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5离骚(节选)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5离骚(节选)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6 17:3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离骚(节选)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答案】A 
【解析】B.“邑”通“悒”。C.“反”通“返”,“离”通“罹”。D.“章”通“彰”,“错”通“措”。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B.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
C.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
D.步余马于兰兮皋兮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答案】B 
【解析】A.连词,虽然/连词,即使。B.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介词,在/介词,从。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屈心而抑志兮 B.回朕车以复路兮
C.步余马于兰皋兮 D.伏清白以死直兮
【答案】D 
【解析】D.动词的为动用法。其他三项为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C.背绳墨以追曲兮 D.长余佩之陆离
【答案】C 
【解析】A.宾语前置句。B.被动句。D.定语后置句。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申之以揽茝(加上)   谣诼谓余以善淫(谣言)
B.溘死(突然) 偭规矩而改错(错误)
C.忍尤而攘诟(侮辱) 延伫乎吾将反(返回)
D.苟余情其信芳(确实) 怨灵修之浩荡兮(水势大)
【答案】C 
【解析】A.“谣诼”意为造谣、诽谤。B.“错”通“措”,措施的意思。D.“浩荡”意为荒唐,没有准则。
二、语言运用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艺工作者只有走进群众、深入生活,一心不乱、聚精会神,才能用生花妙笔展现生活的多彩和时代的伟大,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②领导干部必须站位要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判断合理,决策准确,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
③近日,济南历城区发生交通惨案导致一男子死亡。据查,肇事司机李某在他低头看微信时发生了碰撞,以为撞了电线杆就没有停车,竟不以为然地继续开车。
④城市治霾是一个科学治理的过程,应该立足长远,久久为功,而不应总是寄望于“一抓就灵”“一蹴而就”。
⑤以前,大家还对互联网音乐嗤之以鼻,认为“网络歌曲”就是口水歌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音乐产业的重要阵地。
⑥车辆增多,直接导致校门拥堵,学校门口“险象环生”,这必须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动用资源在学校门口筑牢保护学生的“安全网”也是时下的当务之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答案】C 
【解析】①生花妙笔: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②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此处用来指“领导片面地看待问题”,成语“目无全牛”并非看问题不全面的意思,用在此处错误。③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不合语境,应用“不以为意”。④久久为功: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的意思。⑤嗤之以鼻: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⑥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前面的“时下”语意重复。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Mayo医疗机构的研究者发现,心音和心脏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这意味着在未来医生可能会把声音分析软件当作一种无创的互补性诊断工具。
B.青海16名驴友被困深山,经过30余名民警近5个小时的徒步搜救,终于确定驴友被困的大致方位,随后,民警在一悬崖上发现被困人员。
C.本届论坛围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为主题,就怎样打造网络文学的高原与高峰等问题展开讨论。
D.连日来,云南彝良交警结合辖区实际,加快了对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了持续深入的严管态势,有效遏制和减少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答案】A 
【解析】B.成分残缺,可将“经过”调到“30余名民警”后。C.句式杂糅,“围绕……”与“以……为主题”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D.搭配不当,“加快……打击力度”不能搭配,“加快”改为“加大”。
8.填入下面文段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________________。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答案】B 
【解析】本段围绕首句,举学业上有成就的人的例子来具体诠释,因而,要接的语句也要和“有成就的人”相一致;衔接的语句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由此可见B项最恰当。ACD三项都没有紧承“废寝忘食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这一观点来论述 ,不恰当。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手是人体最敏感的部位。人的皮肤上有许多神经末梢“感受器”,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再经过大脑的判断做出决定。据统计,人体皮肤上每平方厘米大约有12个感受热的“感受器”,一二百个感受痛的“感受器”,25个感受冷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手指、嘴唇、脚底等部位多分布一些,所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譬如盲人的手指的敏感度就很强,他们靠手指触摸盲文纸上凹凸不平的小颗粒,就可以流利地“阅读”盲文。
【答案】①能把冷、热、痛等信号传递到大脑 ②并非平均分布在皮肤的各个部位 ③这些部位就比较敏感
三、课内阅读
阅读《离骚(节选)》第二段,完成后面的题。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0.作者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即后悔当初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想要返回去。作者是真悔吗?这一节在行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悔相道之不察兮”具有假设意味,并不是真悔,而是作者的反省:是否当初没有看清道路,应该返回去呢?这一节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1.作者开始从哪些方面来检查自己?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从进退、制衣、佩饰三个方面来检查并反省。通过自省,作者愈加坚持自己的崇高品质,坚定自己的追求:“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12.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自己的选择。
四、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过 岭①
苏 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②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③。
注: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时年66岁。②典出《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③毵毵(sān):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13.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甘”突出了“甘”之少,与“七年”之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情更加强烈。
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
C.颈联用典。用“濯足” 一词表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
D.尾联中“谁遣”一句笔调活泼,是谁让山鸡忽然惊恐地飞起;“毵毵”运用叠词,新鲜贴切地写出了山中细雨纷纷洒洒的样子。
【答案】A 
【解析】突出的不是甘之少,而是甘之甜。
14.本诗表现了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的首联,写作者贬官归来,再饮曹溪甘甜之水,尽显他热爱生活的乐观。颔联写南迁海外如一梦,北归江南如醉里,尽显他视世事如醉梦的洒脱。后两联波鸣空涧,雾沾征衣,山鸡惊起,花雨纷落,尽显他置身自然的畅快。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