? ? ? ? 117
?x?????????????????????????? 1.16g???? ? ? ? ? ? ? y

x=1.9g,y=2.34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1.4%,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4%.
四、1. (1)KNO3;63.9g100g+63.9g×100%
(2)加入硝酸钾等(合理即可)
(3)68
(4)蒸发结晶
(5)冷却热饱和溶液
(6)A
2. (1)作燃料(2)不饱和(3)氯酸钾(4)1;3;1;3(5)复分解反应;室温下,氯酸钾的溶解度比较小(6)提高原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