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7 21:2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吟诵之美
——《4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自古读书皆吟诵,自先秦开始,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但现在我们古诗教学以朗诵为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通过吟诵的方式去感受古诗文真实的面貌,体会古诗文的真意,特意设计了这节吟诵课。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多音字“挑”;
2、了解吟诵的一些基本规则,并能正确标出平仄声,能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3、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语,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多音字“挑”;
2、了解吟诵的一些基本规则,并能正确标出平仄声,能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语,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导入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上一节吟诵课,知道什么是吟诵吗?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吟诵《静夜思》,请同学们用心,静静的听。
1.引出课题。
指名回答诗的题目、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诗,引出《夜书所见》,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夜书所见)齐读课题。
2. 释疑课题。
①出示“书”在字典里的解释;
②指名学生回答;
③指名回答“夜书所见”课题的意思。
过渡:谁写下夜晚看到的景象呢?
3. 介绍作者。
过渡: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二、诵读诗文,读准字音
(一)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 请同学们自由读《夜书所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挑”的读音。
①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注释学习“挑”的读音、字义;
②组词,小老师带读词语;
③从字源讲起,指导学生根据意思辨别读音。
过渡:你们也能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吗?
(二)读出节奏。
1. 自由读,至少三遍,要求:读出节奏。
2. 指名读,相机指导。
3. 齐读,读出节奏。
过渡:古人用的是吟诵,和我们今天的朗诵是不一样的,谁知道怎么读?
三、初识吟诵,了解规则
1. 了解古诗声调,我们现在的声调一二声类似于古时候的平声、三四声类似于仄声,仄声里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叫入声。(板书:平、仄、入等)
2. 了解平仄声、入声吟诵符号,平声用“-”表示,仄声用“丨”表示,入声用“!”表示。
3. 标记吟诵符号。
①师生一起标注课题②学生标注古诗。
4. 对照检查(屏幕出示),全对的和老师一起鼓掌表扬自己。
5. 讲解平仄入声读法,(板书:平长仄短入短促)齐读两遍。
6. 指名读课题,引导学生发现吟诵的奇妙之处:在遵循平长仄短入更短的基础上,自己哼自己的调。对诗理解的越透彻,吟诵的越好。
四、指导吟诵,由“扶”到“放”。
1. 跟着老师一起尝试吟诵古诗。
2. 第二遍我们把手打开,平声就是像这样轻轻的划过,划得长,读得长,划得短,读的短;仄声就是一竖,入声我们把手轻轻的一顿,再吟古诗。(指导学生读好每一句的二、四、六及韵脚的平声,要拖长。)
3. 自己练习。
4. 指名吟诵。
5. 师吟诵,比较不同,强调“平长仄短入短促”。
6. 学生再次练习。
7. 齐吟诵。
过渡:好的诗歌通过反复诵读和吟诵,透过文字,读者能看到更生动的画面,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吟诵中感悟画面、体悟情感。
1. 请同学们再次吟诵古诗前两句,去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把你看到的的画面和同桌说一说。
2. 指名说一二句看到的画面,(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教师相机点评。
①抓关键词“梧叶”, 感知梧叶经常被诗人们用来传递这种孤独、寂寞的伤感心情。(课件出示,生齐读)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② 抓关键词“客”,引导学生发现是诗人自指,联系作者简介,明白诗人远在他乡。
3. 联系自己情况说说,什么时候最想家?
小结:当诗人看到寒风萧萧、梧叶飘落,再加上独自在外,诗人想念家乡的山,想念家乡的…想念家乡的…想念家乡的…总之,想念家乡的一切。(引导学生说话练习)
过渡:一旦动了思乡之情,诗人再也难以入眠,披衣出门,又看到了什么?一起吟后两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 指名说三四句看到的画面,教师相机点评。
①抓关键词“知”感知捉蟋蟀是诗人的猜测。
②抓关键词“灯,诗人看到灯光,才引发了猜想,古诗就是这么有趣,倒过来写,读起来朗朗上口。
5. 他怎么就猜得那么准?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去想象。
小结:眼前的情景也许唤起了他美好的童年记忆,他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小时候的…想起了…(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同时情感带入)
小结:这一切,也许驱走了萧萧梧叶勾起的孤独和忧伤,驱走了秋风带来的寒冷与思乡之情。也许,他,更想家了。
请同学们请同学们起立,带着这种深深地思乡之情,加上动作,再来吟这首诗,《夜书所见》,预备,起!
过渡语:浓浓的思乡情化不开,让你们又想到了哪一首古诗?
六、总结巩固,拓展延伸
1. 出示图片,指名学生回答。
2. 尝试吟诵《静夜思》。
3.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与诗人的心连在一起,仿佛穿越时空在与诗人对话,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总结语: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学习的吟诵知识吟诵学过的古诗,在吟诵中感悟古诗的美妙。
七、板书设计
4 夜书所见
(一二声) 平 —
(ze)
(三四声) 仄 丨 客

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