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第一课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力的作用效果;
2.会画某个力的图示,知道力是矢量;
3.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
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分析下列几件事的成因。
1.什么原因导致草、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什么原因使杆发生了形变?
风吹草动
头球
人拉杆
精讲
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用F表示,单位:牛顿,N
理解:(1)矢量性:力不但具有大小还有方向,是一个矢量;
思考回答:F1和F2大小都等于5N.
F1与F2相等吗? F3,F4是否相等?
(一)力的定义
(2).物质性:力不能够脱离物体而存在,一个力必然同时对应着两个物体。即:
施力物体:施加(产生)这个力的物体;
受力物体:受到这个力的物体(研究对象).
注意: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都是不存在的,物质性判定是判定力是否存在的依据.
(3)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一定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意:力的作用效果判定物体受力与否的依据
思考与讨论:
请某位同学将班级的前门关上;
1.体会轻拉门柄与用力拉门柄两个过程有何不同;
2.若将门柄的位置置于门的中央,关门的过程会比以往更省力还是更费力?
3.若将拉动门柄的方向由垂直于门面改为与门面平行,门是否会被拉动?
(三)力的三要素
1.描述一个力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
(1)大小;(2)方向;(3)作用点.
2.为力清楚地描述出力的三要素,我们一般采用力的图示:
如左图,对水平面的物块施加一个大小为5N,与水平方向成30?斜向右上方的力.
3.力的示意图:
只需要标明力的方向及作用点,不用精细的描述力的大小,是一种粗略的表示方法。
注意:力的图示区别于力的示意图
提示:无论作力的图示还是示意图,表示力的方向的
箭头都不要指向力的作用点。
如左图,对水平面的物块施加一个大小为5N,与水平方向成30?斜向右上方的力.
(四)力的分类
1.按照力的性质(产生原因)划分为各种性质力.如:重力(引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等.
2.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将力划分为各种效果力.如:牵引力、阻力、浮力、压力、支持力等.
注意:性质相同的力,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效果相同的力,性质不一定相同。
相互作用力性质一定相同。
课堂小结
一.力
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性质:
(1)矢量性;
(2)物质性;
(3)相互性;
二.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影响力的效果的三要素:
1.(1)大小 (2)方向 (3)作用点
2.清楚表示力的三要素应该用力的图示
课堂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痛,说明甲对乙施了力而乙未对甲施力
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是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可以存在的
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人
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到,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任何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D. 物体A先对物体B施加作用力后,物体B才对物体A施加反向的反作用力
C
3.试着画出下列各情况中物体所受力的图示
(1)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53°斜向左下方的力F,大小为5N;
(2)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竖直向下的力F,大小为15N;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大小为10N;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与电流之间,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质子质子、质子与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
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也是短程力。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拓展:四种基本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