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确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发展
强化
顶峰
秦朝
隋唐
北宋
元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阶段
时期
史实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削藩
平定七国之乱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设中书省
行省制度
废丞相
设三司
设厂卫特务组织
八股取士
杯酒释兵权
增设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
郡县制
设三公
温故知新
总结我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发展历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背景:
军机处的设立
一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
康熙
雍正
努尔哈赤(清初)
满洲贵族组成,决定军国大事,皇帝不能改变。
草拟谕旨,处理奏章。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2、军机处的设立
到乾隆帝时彻底取代
议政王大臣会议
加强君主专制
A、目的:
B、谁设立的?
雍正帝
C、它取代了什么?
根据材料,用三个字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无专官,无衙署,有值班房,人员精少,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皇帝有旨,随时承办,且规定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军机处地处内廷,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
简
速
密
思考:军机大臣在军机处有何职权和地位?
军机处的设立
一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原话),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
职权:军政大事由皇帝裁决,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传达旨意。没有决策权。
军机处的影响
(1)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
(2)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皇权达到顶峰)
康熙
雍正
乾隆
南书房
军机处
撤销
议政王大臣会议
乾清宫——皇帝办公的地方
乾清宫内
军机处——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
以皇帝为中心,讨论国家大事。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军机处
军机处外景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 文字狱
(1)什么是文字狱
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2)文字狱的严重后果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为侮辱清朝。
胡中藻案
数十人,其子碎尸枭首
反对清朝统治
吕留良案
300多人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戴名世《南山集》案
70--120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庄廷龙《明史》案
株连人数
事由
案名
徐骏案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斩首
抄家死于狱中
查嗣庭案
严酷荒唐的文字狱
清朝文字狱事例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诗人 沈德潜《咏黑牡丹》
(开棺戮尸,仆其墓碑 )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翰林学士 徐骏
2. 文化专制政策
(1)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编纂图书文献
(2)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检查,销毁禁书
事件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朝代
回顾:历史上还有哪些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事件?
禁锢思想
巩固统治
乾隆时编订的《四库全书》
1.表现: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三
①官场腐败
“三年清(清廉)知府,十万雪花银。”
——清朝流传的民谣
和珅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清朝流传的说法
1.表现:
①官场腐败
②军纪败坏
养鸟的旗人
嘉庆皇帝南巡杭州,目睹了旗兵表演骑射的尴尬场面:“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三
1.表现:
①官场腐败
②军纪败坏
康熙、雍正两朝精心管制,存银高达7000万两;乾隆好大喜功,开销巨大;到了嘉庆十九年,存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时期存银最多时的六分之一。
③财政危机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三
1.表现:
①官场腐败
②军纪败坏
③财政危机
清代地契
④贫富分化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三
1.含义:
闭关锁国政策
四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对中国出海商民的规定:
出洋商船重量必须在500石以下,只许用双桅,船员不得超过28人,只准带铁锅一口;
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2升。
2.表现:
顺治时期:
颁布“禁海令”
康熙时期:
四口通商
乾隆时期: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顺治
乾隆
康熙
闭关锁国政策
四
粤
闽
浙
江
广州
四口通商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洋货行”
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
3.原因: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1793年)
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自大
自卫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
自给自足
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经济的封闭稳定。
材料三:
闭关锁国政策
四
4.影响:
利: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弊: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敲了半天不给开
问问他们有好东西要不要?
不开门,咋办?
打!
闭关锁国政策
四
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
1840年,中国人均粮食200公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1/10,不及英国1/40。
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政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宋朝:设立市舶司
清朝:闭关锁国
明前期:郑和下西洋
明中后期:倭寇为患、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对外开放
启示:开放促发展,闭关则落后,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
闭关锁国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影响: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官吏贪污腐败,军队军备废弛,清朝财政危机,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加剧
军机处的设立
目的: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时,设南书房
文化专制(提倡尊孔读经;销毁禁书)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清朝认为无所不有,无需交流;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顺治时期“禁海令”,康熙时开放宁波、漳州等地,1757年开放广州一处对外口岸
影响:起到过自卫作用,但也使中国错过了向西方学习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与世界
小结
1.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一些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
课 后 活 动:
想一想:为什么写了这样的诗句就要被下大狱呢?文字狱对思想和文化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这些诗句大都有“明”“清”等字眼。
这些诗本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了。
2.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清”是“清廉”)说一说,这一民谣是什么意思?它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课 后 活 动:
即使是为政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这反映了清朝官场昏暗,官吏贪污现象严重。
1、军机处创设于(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C
课堂练习
2、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的目的是为了
A、笼络人才
B、选拔官吏
C、稳定社会秩序
D、加强君主集权
D
课堂练习
3、清朝时,有人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惨遭杀害;有一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提倡言论自由 ????
D.独尊儒术
A
课堂练习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南书房记注》,系为数极少的南书房档案,设立这个机构的清朝皇帝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B
课堂练习
5、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其表现包括()①提倡尊孔读经
②全面检查全国书籍
③销毁对统治不利的书籍
④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课堂练习
6.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原因包括( )
①官场贪腐之风盛行
②军队军备废弛
③出现财政危机
④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严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7.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理解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禁止中国与外国往来
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A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