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窈窕( ) 好逑( )
荇菜( ) 寤寐( ) 芼之( )
蒹葭( ) 溯洄( ) 辗转( )
淑女( ) 未晞( ) 水中坻( )
水中沚( ) 在水之湄( )
道阻且跻( ) 在水之涘( )
2.解释下列词语。
(1)窈窕:
(2)淑女:
(3)好逑:
(4)寤寐:
(5)思服:
(6)苍苍:
(7)溯洄:
(8)萋萋:
(9)采采:
(10)未已:
3.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 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 、 、 三个部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背心”组织12月8日在巴黎的第四轮游行示威活动,并将当天的示威活动命名为“四号行动”。(将“在巴黎的”改为“在巴黎发起”)
B.进入职场头15年的薪资差距,可能或许持续影响人们的职业生涯。(删去“或许”)
C.12月8日晚,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在“中心”后面加上“举办”)
D.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共产党创立并领导全国少年儿童组织正式建立。(将“创立”和“领导”对调)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数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课内精读
(一)阅读《关雎》,回答问题。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关雎》三章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品析下列诗句。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下面对《关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二)阅读《蒹葭》,回答问题。
1.说说你对诗中“伊人”的理解。
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蒹葭》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5.下面对《蒹葭》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是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拓展阅读
(一)式 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劳动者形象?
2.本文用了两个问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下列对《式微》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微君之故”和“微君之躬”只变换“故”“躬”两字, 却使诗歌语意饱满、押韵和谐。
B.“式微式微,胡不归”,有疑而问,对何时回家充满疑惑和期待。
C.“中露”指像被什么东西堵得慌;“泥中”指陷入泥中而不能自拔。“中露”“泥中”是虚写而非实写。
D.本诗重章叠字,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长短句式兼有,节奏感强。
(二)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2. 诗中人物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诗经>二首》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基础锤炼
1.jū yǎo qiú xìng wù mào? jiā? sù ?zhǎn shū? xī chí zhǐ méi jī sì
2.(1)文静美好的样子。(2)美好的女子。(3)好的配偶。(4)日日夜夜。(5)思念。(6)茂盛的样子。(7)逆流而上。(8)茂盛的样子。(9)茂盛鲜明的样子。(10)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3.西周 风 雅 颂
4.D(删去“正式建立”)
5.(1)示例一:《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示例二:《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2)示例一: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示例二: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课内精读
(一)1.这首爱情恋歌,塑造了一位追求幸福爱情的小伙子的形象。他因为对心上人的爱慕,所以大胆而执着地追求,其痴情和朴实的形象非常可爱。
2.首章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三章则幻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
3.“悠哉”形容其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两个“悠哉”着意加重了感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4.D(此为表现男子,不是“窈窕淑女”。)
(二)1.“伊人”是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她既可以是我们心目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可以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却无法实现的理想。
2.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执着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4.首先,它点明了时间和环境;其次,它展现了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上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再次,以蒹葭、白露起兴,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5.B(这是“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拓展阅读
(一)
1.为了君主的事情和养活他们的贵体,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的劳动者的形象。
2.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3.B(“有疑而问”说法不妥。)
(二)1.一个为等候恋人而焦灼万分的女子的形象。
2.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3.浓浓的爱意转化为惆怅与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