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贝 宋应星买书的故事
宋应星十五岁那年,听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价值很高的科学著作,于是他就渴望着能读一读。每见到读书识字的亲友或邻居,他都急切地询问人家是否有这本书。
有一天,他听说镇上的文宝斋书铺刚购进一批新书,就急匆匆赶去买书,可是没有《梦溪笔谈》。他一边往回走,一边想找本书真难呀!,只听“哎哟”一声,撞到前面一个行人身上,再看地上,已经撒了许多米裸。他连声道歉,急急忙忙地弯下腰帮那位行人检米裸。检着检着,眼前一亮,包米裸的废纸上竟有《梦溪笔谈》一行字!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忙向那人询问米裸是从哪儿买的,之后一口气跑出好几里路,才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追上了卖米裸的老汉,要出高价买老汉包米课的废纸。
老人见他爱书心切,就拿出一本旧书给了他,原来是部残本的《梦溪笔谈》,书少了后半部。老汉告诉他这书是清早路过南村纸浆店时向店老板讨来的。宋应星又一路跑着赶到纸浆店,可那后半部书已经和别的旧书一起拆散泡入水池,正准备打成纸浆。宋应星拉住店老板的手,急切地说:
“求求您,帮忙把《梦溪笔谈》那本书从水池中捞上来吧。”
说着,他摸出了身上所有的钱,摆在老板面前,又脱下衣服抵作酬金。老板不解地说:“孩子,这一池废书也不值这些钱啊!”
宋应星向老板讲述了自己找这本书的经过。老板被这种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赶忙让工匠下水池从散乱的湿纸堆中找齐了那半部书。
宋应星捧着湿淋淋的书回到了家,小心翼翼地一页页分开,晾干,装仃好。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书!
宋应星从《梦溪笔谈》这部科学著作中学到了天文、数学、植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写《天工开物》一书莫定了坚实的基拙。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导学案
课前准备:
1、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有哪些内容?
2、宋元时期的科技成绩有哪些?
3、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
学习目标
1、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一、科技名著
1、背景: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2、明朝三部著名的科技著作是什么?作者分别是谁?
《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
《农政全书》,作者徐光启。
3、阅读教材,从课本中找出相关内容。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
宋应星(地方官员,公务之余研究科学技术)
徐光启 (明朝科学家)
内容
1、记载药物1800多种;
2、收录药方11000多个;
3、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地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特点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配有插图,直观生动。
分门别类,涉及广泛。
《本草纲目》书名的由来
公元1578年,年届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一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当他一眼看到昨天读过的《通鉴纲目》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白的书稿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对,就叫《本草纲目》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名称作为自已经历20多年搜集、整理、编纂的这部书的书名。
知识拓展:
本指草木的根,是根本、来源的意思 ;
本草,是追溯到药草的最初来源,就是它未被加工的最初状态,本草在古时统称中药,也指中药的书籍;
纲指提网的总绳,即事物的关键部分;
目原指眼睛,本书中指条目,大项中再分的小项。
李氏认为“本草一书,历代都有著述,但其中差讹,遗漏不可枚数”。因此,“奋编摩之志”,用近三十年的时间,以《证类本草》为基础,参考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经史百家和有关书籍约八百余种,使“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于1578年编成《本草纲目》
4、阅读教材,中学生应该学习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这些科学家哪些精神和品质?
善于吸取前人成果勤奋好学;专心致志; 勇于创新,坚持不懈。
二、建筑: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目的: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2)构成:
①、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②、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修建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3)特点:
历代长城中,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影响:
①、以长城为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②、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秦长城与明长城的比较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建筑
土筑
多用砖石砌成
作用
1、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
2、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
3、政治上成为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象征意义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
史海拾贝
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北京城
(1)修建:
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于1406—1420年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扩建和改造,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2)构成:
①、明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部分组成。
②、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木匠蒯祥(kuaixiang)设计的,占地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1972年,经考古专家们调查并以四柱为间计算,故宫有房八千七百零七间。
(3)特点
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②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王府、官衙、街巷、工商场所,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③城中心的紫禁城最为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文学成就:小说和艺术
1、明小说
(1)同学们阅读教材,填写下列表格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朝中期
内容
以三国史实为基础,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宋代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成功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特点
结构宏伟,
脉络细密,
情节跌宕起伏。
白话描写,
洗练明快,
生动传神。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2)、《三国演义》的历史地位如何?
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3)、对三部小说的综合评价
不同点:主题和风格各异。
相同点:
第一:规模宏大,结构严整。
第二: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
第三: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影响深远。
2、明书画
(1)、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
(2)、代表人物:
董其昌书法;
徐渭绘画
3、戏剧:
代表作家:汤显祖,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代表作品:《牡丹亭》
四、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