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练:朝花夕拾专项训练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练:朝花夕拾专项训练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6 21: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朝花夕拾》
专项训练卷·一
计划用时:12分钟 题量:4题 满分:10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河北邯郸市中考二模)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回答各题。(3分)
《朝花夕拾》的《琐记》中,写“我”和小伙伴最愿意在衍太太家里或她家四近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好;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孩子们碰伤后决不埋怨,而是给孩子们擦药。(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朝花夕拾》有关的文学常识。
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早就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轻,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孩子们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她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伤口上。
以上两方面揭示了“我”和小伙伴最愿意在衍太太家里或她家四近玩的原因。

2、(2018·四川初三期中)对名著分析不正确的是( )(2分)
A.《朝花夕拾》是1926年鲁迅先生先后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B.《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C.鲁迅,原名周建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小说有《朝花夕拾》《呐喊》,散文诗集有《野草》。
D.《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答案】 C
【解析】 C项有误,鲁迅,原名周树人,《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不是小说。

3、(2016·广西南宁十八中初三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小说集。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狗·猫·鼠》等篇目都出自《朝花夕拾》。
C.《朝花夕拾》十篇文章中,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
D.《五猖会》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忌自己心理时的无奈与厌烦。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A项表述错误,《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4、(河北省2019届九年级毕业生模拟大联考)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后面小题。(3分)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结合具体文章,写出一处能
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案】 温馨的回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
景;②《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③《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②《五猖
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③《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较多,温馨的场景是一些体现童真的地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理性批判的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专项训练卷·二
计划用时:15分钟 题量:4题 满分:11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7·江苏初三月考)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既有温馨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B.《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作者对阿长的憎恨。
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既讽刺庸医,也批评封建主义的孝道,表明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态度。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朝花夕拾》中的《琐记》中提及。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B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对阿长的怀恋。

2、(2018·天津初三月考)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全书由《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五猖会》等十篇文章组成。
B.《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C.《朝花夕拾》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性格特点是迷信、不拘小节、朴实。
D.《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 。
【答案】 A
【解析】 A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鲁迅的散文《风筝》选自《鲁迅全集》的《野草》散文诗集。

3、(2019·河北唐山市丰南区中考一模)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回答后面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①文段选自_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 。(2分)
【答案】 《朝花夕拾》 鲁迅。
【解析】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②文中的“他”指的是 _____ ,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答案】 范爱农 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潦倒
【解析】 本题要注意分析文段的内容来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内容分析人物的形象。

4、【2017·天津卷】 名著阅读(3分)
23.走入《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的矿
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3分)
【答案】 南京的矿路学堂毕业后选择去日本仙台学习,因为他在矿路学堂学习时对新学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又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决定弃医学文,因为在那里他受
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
的迫切。
【解析】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 散文集。南京的矿路学堂
毕业后选择去日本仙台学习,因为他在矿路学堂学习时对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又觉得
所学无用武之地。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决定弃医学文,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
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解答名著阅读题,
平时要认真阅读课标规定的名著,记住名著的作者及内容、人物等相关情节。


专项训练卷·三
计划用时:15分钟 题量:5题 满分:10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初三期中)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的《朝花夕拾》不全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式的孝道。
B.《朝花夕拾》的序言《小引》采用散文式的笔法介绍了全书的内容、写作过程以及书名的含义等。
C.《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答案】 D
【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D项《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

2、(2018·山西初三期中)下面对《朝花夕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原书名《旧事重提》,以散文的形式写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五猖会》写的都是鲁迅的童年生活。
C.《朝花夕拾》塑造了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
D.《五猖会》中父亲强迫背书,给年幼的“我”留下心理阴影,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答案】 B
【解析】 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中文学内容的掌握。此类题重点考察的是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和对整个文章篇幅的了解。《藤野先生》写的是鲁迅先生青年时期的生活,而非童年时期。故答案为B。

3、【2019·天津南开区三模】名著阅读(2分)
鲁迅先生在《________》一文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书写了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真切同情与怀念。该文收录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_。
【答案】 范爱农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解析】 (1)《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藤野先生》——记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遭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深情的怀念。

4、【2019·天津南开区初三】名著阅读(2分)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阅读《朝花夕拾》,我们认识了出身低微又充满爱心的保姆A______,也让我们从B______身上,学到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答案】 A阿长(或长妈妈) B藤野先生
【解析】 阅读《朝花夕拾》,我们认识了保姆阿长,也让我们从藤野先生身上,学到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5、(2017·湖南初三期中)下面有关名著《期花夕拾》的说明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写的虽然大多是旧的书塾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凸显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如家庭怎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等等。
B.读经典作品有利于文化积累,如《朝花夕拾》在当代中国,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法国,普希金的作品在俄罗斯,已成为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象征。
C.《朝花夕拾》这个小说集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D.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如《朝花夕拾》虽然反映的生活场景与我们的时代不同,但它对童年经历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这是对《朝花夕拾》的考查。 A项表述不完全准确,《朝花夕拾》在凸显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的同事,也包含着理性的批判;B项莎士比亚是英国作家;C项《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专项训练卷·四
计划用时:15分钟 题量:4题 满分:11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8·广东初三期中)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所作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
B.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D.《朝花夕拾》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不多,最突出的是长妈妈,刻画了一个文化水平低但善良、质朴的农村妇女形象。
【答案】 A
【解析】 A“小说”错误。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于1926年所作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2、【2019·天津宝坻区初三】 (题文)文学名著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
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 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2)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2分)
【答案】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解析】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有关的作者、重要情节和主题。

3、【2019·湖南邵阳卷】 名著阅读。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又放走,直到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牌气相同。
(1)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____________》(作品名称) (1分)
【答案】 猫·狗·鼠
【解析】 题考查名著基础知识。解答此题,要根据语段内容判断出处,再结合题目要求作答。这段话是出自鲁迅先生《狗?猫?鼠》中对猫的描写。
(2)结合作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分)
【答案】 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解析】 题考查名著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原著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作答。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所创作,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4、(2019·湖南初三期中)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朝花夕拾》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B.《朝花夕拾》是鲁迅最富生活情趣的作品,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中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C.《〈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如《无常》,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答案】 C
【解析】 A.错误,《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B.错误,《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从童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D.错误,写人记事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故选C。


专项训练卷·五
计划用时:18分钟 题量:3题 满分:19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8·河南初三期末)(题文)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章。请你写出一句话的书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2)下面是某同学读《朝花夕拾》的感受,请你在横线上补充相关内容。(3分)
读《朝花夕拾》,我认识了严谨治学的老师____;读《朝花夕拾》,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过的____和三味书屋;读《朝花夕拾》,我从阿长身上感受到了____的关好品质;读《朝花夕拾》,我感受到了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怀。
【答案】 藤野先生 百草园 善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

2、(2018·沭阳县怀文中学初三单元测试)回忆《朝花夕拾》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体裁)集,共10篇。最初在《 》发表时,原题是《 》。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目前,我们已经学过课文是 ,请再写出另外一篇的篇名《________》。(5分)
【答案】回忆散文 莽原 旧事重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2)作者为什么将《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2分)
【答案】 旧事重提,没有朝花夕拾更委婉,前者过于直白,缺少文采。
(3)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结合内容简要作答。(3分)
【答案】示例: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鲁迅是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经》,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小动物,为了隐鼠仇猫,和阿长闹意见,表现得爱憎分明,充满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画绣像,为了看五猖会无奈背书,显得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理解。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2018·湖南衡阳卷】 名著阅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2分)
【答案】 朝花夕拾 阿长(长妈妈)
【解析】 此题对名著《朝花夕拾》阅读的考查。 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本题解答依据文本内容推断出名著——《朝花夕拾》,再依据识记的常识知识作答即可。
(2)关于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
“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百自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答案】 B
【解析】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借此表达的是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无常》中借“无常”这个形象,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据此,答案为B。


专项训练卷·六
计划用时:15分钟 题量:3题 满分:13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右玉县二中初三月考)阅读《朝花夕拾》,回答下列小题。
13.《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①________________,又如《②_______________》中的③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寿镜吾 藤野先生 藤野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给作者留下印象的是自己的开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任选《朝花夕拾》中一篇文章和其中的一个人物可完成第二空和第三空。此两空不设统一答案。
1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B.《朝花夕拾》中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
C.《父亲的病》《社戏》《琐记》《藤野先生》均选自《朝花夕拾》。
D.《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答案】 C
【解析】 《社戏》不出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有《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故答案选C。

2、(2017·南通市八一中学初三期中)《朝花夕拾》是教材推荐给大家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散文集,喜欢当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问题。
(1)《朝花夕拾》又名__________,作者______。(2分)
【答案】 《旧事重提》 鲁迅
(2)“美女蛇”“卧冰求鲤”在《朝花夕拾》中分别与文章《_________》和《______》有关。(2分)
【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十四孝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主要考查对鲁迅作品的阅读理解。

3、【2018·湖南湘西卷】 名著阅读(4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作者)写的散文《________________》,它是散文集《_________》中的一篇,这是作者“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一部__ __性散文集。
【答案】 (1). 鲁迅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朝花夕拾 (4). 回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本题解答依据文本内容推断出名著——《朝花夕拾》,再依据识记的常识知识作答即可。


专项训练卷·七
计划用时:20分钟 题量:3题 满分:15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江苏淮安卷】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 “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①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山海经》 《天演论》
【解析】 此题考查的名著的知识积累。(1)选段(一)提及的书是《山海经》,选段(二)提及的书是《天演论》。
②《朝花夕抬》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那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解析】 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③“写作”是鲁迅和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生转折点,请分别概述他们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③鲁迅:1他在日本的时候,作为在日本人眼里弱小的中国人被高度歧视。国外留学生看不起中国学生,认为屮国人考到60分就不是自己的本事,认为藤野给鲁迅泄题。2当他看到一部关于中国人被斩首的幻灯片的时候,发现中国人看日本人杀给俄国人做奸细的中国人时拍乎称快、表情麻木,意识到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才能真真正正的救国。于是他决定回国弃医从文,文学救国。
保尔:1.身体原因: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2.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重新回到革命工作的队伍中去。
【解析】 鲁迅走上写作之路的原因:在仙台,他强烈地感到弱国子民的自卑,即便那里有一个特别关爱他的老师藤野先生,他也还是会发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的感叹。再加上“看电影事件”,他从日俄战争中杀中国人的场景中敏感地意识到中国人的愚昧无知,他感到中国国民精神上的麻木是比身体上的病疾更为可怕的劣根,这劣根是非得靠文学才能医治的顽疾。保尔走上写作之路的原因:由于神经遭受破害,导致自己下肢瘫痪,双目失明。但他还是用他仅有的一点点儿生命写成了一部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对于保尔来说,能写成这本书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因为他只读过三年书。以前写文章,总有几十处修辞有问题,但经过几年的大量阅读书籍,完成了一个对于他来说的奇迹。这一本书发表以后,他的生命又重新燃烧起来了。

2、【2017·浙江义乌卷】 名著阅读。(2分)
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____)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这是鲁迅的小说《故乡》所揭示的主题,此小说出自小说集《呐喊》。

3、(2017·安徽初三期中)(题文)《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_____ 集,原名_______,《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读《朝花夕拾》 ,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 _____(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_________。(4分)
【答案】 回忆性散文 旧事重提 百草园 无常
【解析】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记死背硬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专项训练卷·八
计划用时:20分钟 题量:3题 满分:16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新疆初三期中)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 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朝花夕拾》原名为 。(2分)
【答案】 温馨的回忆 《旧事重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2)《五猖会》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 文章主要描写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而没有具体写东关五猖会的盛况。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与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扫兴痛苦的感受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
【解析】 《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2、(2017·内蒙古初三期中)名著阅读
18.《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________》,是作者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部_______(体裁)集。(2分)
【答案】 旧事重提 散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学常识是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的知识,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
19.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__________里玩耍;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地收集绘图书籍兴趣的图是_________?;读《朝花夕拾》,我懂得了“?_______?”的孝道故事的残酷与虚伪。(3分)
【答案】 百草园 《山海经》 卧冰求鲤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这是对《朝花夕拾》的考查,《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根据提示写出文章的名字或情节即可。

3、【2019·重庆A卷】 名著阅读
⑴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2分)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 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 ,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里。
【答案】 迎神赛会 五猖会
【解析】 考查学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理解。(1)题中,从“生重病”“扮犯人“等词语中可看出所选篇目为《五猖会》。那么“盛事”就是迎神赛会。
⑵《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案】 示例:《父亲的病》中,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父亲,表现出她的迷信与愚昧。 或:《琐记》:衍太太怂恿我们在冬天吃冰,打旋子以及怂恿“我” 私拿母亲的钱并散播流言,表现出她的虚伪、阴险。(或:狡诈、心术不正)
【解析】 (2)题中衍太太的形象主要表现在表里不一、用心阴险、狡猾奸诈等。 结合其体事例分析即可。 如,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 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专项训练卷·九
计划用时:18分钟 题量:2题 满分:16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湖南初三期中)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2分)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朝花夕拾》,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 第(1)题中《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呐喊》。
(2)《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散文提到谋死隐鼠一事,你知道鲁迅的隐鼠究竟是怎么死的吗?写谋死隐鼠的是哪篇文章呢?(2分)
【答案】 被阿长踩死的,出自《狗·猫·鼠》。
【解析】 第(2)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朝花夕拾》中《狗·猫·鼠》一文中提到鲁迅最喜欢的隐鼠是被长妈妈不小心踩死的。

2、(2018·山东初三期末)本学期,你一定进行了许多整本书阅读活动。大家读完《朝花夕拾》后,班级要开展一次“走近《朝花夕拾》,解读鲁迅情怀”的阅读展示活动,请你根据提示设计阅读分享要点,展示自己独特阅读感受。
走近整本书《朝花夕拾》分享要点设计:
⑴(难忘那人,那段曾经的往事)
请从书中选一位对鲁迅先生影响较大的人,把他曾经的故事概述一二。(3分)
【答案】 示例:阿长是鲁迅童年生活中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曾几次被鲁迅写入作品中。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不但对她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而且通过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描绘了她的性格。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如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
【解析】 《朝花夕拾》 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父亲、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的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可根据你自己的阅读积累,从书中选一位对鲁迅先生影响较大的人,然后概括其故事情节即可。如关于寿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他“极方正、质朴、博学”。他教学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旧式读书人讲师道尊严,对学生不大亲切,自己不懂的,不愿意回答的,或者不屑于讲的,就把脸一沉,不理睬学生的提问。另一面,寿镜吾并不是一个怎样严厉的先生,上起课来虽然枯燥,他还是比较放任小童找个借口休息玩耍,而持之有度。他不那么死板,会当着孩子面独自大声的吟诵有趣的课外书。
⑵(不喜那人,那段难忘的故事)
请从书中选一位鲁迅先生曾经遭遇的不光彩的小人物,并概述其一主要事件。(2分)
【答案】 示例:衍太太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还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解析】 注意审好题干。要求“选一位鲁迅先生曾经遭遇的不光彩的小人物”,所以要根据自己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选出这类人物。如衍太太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她还鼓励孩子们比赛“打旋子”,还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当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来时,马上就会变换口吻说道,“你看,不是跌倒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们不要旋。不要旋……”
⑶(读完《朝花夕拾》,解读先生情怀)
读完此书,说说你眼中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2分)
【答案】 示例:通过《朝花夕拾》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质朴纯真又善良的人,正如朝花夕拾里面的阿长一样,保持着孩子的最纯真的思想。
【解析】 要根据原著的情节内容去分析鲁迅的形象特征。如鲁迅是一个有血有肉、天真烂漫的平凡人。曾经,他只是一个天真无知的孩童。他渴慕着拥有绘图的《山海经》之类的图画书;他盼望着“迎神赛会”之类的节日,为那“活无常”着迷;他无言的反抗着父亲的专制。他也曾无知的任由可恶的衍太太摆布;他也曾因怜惜一直隐鼠而引咎于猫和长妈妈;他也曾厌恶死板、乏味、枯燥的“三味书屋”向往自由自在的百草园。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为了父亲的病,小小年纪的他和庸医周旋了两整年,拼了命的搜寻千奇百怪的药引,进而立志学医救赎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事过多年,他还在为自己因受衍太太的蛊惑而使父亲不能安静的死去而自责。他是一个感恩的学生。多年以后,他还能够清楚地忆及恩师藤野先生的相貌——“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和他“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他也忘不了老师为自己修改讲义和解剖图的情形,甚至保存收藏了当年的讲义。对于藤野先生,他始终怀有想念与感激,正是那份想念与感激给他无穷的力量鼓励他勇敢前行。他是一个忠实的朋友。他忘不了与范爱龙交往的点点滴滴。在自身难保的时候他毅然记挂着自己的挚友,为他的死深感惋惜却又爱莫能助。


专项训练卷·十
计划用时:15分钟 题量:2题 满分:10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重庆B卷】 名著阅读(3分)
《朝花夕拾》里除了有对人和事的领扬,还有冷静的批判。请从《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举出一例,指出作者批判的内容。
【答案】 示例:《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于“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引起强烈反感,他用此来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的悲惨处境。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本题根据要求举出一例,指出作者批判的内容即可。 如《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制。

2、(2016·江苏初三单元测试)(题文)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从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朝花夕拾·猫鼠狗》中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2分)
【答案】 一次,动物们要开会议事,让狗去请大象。结果狗将猫当成了大象请来了,受到动物们的嗤笑。从此,狗和猫就成了仇家。(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2) 《朝花夕拾》中少年时的“我”性格鲜明,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我”的特点。(不少于三点)(3分)
【答案】 热爱自然,如百草园的生活;厌倦旧的教育方式(内容、制度等),如三味书屋的生活、怕背《鉴略》等;富有爱心、善良、有正义感,如对长妈妈态度的变化、对猫的厌恶、对隐鼠的同情等。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解题方略: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此题解答时对阅读的要求比较高,否则推荐理由就没法解答。推荐理由一般可可简要概括书籍内容或艺术特色,也可谈自己的读后收获或体会,可个性表达。此题考查的是《朝花夕拾》。

2、(2017·天津中考模拟)(2分)
《朝花夕拾》中描写寿镜吾老先生的文章是(___________)。
《朝花夕拾 》中描写的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朋友是(_________)。
【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范爱农
【解析】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和原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专项训练卷·十一
计划用时:15分钟 题量:2题 满分:12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初三月考)名著填空。
①《朝花夕拾》的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是一部回忆性_______集,原名《______________》,后改名为《朝花夕拾》。书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5分)
【答案】 鲁迅 周树人 散文 旧事重提 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在晚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解析】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原名周树人)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书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②《朝花夕拾》的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____)(2分)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答案】 D
【解析】 《狗·猫·鼠》中提到鲁迅有一只心爱的隐鼠,然而有次爬到长妈妈腿上,被长妈妈不小心弄死了,长妈妈不好意思承认,就说隐鼠被隔壁家的猫给吃了,于是造成了鲁迅最开始的的仇猫情绪;
《五猖会》中提到“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二十四孝图》中有:“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故选D。
③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3分)
【答案】 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解析】 结合原文内容: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回答即可。

2、【2019·重庆九龙坡区十校联合模拟】 名著阅读:(2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文段中所写到的情节是:_ _____
【答案】 《朝花夕拾》 我急于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鉴略》。
【解析】 《五猖会》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当中。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专项训练卷·十二
计划用时:15分钟 题量:2题 满分:10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8·天津初三期末)(二)名著阅读
25.下面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 10 篇。
B.《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
常》《琐记》。
C.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中的“他”是寿镜吾先生。
E.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答案】 B D
【解析】 B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应该是《无常》和《五猖会》。《琐记》错。D“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这句话中的“他”应该是藤野先生,而不是“寿镜吾先生”。
26.下面文字节选自潘旭澜《《朝花夕拾》的艺术》一文。请你结合作品中有关“阿长”的具体内容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3分)
《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使我想起中国史传文学中“不虚美”“不隐恶”的主张。我认为,这既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与现实主义精神相通的。《朝花夕拾》
不是史传文学,但作为写真人实事的散文,这样来写人物,无疑是应该肯定的,而且,对于文学创作中,描写较为复杂的性格,避免将人物简羊化、绝对化也是有益的经验。
【答案】 《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是一个租俗、愚味的封建妇女,但她的身上同时也闪耀着善良的光辉,在《狗·猫·鼠》里已先写了她踏死“我”心爱的隐鼠。到《阿长与<山海经>》,又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写她。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夏天睡觉又在上写“大”字,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这些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写出阿长的粗俗。接着写她元旦清早给“我”的磨难。这些“古怪的仪式”虽然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但因“烦项之至”“非常麻烦”,使“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再来,写她讲“长毛”的故事,更进一步写出了阿长的愚昧。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她虽然根本不知道(山海经》是什么,,但她却在她告假回来时,一见面就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件事,充分表现了她善良、真诚、热爱和关心孩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答此题既要结合原作品中的内容,又要联系所给的潘旭澜文章中的一段文字。从情节和描写来谈论阿长的性格特征,从所给材料分析阿长性格塑造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2、(2018·浙江初三期中)名著阅读。
(1)下列不属于《朝花夕拾》中提到的人物是( )(2分)
A.藤野先生 B.范爱农 C.衍太太 D.朱自清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这是对《朝花夕拾》的考查。第(1)小题中“朱自清”不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2)《朝花夕拾》一共有10篇回忆性文章,请任选一篇,说说该文的主要内容。(80字以内)(3分)
【答案】 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作品内容的概括能力。《朝花夕拾》中共有十篇散文,就其中一篇介绍主要内容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


专项训练卷·十三
计划用时:12分钟 题量:2题 满分:10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重庆二模】 名著阅读。
(任务一)根据提示写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名称。(3分)
(1)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________)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________)
(3)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________)
【答案】 (1)长妈妈 (2)寿镜吾 (3)藤野先生
【解析】 (1)本段人物描写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人物是阿长或长妈妈; (2)本段人物描写节选自《草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物是老师寿镜吾; (3)本段人物描写节选自《藤野先生》,人物是教授鲁迅医学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
(任务二)
(4)下面对《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_____)(2分)
A.《狗·猫·鼠》是由对“正人君子”的攻击项发,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论语》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判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父亲强迫背诵的是《鉴略》。

2、(2018·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三月考)(题文)名著阅读。(5分)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原名为《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呐喊》、《故事新编》。七年级上册我们还学过课文________也选自《朝花夕拾》。
【答案】 旧事重提 鲁迅 豫才 《彷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为《旧事重提》,作者是鲁迅,字豫才。代表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散文,出自《朝花夕拾》。


专项训练卷·十四
计划用时:15分钟 题量:3题 满分:9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8·福建初三期末)走入《朝花夕拾》:文学兴趣小组邀请你参加“探求鲁迅救国救民真理的思想轨迹”的活动,你会联想到《朝花夕拾》的哪些文章?尝试联系这些作品,梳理鲁迅对真理的探求与追求救国之道时的心路历程。(3分)
【答案】 联想到《琐记》、《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文章。《琐记》: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父亲的病》:写鲁迅决定学医救国。《藤野先生》是写鲁迅决定弃医从文。《范爱农》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只要答出两篇作品并写出心路历程即可得满分)
【解析】 一问,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二问,可根据鲁迅的重要作品来分析鲁迅对真理的探求与追求救国之道时的心路历程。如《藤野先生》中,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要有观点并列举文章内容作为依据。

2、【2019·重庆三模】 名著阅读(3分)
鲁迅的《朝花夕拾》回忆了以前的人和事,也夹杂一些讥讽和议论。文中写道,“我”十来岁时是仇猫的,因为①______,《五猖会》中迎神赛会时父亲让我背《②______》的痛苦,让“我”记忆犹新;“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形象深受民众喜爱,是因为③________。
【答案】 它吃了“我”饲养的隐鼠 鉴略 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或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解析】 ①《狗?猫?鼠》——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②《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③《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作者描绘这个“无常”是“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形象深受民众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

3、【2019·河北邯郸市中考二模】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回答各题。(3分)
16.《朝花夕拾》的《琐记》中,写“我”和小伙伴最愿意在衍太太家里或她家四近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好;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孩子们碰伤后决不埋怨,而是给孩子们擦药。(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朝花夕拾》有关的文学常识。《琐记》中写到“她表面上对别家的孩子好,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暗地里却怂恿他们干坏事。对自己的儿子要求却十分严格”,另外还写到孩子们碰伤后决不埋怨,而是给孩子们擦药。以上两方面揭示了“我”和小伙伴最愿意在衍太太家里或她家四近玩的原因。


专项训练卷·十五
计划用时:16分钟 题量:4题 满分:13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7·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初三期中)《朝花夕拾》中的这组散文是作者________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在本册书中学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出自这部散文集,请你再列举出《朝花夕拾》中其他任意两篇文章来: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鲁迅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主要考查对鲁迅作品的阅读理解。

2、(2018·福建初三月考)(题文)名著阅读。
31.(小题1)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2分)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
【答案】 A
【解析】 A项不属于《朝花夕拾》。《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32.(小题2)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1分)
【答案】 《狗?猫?鼠》
【解析】 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狗?猫?鼠》是写“宠物”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或事物的名字。

3、(2018·北京中关村中学初三期中) 有人曾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评价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请结合《朝花夕拾》某些篇目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 示例:《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回忆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很好地体现了“温馨的回忆”。《二十四孝图》叙述了作者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重点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体现了“理性的批判”。
【解析】 能结合作品分析“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即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在百草园的那段日子里,鲁迅是快乐的、天真无邪的,在那里他可以和花草为伴,与虫鱼为伍。油蛉与蟋蟀的浅唱低吟再加上风儿的伴奏构成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深深地吸引了鲁迅,使得他总是趁大人们不注意悄悄溜进百草园。体现了“温馨的回忆”。《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记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理解与阅读感受。他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哭竹生笋”、“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风趣暗含讽刺的言语指出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体现了“理性的批判”。

4、(2018·城关镇郁文中学初三期中)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填空。(4分)
《朝花夕拾》是一本_______ 集,原名《_______》,后更名为《朝花夕拾》。在《______》一文中鲁迅针对“___________ ”“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批判,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
【答案】 (回忆性)散文 《旧事重提》 《二十四孝图》 老莱娱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作者是鲁迅。


专项训练卷·十六
计划用时:15分钟 题量:4题 满分:11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河南初三月考)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其中《二十四孝图》批判了_______和______(两个故事)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3分)
【答案】 《旧事重提》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解析】 《二十四孝图》选自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文章重点描写了自己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在《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写“宠物”的文章是《____________》。(1分)
【答案】 《狗?猫?鼠》
【解析】 《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2019·河北石家庄藁城区中考模拟】依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3分)
15.你是否喜欢鲁迅笔下的“长妈妈”?请结合她的言行具体谈一谈。
【答案】 示例一:我不喜欢长妈妈。因为她踏死鲁迅心爱的隐鼠,却不承认,喜欢切切察察,动不动就要告诉家长,睡觉说话都很粗俗。
示例二:我喜欢长妈妈。因为她质朴善良热心,费尽心思为少年鲁迅买来《三字经》。(意思对即可)
【解析】 “你是否喜欢”,可以选择喜欢,也可以选择不喜欢,无论选哪一种都要结合人物的言行来理解。如选择,我喜欢长妈妈,长妈妈教导哥儿那些繁琐的礼节、规矩、道理,表现她对鲁迅的关心,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表现她质朴善良热心。

3、(2018·广西中考真题)名著阅读。(1分)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以上文字选自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__》(作品名)。
【答案】 朝花夕拾
【解析】 选自《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唯一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4、(2019·宁夏银川二中中考模拟)你读过《朝花夕拾》吗?《朝花夕拾》是散文集,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故事,人物各不相同。请从故事内容或人物形象的角度,做50字左右的笔记。(3分)
【答案】 示例:阿长,是作者小时候的保姆,她矮而胖,有切切察察的毛病,她很迷信,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但善良、朴实,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要求从故事内容或人物形象的角度,做50字左右的笔记。可以说明作品引人的地方,或内容精彩,或情节生动,或人物形象丰富,或道理深刻。语言要精练生动,有情感色彩。示例: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鲁迅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她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自己的孩子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却要打骂。她是个自私阴险、多嘴市侩的人。或:《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的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之情。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专项训练卷·十七
计划用时:15分钟 题量:2题 满分:11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7·河南初三期中)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是______所写的唯一一部__________集。(3分)
【答案】 《旧事重提》 鲁迅 散文集
(2)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仿照划横线的小明的阅读心得简述你的阅读心得。(3分)
【答案】 示例:①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②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③看完《五娼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解析】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2019·江苏初三月考)《朝花夕拾》是教材推荐给大家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散文集,喜欢当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问题。
(1)《朝花夕拾》又名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 。(2分)
【答案】 《旧事重提》 鲁迅
(2)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藤野先生》,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3)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答案】 《山海经》
【解析】 本题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的作者及其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记、分析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其中写人的有《 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阿长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保姆,她费尽心思给自己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作者在日本读书时候的学习和生活时,在学校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就是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鲁迅决定弃医从文。


专项训练卷·十八
计划用时:15分钟 题量:2题 满分:9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上海初三期中)根据你对于《朝花夕拾》的阅读,回答其后的问题。
39.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哪些事情?(3分)
【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大”字的睡相;切切察察的毛病;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讲长毛的毛病;寻购赠送作者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等。
【解析】 考查对名著的阅读。鲁迅在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写到过“长妈妈”。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不识字的长妈妈给“我”买来了绘图《山海经》。除此以外,还写长妈妈“大”字的睡相;“切切察察”的毛病;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等。
40.《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2分)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答案】 C
【解析】 考查对名著常识的了解。C.《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所以说,《故乡》不是选自《朝花夕拾》。故答案为C。

2、下图是王倩读了《朝花夕拾》后编写的手抄报,请你完成小题。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简介存在错误、不可以抄写在手抄报上的一项是( )(2分)
A.“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意指作者晚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B.作品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如《藤野先生》中既有对异国老师的怀念,也有对麻木无聊的国人的批判。
C.《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文中塑造了少年闰土、保姆阿长、寿镜吾老先生等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D.《朝花夕拾》中有几篇作品涉及儿童教育问题,如《五猖会》中“我”被迫背书的情节反映出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答案】 C
【解析】 C项表述有误,《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另少年闰土是小说《故乡》中的人物,故选C。
(2)手抄报中“典型人物”栏目中的“他”指的是 ,他是一个 的人。(2分)
【答案】 范爱农 示例:他是一个生性耿直总是落落寡合, 清高而又妥协、懦弱,命运坎坷的人。
【解析】 根据手抄报的内容,典型人物栏目中,
第一段话: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珠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这是写鲁迅与范爱农初次相识,鲁迅总觉得范爱农奇,而且很可恶。
第二段话: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第三段话: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范爱农,名斯然,鲁迅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国。回故乡绍兴后,受旧一代人们的轻蔑、排斥与迫害,几乎无地自容。民国初年,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鲁迅辞职后,他被后来的校长辞退,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由于苦闷困顿,最终悲惨地死去。 范爱农是一个生性耿直总是落落寡合, 清高而又妥协、懦弱,命运坎坷的人。


专项训练卷·十九
计划用时:21分钟 题量:3题 满分:21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重庆初三期中)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1分)
【答案】 鲁迅
(2)《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朝花夕拾》中共有十篇散文,课本中出现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选择其中一篇概括其主要内容作答即可。

2、(2019·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初三月考)名著阅读(5分)
《朝花夕拾》是________(填写作者名)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作者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朝花夕拾》中出现六个主要人物,分别是作者的保姆________、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恩师________、朋友________、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请任选一个人物,概括与他(她)相关的两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鲁迅 阿长(长妈妈)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范爱农 任选一人,概括答出有关的两个故事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中出现六个主要人物,分别是作者的保姆阿长、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相关故事如《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她粗壮耐劳,真诚善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3、(2019·广西中考模拟)《朝花夕拾》
(1)“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叙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手或自己的鼻尖。”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散文集《______》,文段中的“她”是______(人名)。(2分)
【答案】 朝花夕拾 阿长
(2)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文段选自______(人名)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作品名)。(2分)
【答案】 鲁迅 朝花夕拾
(3)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______的态度。(2分)
【答案】 范爱农 否定
【解析】 (1)至(3)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此题考查的是与《朝花夕拾》有关的文学常识。这几个小题既考查了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又考查了作品的内容。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2分)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
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
“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
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
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答案】 B
【解析】 B项,对“正人君子”进行嘲讽的是《无常》。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
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鲁迅在《琐记》中回忆了在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往事。
C.《五猖会》选自《朝花夕拾》,文章描述了“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
阻拦,写出了孩子在父亲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D.《朝花夕拾》中写了不少孩童之事,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令人读来兴味盎
然。
【答案】 B
【解析】 B项,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回忆了这一往事。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2分)
A.《朝花夕拾》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朝花夕拾》批判了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朝花夕拾》写出了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朝花夕拾》表现了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过程。
【答案】 D
【解析】 D项,并没有表现出这种过程。


专项训练卷·二十
计划用时:18分钟 题量:2题 满分:14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初三期中)名著阅读
⑴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他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的10篇文章。一些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他身边的人物和故事。比如小时候家里的女工__________(人名)给他买《山海经》,闰土的父亲教他在冬天的百草园里_______(事件);青年时期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时,_______(人名)给予他教诲和鼓励。(3分)
【答案】 阿长(长妈妈) 捕鸟 藤野先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掌握。第(1)题考查作品人物和事件。根据“买《山海经》”“女工”的提示可知,第一个人物是“阿长”;根据“闰土的父亲”“百草园”的提示可知,第二个空是“捕鸟”;根据“在仙台学医”“给予他教诲和鼓励”的提示可知,第三个空人物是“藤野先生”。
⑵鲁迅一直热切地关注着中国儿童。在《朝花夕拾》的众多篇章中,我们更可以体悟出鲁迅的这种教育观念。请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鲁迅对封建私塾教育方式的叙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五猖会》描写被父亲强迫背《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二十四孝图》回忆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饱含了对封建正统教育的批判。
【解析】 第(2)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十篇散文中有几部涉及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通过鲁迅对三味书屋教育方式的叙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扼杀;再如《五猖会》一文,通过写游玩前被父亲强迫背《鉴略》,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⑶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_____) (2分)
A.《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B.《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就到处散布流言。
C.《朝花夕拾》中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篇目是《五猖会》。
D.“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答案】 C
【解析】 第(3)题C项表述错误,《朝花夕拾》中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篇目是《二十四孝图》。故选C。

2、(2018·全国初二单元测试)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新课标推荐中学生阅读的名著。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请观察图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捕鸟 ②吹嘟嘟
(1)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与这两幅图画相关的文章篇名。(2分)
与图①相关的篇名是《 》,与图②相关的篇名是《 》。
【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解析】 本题是比较简单的文学名著阅读考试题,需要考生从《朝花夕拾》中对号入座,最简单的是《捕鸟》这幅图画,来源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另外一幅来自《五猖会》一文的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任写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4分)
【答案】 温馨的回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②《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它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理性的批判: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②《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迎神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解析】 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读名著要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任选其一谈感受,观点要鲜明,表达要清晰,并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谈,切忌泛泛而论,感受要写得真切。


专项训练卷·二十一
计划用时:18分钟 题量:2题 满分:14分
实际用时: 测试人: 得分:

1、(2019·山东初三期中)阅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