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二)(原卷板+解析版)苏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检测(二)(原卷板+解析版)苏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6 19:55:38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检测(二)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知识(3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被西方世界理解,国人却能心领神会。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有个________的段子是这么说的: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西,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撇开戏谑的成分不谈,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无需________的宣传,也无需不厌其烦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的幸福画面中。当然,我们不必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________、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在饭桌上被亲友逼问、催婚,为了领压岁钱不停地磕头,凡此种种,都给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添上了不和谐音。因此,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陋习。(    )。有人说,不再看春晚是家庭气息淡薄的表现。其实,全家一起看电影或看网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娱乐、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已经变得更自由、更丰富。同理,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________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的烦恼……敢于拥抱新生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新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家喻户晓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千篇一律
B.家喻户晓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众口一词
C.耳熟能详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千篇一律
D.耳熟能详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众口一词
解析:选C。首先阅读文段,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结合文段的内容分析,选用“耳熟能详”。雷厉风行:像雷那样快,像风那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修饰“宣传”,结合“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的幸福画面中”分析,选用“大张旗鼓”。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侧重强调封闭,不开放。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知改进。结合“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分析可知,选用“抱残守缺”。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结合语境内容分析,修饰“祝福”,应该是讲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没有变化的祝福,选用“千篇一律”。故选C。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每一个春节的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B.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C.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D.春节的每一个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征也得到了印证。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者在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为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A项,不合逻辑,“也被印证了”被动句使用不对;B项,语序不当,“春节的每一个底色”语序不当;D项,语序不当,“春节的每一个底色”语序不当,前后叙述主体不一致,造成语言不连贯。故选C。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同时需要我们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B.同时,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具体行为
C.我们为了传统的文化生生不息,同时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D.同时,为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解析:选D。解答此类试题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从语境“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陋习”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句叙述主体应保持一致,排除A、B两项。将“同时”放到句子中间,语意不畅,排除A、C两项。故选D。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王南自幼________,20多岁,他就进入家族企业工作,展现出了惊人的经商才华,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发展得很快。王南也被称为“商界精英”。然而,不久毒品在他的生命中出现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染上毒瘾后,家人强制他跟企业脱离。对此,他毫不________,而且整日________在床上,除了吸毒,连话也不愿说。没办法,他被家人强行送到了戒毒所。
A.一路顺风   理会   蜷曲
B.一帆风顺   理会   蜷缩
C.一路顺风   理睬   蜷缩
D.一帆风顺   理睬   蜷曲
解析:选B。“一路顺风”的意思是祝愿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一帆风顺”是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第一个空应该填“一帆风顺”。“理睬”“理会”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的义项上无本质区别,属于干扰项,可以不予理会。“蜷曲”强调弯曲,“蜷缩”强调收缩,后者更合乎语境。
5.下列各项中填在横线上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
某校学生吴笑天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校长在国旗下讲话时向全校师生介绍说:“________”
A.笑天同学忝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文学领域的佼佼者。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敝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B.笑天同学忝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文学领域的佼佼者。这是他笔耕不辍的结果,也是我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C.笑天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我校学子的骄傲。这是他笔耕不辍的结果,也是敝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D.笑天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我校学子的骄傲。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我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解析:选D。A、B项中“忝获”不恰当。C项中“笔耕不辍”不恰当。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有科学家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星,确实,从结构上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星的半径约为6 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径小300公里。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不同的是,金星表面温度平均高达465摄氏度,而且浓密的云雾和二氧化碳使金星不容生命存在。为什么地球汇聚了繁衍生命的所有必要条件,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认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欧洲航天局选择了大气作为研究金星的切入点,这也正是与以往金星探测的不同之处。
答案:①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②金星却赤热炎炎又令人窒息呢(或“金星却不能繁衍生命呢”“金星不具备繁衍生命的必要条件呢”) ③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金星的大气
7.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6分)
①“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
②而倘若我们仍是宣传工匠甘心住小破房、骑电动车,则极易误导人们,认为鼓励工匠精神是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
③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
④这也显然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⑤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有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
答:                                    
答案:①③⑤②④
8.下面是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通 知
各位用户:
为确保我市十一期间用电正常,我公司决定对城区内的电路设备设施进行集中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强调如下:
维护将于2019年9月27日8时至29日16时施工。维护范围:市中区彭山路、嘉祥路、巴比伦花苑,通江精神病医院、仁和小区,柏杨西路、学堂山路。
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愧疚。请务必给予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拨打95598咨询。
市电力有限公司
答:                                    
                                    
答案:①“强调”改成“通知”或“公告”;②“施工”改成“展开”或“进行”;③“贵用户”改成“您”或“用户”“各位用户”“大家”;④“愧疚”改成“歉意”;⑤删除“务必”,语气生硬。
9.下图是2015年苏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阐述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                                    
                                    
答案:图形由拱形、球形和弧线组成,这些图案又巧妙地构成地平面,拱桥点明了大赛举办地的地域属性,代表着友谊的桥梁;乒乓球欢快跳跃的场景表现了乒乓球运动旺盛的生命力。
二、默写名句(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____。
(《季氏将伐颛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
答案:(1)不患贫而患不安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阅读鉴赏(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每小题3分)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使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
(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光明日报》2019年4月24日)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
B.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河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解析:选B。“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对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D.文章列举了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解析:选C。C项中类比错,应是对比。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强化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C.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完全失去光彩。
D.传统节日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与销蚀,而不少文学作品又使传统节日得以保存与传承。
解析:选D。A项中文学并不能直接引发人对生命本原的思考,而是要经由审美活动;B项中“文学作品”“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错误;C项“完全”过于绝对。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3分)
离 亭 燕
张 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①冷光相射。蓼屿②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 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③低亚:低垂。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篇从近景写起,词人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眼前风物,风景如画别有一番萧瑟韵味。
B.上阕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
C.“多少六朝兴废事”却“尽入渔樵闲话”,给人一种历史的兴衰沧桑之感,借景抒情。
D.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解析:选B。A项,“近景”不当,应为“远景”。C项,借景抒情不当,此处为联想。D项,“冬日的太阳”应为“秋日凄冷的太阳”。
15.“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10分)
答:                                    
                                    
                                    
                                    
解析:结合诗歌的内容“蓼屿”“荻花”“竹篱”“茅舍”,不难看出描绘的是宁静的江边人家之景。诗歌中的写景往往为抒情做铺垫,据此可以回答第二问。
答案:江岛上,蓼草、荻花掩映着村民的竹篱、茅舍,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幽美的景象。从自然景物写到人家,为下阕“渔樵闲话”做铺垫,引发作者对六朝兴衰的怅惘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20分)
幸福(节选)
莫泊桑
五年以前我到远离热闹城市的、凄凄凉凉的科西嘉去旅行。那儿没有农业,没有工业,没有艺术。那儿的人住着粗糙简陋的房子,凡是与自己的生活或者与自己家族的纠纷无关的事,都不关心。他们暴躁,好记恨,无意识地残忍凶暴,但是他们也好客,慷慨,忠诚,单纯;他们打开门欢迎每一个过路的人,哪怕是一丁点儿同情他们的表示,他们都愿意用真诚的友谊来报答。到了早上,你握住主人伸出的手告别,他一直把你送到村边。
后来,有一天在走了十个钟头的路程以后,傍晚我来到了一所孤零零的小房子跟前。接待我的那个女人已经上了年纪,态度庄严,衣衫整洁,这在当地是少见的。男的坐在一把草椅子上,立起来向我行礼,然后又坐下来,没有说一句话。他的老伴对我说:
“请您原谅他,他的耳朵现在聋了。他今年八十二岁。”
她说的是纯正的法语。我感到惊奇。
我问她:“您不是科西嘉人?”
她回答:“不是,我们是大陆上的人。不过我们住在这儿已经有五十年了。”
想到她在这个角落里度过了五十个年头,我不由得感到了不安和恐惧。一个老牧羊人回来了,大家开始吃只有一道菜的晚饭,是用土豆、肥肉和白菜放在一起熬的浓汤。
饭后,老妇人来到我跟前。即使是最听天由命的人,心灵深处也还有着好奇心,她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折磨下,问道:“您是从法国来的吗?”“是的,我出来游山玩水。”“您也许是从巴黎来的吧?”“我是从南锡来的。”
我觉着她好像非常激动。这一点我是怎样看出或者不如说是怎样感觉出来的,可就说不出来了。
她慢吞吞地跟着说了一遍:“您是从南锡来的?”
那个男的出现在门口,像所有聋子一样,脸上毫无表情。
她接着说:“没关系,他听不见。”过了几秒钟以后她又说:“这么说,您认识南锡的人了?”“当然,差不多所有的人我都认识。”“圣阿莱兹家的人认识吗?”“认识,而且很熟,他们是家父的朋友。”
她聚精会神地望着我,然后用回忆起往事时的那种低低的声音说:“对,对,我记起来了。啊!西尔蒙一家子,您认识吗?”“认识,最小的一个现在当将军了。”
这时候她激动,她苦恼,她有了我也说不清是怎样的一种强烈、神圣的混乱感情,她有了我也说不清是怎样的一种需要。因此她浑身哆嗦着说:“是的,亨利·德·西尔蒙,我知道他。他是我的弟弟。”
我大吃一惊,抬起头来望着她,猛然间我想起了一件事。
从前发生过一件轰动整个洛林贵族阶层的大事。一个年轻姑娘,又美丽,又有钱,叫苏珊娜·德·西尔蒙,被她父亲指挥的那个团里的一个轻骑兵士官带走了。这个带走团长女儿的士官,是个英俊的小伙子,虽然是农家子弟,但是穿起骑兵的蓝色短军服显得非常神气。大概是骑兵队伍经过时,她看见了他,注意了他,并且爱上了他,因为他就是她心仪的人。一天晚上,那个当兵的刚服役期满,就跟她一起不见了。到处寻找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找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得到他们的消息,大家都以为她已经死了。
没想到我却在这个阴森可怕的山谷里遇到了她。于是轮到我说了:“是的,我记起来了。您是苏珊娜小姐。”
她点了点头。泪珠从她的眼睛里滚下来。接着她朝呆坐在茅屋门口的那个老人望望,对我说:“就是他。” 我明白了她仍旧爱着他,她仍旧用迷恋的眼光望着他。
我问:“至少您过去幸福吧?”
她用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回答:“啊!是的,很幸福。他曾经使我很幸福。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凝视着她,既感到悲哀和意外,也对爱情威力之大感到惊异!这个富贵人家的姑娘跟随了这个男人,这个农民。她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农民。她接受了他的那种没有魅力、没有奢华、没有任何一种雅致考究的生活,她适应了他的简朴的习惯。她仍旧爱他。她变成了一个戴着便帽、穿着布裙子的乡下女人。她在白木桌子前,坐在草椅子上,用一只瓦盆子吃白菜、土豆加肥猪肉熬的汤。她挨着他睡在一条草垫上。
这一整夜我听着那个老兵的嘶哑鼾声,他躺在简陋的床上,身边是跟着他来到这个如此遥远地方的女人。我一边听一边想着这段离奇而简单的故事,想着这种幸福,它如此充实完美而它的要求又如此之少。
太阳出来了,我握过这一对老夫妻的手以后就动身了。
说故事的人闭上了嘴。有一个女人说:“不管怎么说,她的理想太鄙下,她的需要太粗俗,她的要求太简单。这只可能是个傻子。”另外一个女人慢吞吞地说:“有什么关系,只要她幸福。”
那边,在远远的天边,科西嘉消失在黑夜中,慢慢地回到大海里,抹去了它那巨大的身影,好像刚才是为了亲自来叙述在它岸上居住着的一对谦卑的情人的故事,才特地显露出来的。
(节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1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一段写到的“他们暴躁,好记恨,无意识地残忍凶暴”,反衬“他们也好客,慷慨,忠诚,单纯”,突出了“那儿的人”的劣根性。
B.小说中写到的“那个女人”“他的老伴”“老妇人”“富贵人家的姑娘”都是指“苏珊娜”;“那个男的”“一个轻骑兵士官”指同一个人。
C.小说运用了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故事耐人寻味。
D.小说写到“她”之所以“聚精会神地望着我”,是因为“她”得知“我”是从南锡来的,差不多所有的南锡人,包括圣阿莱兹家的人“我”都认识。
解析:选B。A项“突出了‘那儿的人’的劣根性”言过其实,应主要是“突出了‘那儿的人’的好客,慷慨,忠诚,单纯”。C项小说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分析不够全面,“她”之所以“聚精会神地望着我”,还因为想要打听“西尔蒙一家子”的事。
17.小说插叙“从前……大家都以为她已经死了”一段,其作用是什么?(9分)
答:                                    
                                    
答案:①从内容上说,插叙这一段,交代苏珊娜和轻骑兵士官两个人的形象特征及身份地位,苏珊娜爱上轻骑兵士官的原因及经过,说明苏珊娜爱上轻骑兵士官合情合理且顺理成章。②从结构上说,插叙这一段,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它既承接上文中关于“老妇人”和“男的”“老牧羊人”等内容,又开启了下文“我”记起“苏珊娜小姐”、讲述苏珊娜与“那个老兵”的爱情故事等情节。③从手法上说,插叙最后写到苏珊娜和轻骑兵士官两人下落不明,造成悬念,给人扑朔迷离之感,使两人的爱情故事平添传奇色彩。
18.这篇小说的标题是“幸福”,请结合文中人物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8分)
答:                                    
                                    
答案:(示例)苏珊娜与轻骑兵士官纯真的爱情告诉我们:①幸福不是靠魅力的影响来酿造,不是靠拥有富贵奢华的生活来建立,不是靠讲究雅致来铸就。②幸福就是能和自己喜欢、能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人在一起。③夫妻之间,只要过得充实、快乐、和谐、温馨,即便身处艰苦寂寞的生存环境,住着粗糙简陋的房子,生活得很简单、很简朴、很清苦,甚至委屈了自己的身份,也是非常幸福的。④只要彼此忠诚,彼此谦卑,彼此恩爱,就是幸福。⑤只要忠贞不渝,彼此坚守,白头偕老,就是幸福。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性美是天然的璞玉,不事雕琢而有朴素的美丽。在平常人的平凡生活中,不乏人性的美丽,只要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就会发现人性的光辉。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谁对你产生过深刻影响?又有谁给了你人生的启示?
请以“人性的光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肖像、动作或心理描写等,凸显人物个性。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文题中的“人性”应指人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光辉”应指“闪烁耀眼的光”。“人性的光辉”这一文题的写作,完篇易而出彩难矣。难在何处?难在个性,难在深度。“个性”从何而来?个性一来自独特的素材,二来自独到的视角。“深度”从何而来?要透过人的立身行事,映照出其合“情”合“理”之处,洞察出其“正常的感情和理性”的必然性,从而彰显出其“人性”的闪光度。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说,可以将人的“本性”置于“特定的处境”之中加以表现和审查。只有将“人的本性”和“特定的处境”的反差拉大,“人性”才会彰显得越明显,越充分,剖析得越清晰,越分明。







PAGE



10









单元综合检测(二)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知识(3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被西方世界理解,国人却能心领神会。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有个________的段子是这么说的: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西,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撇开戏谑的成分不谈,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无需________的宣传,也无需不厌其烦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的幸福画面中。当然,我们不必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________、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在饭桌上被亲友逼问、催婚,为了领压岁钱不停地磕头,凡此种种,都给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添上了不和谐音。因此,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陋习。(    )。有人说,不再看春晚是家庭气息淡薄的表现。其实,全家一起看电影或看网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娱乐、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已经变得更自由、更丰富。同理,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________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的烦恼……敢于拥抱新生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新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家喻户晓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千篇一律
B.家喻户晓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众口一词
C.耳熟能详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千篇一律
D.耳熟能详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众口一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每一个春节的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B.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C.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D.春节的每一个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征也得到了印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同时需要我们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B.同时,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具体行为
C.我们为了传统的文化生生不息,同时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D.同时,为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王南自幼________,20多岁,他就进入家族企业工作,展现出了惊人的经商才华,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发展得很快。王南也被称为“商界精英”。然而,不久毒品在他的生命中出现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染上毒瘾后,家人强制他跟企业脱离。对此,他毫不________,而且整日________在床上,除了吸毒,连话也不愿说。没办法,他被家人强行送到了戒毒所。
A.一路顺风   理会   蜷曲
B.一帆风顺   理会   蜷缩
C.一路顺风   理睬   蜷缩
D.一帆风顺   理睬   蜷曲
5.下列各项中填在横线上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
某校学生吴笑天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校长在国旗下讲话时向全校师生介绍说:“________”
A.笑天同学忝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文学领域的佼佼者。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敝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B.笑天同学忝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文学领域的佼佼者。这是他笔耕不辍的结果,也是我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C.笑天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我校学子的骄傲。这是他笔耕不辍的结果,也是敝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D.笑天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我校学子的骄傲。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我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有科学家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星,确实,从结构上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星的半径约为6 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径小300公里。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不同的是,金星表面温度平均高达465摄氏度,而且浓密的云雾和二氧化碳使金星不容生命存在。为什么地球汇聚了繁衍生命的所有必要条件,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认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欧洲航天局选择了大气作为研究金星的切入点,这也正是与以往金星探测的不同之处。
7.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6分)
①“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
②而倘若我们仍是宣传工匠甘心住小破房、骑电动车,则极易误导人们,认为鼓励工匠精神是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
③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
④这也显然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⑤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有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
答:                                    
8.下面是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通 知
各位用户:
为确保我市十一期间用电正常,我公司决定对城区内的电路设备设施进行集中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强调如下:
维护将于2019年9月27日8时至29日16时施工。维护范围:市中区彭山路、嘉祥路、巴比伦花苑,通江精神病医院、仁和小区,柏杨西路、学堂山路。
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愧疚。请务必给予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拨打95598咨询。
市电力有限公司
答:                                    
                                    
9.下图是2015年苏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阐述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                                    
                                    
二、默写名句(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____。
(《季氏将伐颛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
三、阅读鉴赏(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每小题3分)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使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
(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
《光明日报》2019年4月24日)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
B.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河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对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D.文章列举了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强化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C.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完全失去光彩。
D.传统节日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与销蚀,而不少文学作品又使传统节日得以保存与传承。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3分)
离 亭 燕
张 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①冷光相射。蓼屿②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 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③低亚:低垂。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篇从近景写起,词人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眼前风物,风景如画别有一番萧瑟韵味。
B.上阕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
C.“多少六朝兴废事”却“尽入渔樵闲话”,给人一种历史的兴衰沧桑之感,借景抒情。
D.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15.“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10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20分)
幸福(节选)
莫泊桑
五年以前我到远离热闹城市的、凄凄凉凉的科西嘉去旅行。那儿没有农业,没有工业,没有艺术。那儿的人住着粗糙简陋的房子,凡是与自己的生活或者与自己家族的纠纷无关的事,都不关心。他们暴躁,好记恨,无意识地残忍凶暴,但是他们也好客,慷慨,忠诚,单纯;他们打开门欢迎每一个过路的人,哪怕是一丁点儿同情他们的表示,他们都愿意用真诚的友谊来报答。到了早上,你握住主人伸出的手告别,他一直把你送到村边。
后来,有一天在走了十个钟头的路程以后,傍晚我来到了一所孤零零的小房子跟前。接待我的那个女人已经上了年纪,态度庄严,衣衫整洁,这在当地是少见的。男的坐在一把草椅子上,立起来向我行礼,然后又坐下来,没有说一句话。他的老伴对我说:
“请您原谅他,他的耳朵现在聋了。他今年八十二岁。”
她说的是纯正的法语。我感到惊奇。
我问她:“您不是科西嘉人?”
她回答:“不是,我们是大陆上的人。不过我们住在这儿已经有五十年了。”
想到她在这个角落里度过了五十个年头,我不由得感到了不安和恐惧。一个老牧羊人回来了,大家开始吃只有一道菜的晚饭,是用土豆、肥肉和白菜放在一起熬的浓汤。
饭后,老妇人来到我跟前。即使是最听天由命的人,心灵深处也还有着好奇心,她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折磨下,问道:“您是从法国来的吗?”“是的,我出来游山玩水。”“您也许是从巴黎来的吧?”“我是从南锡来的。”
我觉着她好像非常激动。这一点我是怎样看出或者不如说是怎样感觉出来的,可就说不出来了。
她慢吞吞地跟着说了一遍:“您是从南锡来的?”
那个男的出现在门口,像所有聋子一样,脸上毫无表情。
她接着说:“没关系,他听不见。”过了几秒钟以后她又说:“这么说,您认识南锡的人了?”“当然,差不多所有的人我都认识。”“圣阿莱兹家的人认识吗?”“认识,而且很熟,他们是家父的朋友。”
她聚精会神地望着我,然后用回忆起往事时的那种低低的声音说:“对,对,我记起来了。啊!西尔蒙一家子,您认识吗?”“认识,最小的一个现在当将军了。”
这时候她激动,她苦恼,她有了我也说不清是怎样的一种强烈、神圣的混乱感情,她有了我也说不清是怎样的一种需要。因此她浑身哆嗦着说:“是的,亨利·德·西尔蒙,我知道他。他是我的弟弟。”
我大吃一惊,抬起头来望着她,猛然间我想起了一件事。
从前发生过一件轰动整个洛林贵族阶层的大事。一个年轻姑娘,又美丽,又有钱,叫苏珊娜·德·西尔蒙,被她父亲指挥的那个团里的一个轻骑兵士官带走了。这个带走团长女儿的士官,是个英俊的小伙子,虽然是农家子弟,但是穿起骑兵的蓝色短军服显得非常神气。大概是骑兵队伍经过时,她看见了他,注意了他,并且爱上了他,因为他就是她心仪的人。一天晚上,那个当兵的刚服役期满,就跟她一起不见了。到处寻找他们,但是没有能够找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得到他们的消息,大家都以为她已经死了。
没想到我却在这个阴森可怕的山谷里遇到了她。于是轮到我说了:“是的,我记起来了。您是苏珊娜小姐。”
她点了点头。泪珠从她的眼睛里滚下来。接着她朝呆坐在茅屋门口的那个老人望望,对我说:“就是他。” 我明白了她仍旧爱着他,她仍旧用迷恋的眼光望着他。
我问:“至少您过去幸福吧?”
她用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回答:“啊!是的,很幸福。他曾经使我很幸福。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凝视着她,既感到悲哀和意外,也对爱情威力之大感到惊异!这个富贵人家的姑娘跟随了这个男人,这个农民。她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农民。她接受了他的那种没有魅力、没有奢华、没有任何一种雅致考究的生活,她适应了他的简朴的习惯。她仍旧爱他。她变成了一个戴着便帽、穿着布裙子的乡下女人。她在白木桌子前,坐在草椅子上,用一只瓦盆子吃白菜、土豆加肥猪肉熬的汤。她挨着他睡在一条草垫上。
这一整夜我听着那个老兵的嘶哑鼾声,他躺在简陋的床上,身边是跟着他来到这个如此遥远地方的女人。我一边听一边想着这段离奇而简单的故事,想着这种幸福,它如此充实完美而它的要求又如此之少。
太阳出来了,我握过这一对老夫妻的手以后就动身了。
说故事的人闭上了嘴。有一个女人说:“不管怎么说,她的理想太鄙下,她的需要太粗俗,她的要求太简单。这只可能是个傻子。”另外一个女人慢吞吞地说:“有什么关系,只要她幸福。”
那边,在远远的天边,科西嘉消失在黑夜中,慢慢地回到大海里,抹去了它那巨大的身影,好像刚才是为了亲自来叙述在它岸上居住着的一对谦卑的情人的故事,才特地显露出来的。
(节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1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一段写到的“他们暴躁,好记恨,无意识地残忍凶暴”,反衬“他们也好客,慷慨,忠诚,单纯”,突出了“那儿的人”的劣根性。
B.小说中写到的“那个女人”“他的老伴”“老妇人”“富贵人家的姑娘”都是指“苏珊娜”;“那个男的”“一个轻骑兵士官”指同一个人。
C.小说运用了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故事耐人寻味。
D.小说写到“她”之所以“聚精会神地望着我”,是因为“她”得知“我”是从南锡来的,差不多所有的南锡人,包括圣阿莱兹家的人“我”都认识。
17.小说插叙“从前……大家都以为她已经死了”一段,其作用是什么?(9分)
答:                                    
                                    
18.这篇小说的标题是“幸福”,请结合文中人物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8分)
答: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性美是天然的璞玉,不事雕琢而有朴素的美丽。在平常人的平凡生活中,不乏人性的美丽,只要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就会发现人性的光辉。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谁对你产生过深刻影响?又有谁给了你人生的启示?
请以“人性的光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肖像、动作或心理描写等,凸显人物个性。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PAG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