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 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 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6 17:3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诗经》两首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静女其娈     娈:美好
自牧归荑 归:通“馈”,赠
搔首踟蹰 搔:挠头
自我徂尔 徂:往,到
B.洵美且异 洵:非常
俟我于城隅 隅:角落
将子无怒 将:希望
爱而不见 见:出现
C.士也罔极 罔:无,没有
来即我谋 即:找
夙兴夜寐 夙:早
载笑载言 载:又,且
D.渐车帷裳 渐:溅湿,漫湿
匪我愆期 愆:拖延,耽误
乘彼垝垣 乘:登上
以我贿迁 贿:赠送财物
【答案】A 
【解析】B.洵:诚然,确实。 C.即:走近,靠近。D.贿:财物。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即我谋(商量婚事) 爱而不见(喜欢)
B.总角之宴(欢乐) 言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
C.犹可说也(通“脱”,解脱) 静女其姝(美丽)
D.无与士耽(沉溺、迷恋) 女也不爽(差错)
【答案】A 
【解析】爱:通“薆”,隐藏、遮掩。
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③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答案】A 
【解析】①②都是介词,可译为“把”。③为动词,走到。④为动词,发展到。
4.对下列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B.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答案】B 
【解析】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B.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C.俟我于城隅 D.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答案】C 
【解析】A、B、D三项均为判断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
二、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    ,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    ,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  ),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城市管理者,   。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不仅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既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不仅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答案】D 
【解析】从语境看,“阻止”的是事情,而不是具体事物,排除B、C;从搭配看,“保障”应与“安全”搭配,排除A、C;从逻辑关系看,递进更恰当。排除A、C。故选D。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众目昭彰 乘虚而入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众目睽睽 乘其不备 当仁不让 推己及人
C.众目昭彰 乘虚而入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众目睽睽 乘其不备 当仁不让 以己度人
【答案】A 
【解析】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众目昭彰:群众的眼睛看得很清楚。结合“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为人诟病”分析,选用“众目昭彰”。乘虚而入:趁着对方空虚或疏于防范时进入。乘其不备:趁着别人没有防备时去袭击或侵害。结合“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分析,选用“乘虚而入”。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结合“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城市管理者”分析,选用“义不容辞”。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以己度人: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结合“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分析,选用“推己及人”。故选A。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B.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答案】B 
【解析】“去向、来源”语序不当,排除A、C项;“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搭配不当,逻辑关系紊乱,排除D项。故选B。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毫无疑问,文学可以抚慰人的心灵。有些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①            ,还有一些人虽然家境富裕却也依然爱好文学。只要真心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 ②              ,会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美好。真正爱好文学的人,③              ,他们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答案】
三、课内阅读
阅读《氓》全诗,完成后面的题。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三其德   德:道德
B.士也罔极   极:极限,尽头
C.淇水汤汤   汤汤:水势平静的样子
D.士贰其行   贰:不专心
【答案】D 
【解析】A.德:心意,情意。B.极:准则。C.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
11.找出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句子,并就其中一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几句诗既以桑叶起兴,引起后文女子内心感受的抒写,又运用了“比”的手法,以“斑鸠”喻年轻姑娘,抒发了女主人公的切肤之痛和深深的哀怨;以“桑葚”喻男女情爱,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自己误入情网、耽于情爱难以自拔的悔恨。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这几句中,诗人用桑树落叶起兴,引起女主人公多年贫苦生活的回顾,也有自比的含义——“其黄而陨”比喻自己被多年的苦日子磨去了青春年华,饱含着女主人公对生活的感慨和叹息。(分析其中一处即可)
12.诗中三写“淇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有三处提到淇水,首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写淇水为我们揭示了女主人公思绪的轨迹。
四、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感 旧
陆 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答案】AC 
【解析】A.“儒雅谦恭”有误,应是“豪迈洒脱”。C.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
14.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