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导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导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7 15:2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知识目标】
①掌握《红楼梦》的内容和艺术成就;掌握昆曲的发展过程及代表作;掌握京剧的发展过程。
②认识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理解清朝文化的时代特征;了解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自主学习】
一、《红楼梦》
右图是清朝《红楼梦》的插图,“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你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吗?如何理解这句话?
1.作者:____________、高鹗。
2.内容:以贵族青年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________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价值:歌颂了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批判了以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4.地位:__________强、__________高,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右图建筑是坐落在北京故宫的畅音阁大戏台,你知道它是何时建造的吗?主要用途是什么?
1.繁荣: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昆曲
(1)简介: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2)代表:明朝时,代表作有__________创作的《牡丹亭》。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__________》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衰落:清朝中期以后,昆曲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逐渐走向衰落。
3.京剧
(1)背景:乾隆时,四大________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
(2)形成: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被称为“________”或“京剧”。
(3)发展: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关联知识挖掘
明清小说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明清小说的繁荣,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艺的需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妙招助学助记
曹雪芹写《红楼梦》,古典小说达高峰。贾史王薛四家族,爱情悲剧贯始终。清朝戏剧映民生,文化活动最典型。剧种丰富奇斗艳,昆曲京剧最有名。明代作家汤显祖,代表作品《牡丹亭》。昆曲顶峰清前期,作《长生殿》有洪昇。孔尚任创《桃花扇》,传世之作也有名。京剧前身皮黄戏,皇室支持传各省。
【合作探究】
探究点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史 料 在 线
史料一 这一时期(明清)的小说家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的封建制度已到了它的末世,受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影响,他们对封建制度的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看,都是空前的。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它们早于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一个世纪,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
史料二 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新的以市民为主体的读者群形成,这带来了个性的张扬和对人欲的肯定。而在上流知识界,陆王心学走向极端,提倡压抑人性,加上繁苛的文字狱,实际上在文学中形成了一种对立,明清文学就是这种对立的产物。
——袁世硕《中国文学史》
史料三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了人们的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周先慎《明清小说》





桃园三结义        大闹天宫
论 从 史 出
(1)根据史料,概括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说明。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知识延伸
清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1)特点: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
(2)原因
①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课堂小结                   

课外链接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在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红楼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其前80回的作者是(  )
A.施耐庵 B.罗贯中C.吴承恩 D.曹雪芹
2.下列作品中,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是(  )
A.《西游记》 B.《红楼梦》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3.英国《每日电讯》报道,荣居“史上十佳亚洲小说”榜首的是右图所示的文学巨著。下列对该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是明代曹雪芹创作的文学巨著B.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C.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高峰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4.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①昆曲 ②京剧 ③越剧 ④豫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山西柳林期末测试“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形成于(  )
A.雍正年间 B.康熙年间C.乾隆年间 D.道光年间
6.《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里提到了我国戏曲史上的两部杰作。其中第二部杰作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司马光C.曹雪芹 D.汤显祖
7.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是(  )
A.《西厢记》和《牡丹亭》B.《长生殿》和《桃花扇》
C.《西厢记》和《长生殿》D.《牡丹亭》和《桃花扇》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图(a)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东汉末年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这部文学名著的地位如何?


(2)图(b)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它出自哪一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c)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


(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为什么材料二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21教师详解详析
【自主学习】
一 1.曹雪芹
2.贾宝玉与林黛玉 封建社会
3.专制家长
4.思想性 艺术性
二 1.昆曲 京剧
2.汤显祖 桃花扇
3.徽班 京戏
【合作探究】
探究点 (1)①政治: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败,文人出于批判封建制度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小说创作。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物质基础)。③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并要求文化作品进一步通俗化(社会基础)。④文化:陆王心学压抑人性,文字狱钳制思想,社会需要与之相对立的文学体裁。
(2)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众的知识水平。
【当堂检测】
1.D [解析]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曹雪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
2.B
3.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红楼梦》,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和高鹗创作的文学巨著,故A不正确。B、C、D均是正确表述。
4.A [解析] 清代戏曲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5.D
6.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句子里面提到的第二部作品是《牡丹亭》,其作者是汤显祖。
7.B [解析] 《西厢记》是元代的艺术作品,《牡丹亭》是明代的艺术作品,《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的艺术作品。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清朝前期”判断,B项符合题意。
8.(1)《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2)武松打虎。《水浒传》。宋代。
(3)孙悟空。抒发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玄奘西行。
(4)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