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鲁迅与时间 3(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鲁迅与时间 3(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26 11: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鲁迅与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鲁迅紧抓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
  2.知道课文中列举具体数字与反映鲁迅上述特点的关系。
  3.理解“往往、总、才、一直”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能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鲁迅紧抓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布置课前预习,并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包括作品]和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
  2.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引出课题
  1.出示鲁迅肖像图,启发谈话:
  小朋友,你们一定知道图片上的人物是谁?(板书:鲁迅)
  那么,你们对他了解多少呢?[组织简单交流对鲁迅的了解,伺机出示鲁迅作品资料]
  2.评价鲁迅。[出示高度评价鲁迅的一段话,并组织读一读]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把课题完整,并组织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第1小节,完成以下填空题:[出示]
  鲁迅一生只活了岁,可是他却写作字,写作时间年,平均每年写作字。
  2.组织交流。
  1) 指名口述上面的填空题。
  2) 启发说说:
  ①课文第1小节在写作上的有什么特点?
   [引导初步领悟列数字表达法的作用: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加深印象。]
  ②为什么课文第1小节最后说这是“惊人的数字”?[引导理解“惊人”的含义]
  ③读了这些惊人的数字后,你想说什么吗?
  3.过渡:课文最后一句说,“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那么,为什么说鲁迅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他又是怎样争取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带着上面的问题[出示],默读课文2~4小节。
  2.组织交流。
  1) 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附参考答案:从两个方面:①鲁迅自己说的话、②文中的具体事例,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对时间抓得很紧,并且善挤时间的人。] (伺机板书:紧抓、善挤)
  2) 帮助理解鲁迅说的两句话。[借助多媒体课件]
  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出示]
  [注1:过程中,注意学法指导并组织朗读以体会句子的含义。]
  ②“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出示]
  [注2:理解这句话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仿照上面一句的理解方法进行理解,然后组织交流。组织交流时,同样组织朗读以体会句子的含义,并伺机引导理解“勤勉”和“懒散”这对反义词。]
  3) 引导说说文中的列举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鲁迅是一个对时间抓得很紧,并且善挤时间的人的。
  [注3:重点组织品读以下这三句话:①白天,他往往……②有时睡觉连衣服都不脱……③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 [出示]
  [注4:重点引导理解第③句中的“往往、总、才、一直”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表达的意思具体、准确)。]
  4)出示如下“鲁迅除夕工作表”,要求默读课文第3节,用“____”划出。
     
时间 工作内容
1925年除夕夜
1933年除夕夜
1934年除夕夜
1935年除夕
  5)组织交流[出示答案] ,并再次引导领悟列数字表达法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反映鲁迅紧抓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6)引导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出示]
  现在,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理解了吗?[先组织读一读]
  四、回顾全文,谈谈感受
  1.启发谈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注意联系实际]
  2.总结、归纳。[略]
  五、拓展练习
  组织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略]
  六、布置作业
  1.读写本课生字新词。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按本课“说写双通道”的要求,摘录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
  附板书设计:
             2 鲁迅与时间
               紧抓
               善挤
              巨大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