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探究滑轮的作用( 复习导学案 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6探究滑轮的作用( 复习导学案 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28 20: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6探究滑轮的作用(复习方案)
复习目标: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会分析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通过复习,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复习重点难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二、知识网络:
三、重难点突破:
动滑轮支点确定:滚轮法(篮球上楼梯)
篮球无滑动地滚上楼梯:
2、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对比
名称
定滑轮
动滑轮
作用力的关系
物重
G
G
拉力大小
F=G
F=1/2G
拉力方向
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移动距离的关系
物体
移动的距离
h
h
拉力
移动的距离
S=h
S=2h
特点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
力的方向
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
等臂杠杆
动力臂是阻力臂
二倍的省力杠杆
四、达标测试与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A. B. C.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铁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增大压强 B. 动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C. 自行车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 开酒瓶的起子属于省力杠杆
如图所示,工人用300N的力将重5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共用了10秒,若在此过程中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4m B. 动滑轮的重是50N C.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m/s D.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4m/s
利用定滑轮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时,若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则F1、F2和F3的大小关系是(????)
A. F1=F2=F3 B. F1<F2<F3 C. F1>F2>F3 D. F1>F2=F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在图中,A装置是_____滑轮(选填“定”或“动”),它实质上是一个_____杠杆。若用30N的拉力将旗帜匀速提升10m。
如图所示,物体A重100N,物体B重40N,若不计滑轮重及绳及滑轮间的摩擦,当B以0.1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A受到摩擦力是______ N,速度是______ m/s.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亮亮用自制的滑轮组来提起500N重物(如图所示),绳自由端的拉力F=200N,重物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5m,不计摩擦和绳重,则动滑轮重______N,绳子自由端经过的路程s=______。
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匀速竖直提起200N的水箱,滑轮自重忽略不计,绳子B承受的拉力为______ N,人拉绳子A的动力为______ N.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如图所示,用20N的拉力拉动一重为50N的物体匀速上升,现用同样的滑轮组拉动重为200N的物体上升0.1m(g取10N/kg,不计绳重及滑轮之间的摩擦),求 (1)G动; (2)拉力F的大小; (3)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如图,站在地面上的人通过滑轮组提升物体,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关键是分清滑轮与物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动滑轮会随物体一起运动,定滑轮不随物体运动分析。 【解答】 A、B、C中滑轮是固定不动的,是定滑轮,D中的滑轮与物体一起运动,是动滑轮,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D
【解析】解: A、火车对路基的压力很大,据p=FS知,为减小火车对地基的压强,必须增大受力面积,把钢轨铺在枕木上,可以增大火车与路基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火车对路基的压强,故A错误; B、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B错误; C、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错误; D、开酒瓶的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D正确。 故选:D。 (1)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FS,减小压强有三种方法:一是当压力一定时,需增加受力面积;二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需减小压力;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理,增大压强也有三种方法; (2)动滑轮的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影响因素、动滑轮的实质、增大摩擦的应用、杠杆的分类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都是力学的基本知识。 3.【答案】C
【解析】【分析】 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s=nh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根据v=st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忽略绳重和摩擦,根据F=1n(G+G动)求出动滑轮的重。 本题考查了有关滑轮组公式s=nh、F=1n(G+G动)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明确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关键。 【解答】
A.由图可知,n=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nh=3×2m=6m,故A错误; B.忽略绳重和摩擦,由F=1n(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 G动=nF?G=3×300N?500N=400N,故B错误; C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st=6m10s=0.6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定滑轮工作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等臂杠杆,只改变力的方向,而不能省力。 【解答】
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等臂杠杆,只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不能省力,故定滑轮拉同一重物G,沿三个不同方向,用的拉力大小相等,即F1、F2、F3都等于物体的重力;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答案】定;等臂;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定滑轮的特点和功的计算,题目比较简单。 (1)根据定滑轮的特点解答; (2)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可求出拉力做的功。
【解答】
国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它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
6.【答案】20;0.2
【解析】解:(1)不计滑轮重及绳及滑轮间的摩擦, 图中有两段绳子吊着动滑轮,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故每段绳子的拉力为:F=12GB=12×40N=20N; 已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B物体的拉动下,所以A物体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A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A受到桌面的摩擦力f=F=20N; (2)因为有两段绳子吊着动滑轮, 所以当物体升高h时,绳端移动的距离是:s=2h, 所以vA=2vB=2×0.1m/s=0.2m/s. 故答案为:20;0.2. (1)先根据动滑轮的特点:省力,来求得每段绳子所受的拉力;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2)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和动滑轮有n段绳子承担,当物体升高h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s=nh.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要掌握使用动滑轮时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 7.【答案】100;15m
【解析】【分析】 此题是动滑轮重力的计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不计摩擦和绳重,有F=1n(G+G动)。 ①由图可知:n=3,则根据s=nh计算绳子自由端经过的路程, ②不计摩擦和绳重时,绳子末端的拉力F拉=1n(G+G动)。 【解答】 由图可知:n=3,则绳子自由端经过的路程s=nh=3×5m=15m, ∵不计摩擦和绳重,有F=13(G+G动), ∴G动=3F?G=3×200N?500N=100N。 故答案为:100;15m。 8.【答案】200;100
【解析】解:当水箱匀速上升时,水箱处于平衡状态,水箱所受合力为0,水箱重200N,所以绳子对水箱的拉力大小也等于200N. 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所以拉绳头的力F=12G=12×200N=100N. 故答案为:200;100. 不计动滑轮、绳子的重量时,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定滑轮不能省力. 能否用平衡状态分析绳子受力大小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所在. 9.【答案】解:(1)由图知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3,不计绳重及滑轮之间的摩擦, 由F=1n(G+G轮)可得动滑轮的重力:G轮=3F?G=3×20N?50N=10N; (2)拉动重为200N的物体时绳子自由端拉力:F′=13(G′+G轮)=13×(200N+10N)=70N; (3)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h=3×0.1m=0.3m. 答:(1)动滑轮重G动=10N; (2)拉力F的大小为70N; (3)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0.3m.
【解析】解:(1)由图知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3,不计绳重及滑轮之间的摩擦, 由F=1n(G+G轮)可得动滑轮的重力:G轮=3F?G=3×20N?50N=10N; (2)拉动重为200N的物体时绳子自由端拉力:F′=13(G′+G轮)=13×(200N+10N)=70N; (3)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h=3×0.1m=0.3m. 分析: (1)由图知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n,不计绳重及滑轮之间的摩擦,由F=1n(G+G轮)计算动滑轮的重力; (2)由F=1n(G+G轮)计算拉动重为200N的物体时拉力F的大小; (3)由s=nh计算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滑轮组中动滑轮重、绳子自由端拉力以及绳子自由端通过距离的计算,正确找到通过动滑轮绳子段数和用好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F=13(G+G轮)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解: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人站在地面上用力提升物体,说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方向向下,从绳子末端向上先通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下面的动滑轮,最后固定在定滑轮的下挂钩上,如图所示: 。
【解析】滑轮组可以从动滑轮绕起,也可以从定滑轮绕起,不同的绕法,省力情况也不同;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向下,滑轮组要从定滑轮绕起。 设计滑轮组的绕绳方案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省力情况,二是绳子自由端的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