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7汉魏晋诗三首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7汉魏晋诗三首 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6 17:2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汉魏晋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遥远的样子)   纤纤擢素手(举起、摆动)
B.札札弄机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终日不成章(经纬线交织的幅面)
C.山不厌高(厌恶、憎恨)   天下归心(心悦诚服地归顺)
D.少无适俗韵(迎合)   方宅十余亩(方圆,周围)
【答案】C 
【解析】厌:满足。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泣涕零如雨
A.鸷鸟之不群兮     B.乌鹊南飞
C.天下归心 D.又非君所详
【答案】A 
【解析】例句与A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B.名词用作状语。C.使动用法。D.形容词用作动词。
3.下列对《归园田居》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他的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是田园诗,《归园田居》属于田园诗一类。
B.作者在诗中描绘了田野、方宅、草屋、桃李、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意象,构成了恬淡清雅、宁静安谧的意境。
C.诗人巧用比喻,将官场比作“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写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批判。
D.《归园田居》用词工丽、景物色彩鲜明、情感真实,体现了陶渊明朴素自然、意境淡远的风格。
【答案】D 
【解析】用词朴素自然而非工丽。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迢迢牵牛星》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写了人间“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并长久分离的苦痛。
B.《短歌行》全诗感情充沛,抒写了作者要招纳贤才以帮助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C.《归园田居》首尾照应紧密,开头的“少”“无”“本”“误”“三十年”字字紧扣,又与结句的“久”“复”首尾呼应。
D.这三首都是古体诗,格律不是很严格,诗句也不押韵,但节奏比较鲜明。
【答案】D 
【解析】诗句有押韵。
5.对《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乐府《鸡鸣》有“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陶潜信手拈来,稍加变化,使田园画面充满了生机。
B.鸡犬之声相闻,最富农村环境特征,隐隐之中,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
C.诗人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动写静的笔法,与陶诗对比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D.汉乐府《有所思》中的“鸡鸣狗吠”也是以动写静,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
【答案】C 
【解析】分析评价不当。
二、语言运用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民生无小事,我市政务大厅继续加强服务意识,工作人员见微知著的工作,令前来办事的群众倍感温暖。
②没有强大的设计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就是空中楼阁。
③来自平凡岗位的小王热爱写作,又勤于积累,在阅读中坚持寻章摘句,难怪他能写出这么多优秀的文章。
④贪官们锒铛入狱后,写书出书,很多人都是在借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微乎其微。
⑤《中国诗词大会》各季的比赛都已顺利完成,社会反响强烈,这离不开中央电视台瞻前顾后的周密安排。
⑥有些年轻人忘记家人的殷切期望和自己心中的梦想,每天宵衣旰食,痴迷于网络游戏,沉迷于虚幻世界。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C 
【解析】①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一般做谓语,不作定语。②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③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此处望文生义。④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⑤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⑥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用错对象。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丝绸之路国际文化首届论坛上,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丝绸之路基金会代表宣布,将在“丝路”沿线各国发起寻找100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
B.由墨西哥导演执导的喜剧片《鸟人》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四项大奖,颁奖现场主创团队一直笼罩着欢乐的气氛。
C.《感动中国》自创办以来,以评选年度震撼人心的人物为载体,弘扬社会正能量,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D.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抵制干扰的定力,严格依法履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答案】C 
【解析】A.“丝绸之路国际文化首届论坛上”语序不当,应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上”;且“100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表意不明。B.搭配不当,“团队……笼罩”主谓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抵制干扰的定力”前加“提高”。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化无处不在,无物不显,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形的文化,说不出,写不出,画不出。它就蕴藏在事物背后,沉潜在事物深处。犹如诗意之于诗行,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_。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文化以力量的方式存在与显现,这力量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蔽地盛开在时间深处,其功能在于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以文化物。
【答案】①花香弥漫于空气 ②画魂之于色彩 ③一朵无形无状的花
9.观察下面的漫画,借助适当的联想和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要求不能脱离画面意境,80字左右(画中文字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夜深,一钩新月天如水,清风徐来,人散尽。几案简约,随意摆放的茶具似乎还不舍得释放主人家遗留的余温,在清冷的月光下默默无言,等待下一次的相逢。
三、课内阅读
阅读《归园田居》全诗,完成后面的题。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  韵:本性,气质
B.性本爱丘山  丘山:借代田园山林
C.方宅十余亩  方:四周,周围
D.榆柳荫后檐  荫:树荫
【答案】D 
【解析】荫:遮蔽。
11.开篇两句作者写出了自己怎样的爱憎感情,它对全篇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憎尘俗、爱丘山的感情,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12.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及久在官场的悔恨之情,也表达了他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之情。
四、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天边行①
杜 甫
天边老人②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注:①此诗当作于764年,当时杜甫复自梓州来阆州,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此诗为杜甫重到阆州时作。当时吐蕃犯境,陇右失守,被战争波及的民众背井离乡,骨肉分离。②天边老人:杜甫自谓。
13.诗歌首联“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情状:日暮时分,漂泊天涯、有家难归的诗人,面对浩荡的大江,想起过去的种种艰辛,突然的辛酸涌上心头,不禁声泪俱下。②先声夺人,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情感震撼。③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并总领下面“哭”的原因。
14.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人临江“哭”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漂泊天涯,有家难归:“天边老人归未得”。②世事纷乱,有志难酬:“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后鸿鹄”。③亲人无讯,分外担忧:“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④异族入侵,国运维艰:“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