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一年级上册19课
《过年啦》
教学设计
田玉敬
教材分析:
过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节日,也可以说是大家最重视的节日。每当快要过年时,人们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离家的孩子这时通常都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身边。过年期间人们习惯把自己的家收拾干净,挂上大红灯笼,在门窗上贴上春联和“福”字、财神像、门神、剪纸等,有的地方过年时,还有祭灶、祭祖等仪式……
本课以“过年啦”为课题,在创设学生们熟悉的过年的祥和气氛中,通过泥塑制作“年货”等手工活动,使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受年龄限制,一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有很多不足。在之前的泥塑课中,学生们只是学到了基本泥塑手法。所以本课里,对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评价只是在此基础上略进一小步。
教学目标:
1. 通过泥塑制作“年货”等手工活动,装饰美化生活环境,锻炼动手能力。
2. 体验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屏幕播放春晚宣传片《红》,师配合视频说:“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庆祥和;这一天,远方的游子都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团圆,阖家欢乐。”
提问:这一天是一年中的哪一天?
师引导结论“这一天”指的是一年之中的过年那一天。在背景音乐响起的同时,师把课前准备的布艺福袋串、辣椒串,福字、春联粘贴悬挂在黑板两侧。边贴边介绍这些物品,可以介绍“倒福”,贴完用“大家看我们的黑板好看么?”引导齐答,起到整顿纪律的作用。
二、欣赏分析 交流体会
1).师引导谈话:过年的时候,自己和家人都做了什么活动,吃了什么食物呢?师表演小哑剧:孩子们穿新衣、吃零食;父母们炒菜、放烟花。表演完用“大家觉得老师表演的好么?”引导齐答,起到整顿纪律的作用。
生回答,师引导交流并总结。
2).请同学们看老师准备的一些过年时候的照片。
师放映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上的各种过年活动。
3).师引导到“年货”的概念中来。
这么多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就需要在集市、在商场提前购置。——购买年货。
师介绍: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做件大事。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比如到商场、市场上,要买很多东西,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等等,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年货”。
设问:谁能说一下,过年前,你的家里买了哪些年货?
生回答,师出示年货列表并简单总结:零食干果、水果蔬菜、肉类辅料、衣服鞋帽、烟花春联等等。
师引导至下一内容。
三、示范教学 探究学习
1.根据学生对泥塑活动实际的掌握情况,师介绍做年货的材料是橡皮泥或超轻土。并带领学生一起复习泥塑制作的基本手法:揉、搓、捏、贴、插、剪。
2.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和我校部分学生作品。师提示学生制作时注意考虑物品的结构特征。欣赏课本作品,指出如果制作的是各种食品,可以把作品放在课前准备的圆纸上。用圆纸代替碟子盘子。
3.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使用橡皮泥或超轻土制作几个过年的“年货”。再次强化学生心中的创作目标:大家说一下你想做什么年货?
4.简单说明手工制作课的三个注意事项:1、纪律。2、安全。3、卫生。
四、实践操作 巡视指导
学生课堂习作,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视指导。
五、课堂评价
师拍摄部分代表性作品在多媒体展示,或请同学们到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师引导交流体会优秀作品的制作方法和不足作品应注意的事项。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受年龄限制,一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有很多不足。在上次泥塑课中,学生们也只是学到了基本泥塑手法。所以本课里,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只是在此基础上略进一小步。本课并未采用教师示范个别物品的方法,而是引导出各类年货,认知更多形象,让同学们大胆创作。到了课堂欣赏和评价阶段才引申出泥塑塑造要“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结构特征和色彩特征”这一要求,并为未来泥塑课奠定基础。
学生实践操作中,凡是能够大胆创意、细心制作的都是合格的作品。尤其要注意使用夸赞的语气找出每一个作品的优点。
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可将有代表性的不足之处,提示给学生们,引导谈话、分析,使课堂作业表现更佳。这种不足的选择,要以基本技法为主,如塑材揉的尚不均匀、随意混色致使塑材脏灰、作品过小等这些初学泥塑学生几乎都犯的情况。而形象的非写实表现不能成为反对的理由,要分清非写实表现和形象特征没抓到两者的区别。
五、课后拓展
本课师生一起欣赏回忆了过年时候的美好情景,一起学习制作各种“年货”。
肯定学生们的课堂表现。
提出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多尝试制作各种泥塑作品,把自己的双手锻炼成一双灵巧的小手。
下课后,请同学们收拾好各自的碎屑、整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