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复习(生物)人的健康(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复习(生物)人的健康(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28 18:4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的健康
微生物与健康
(一) 来自细菌的威胁
1.细菌的形态特征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类型有球菌、杆菌、螺旋菌,都是________的个体。
2.细菌的结构特点
细菌属于________生物,细胞中没有________________(只含有核物质,没有核膜),核区内有遗传物质;单细胞;异养;有细胞壁、细胞质,有些还有鞭毛、荚膜。
3.细菌的繁殖:细菌一般以________方式繁殖。
(二) 来自病毒的威胁
1.病毒的结构
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一类生物。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核心。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__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病毒致病的原因:在寄主细胞内迅速繁殖,使寄主细胞破裂,同时释放出新病毒,以同样的方式感染和破坏其他细胞。
(三) 传染病
1.传染病的定义:由________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使人或动物患传染病的生物,主要有微生物(病毒、细菌和真菌)、寄生虫等。
3.传染病的特点
(1)________(2)流行性(3)免疫性
说明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①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②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4.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________的人或动物。传染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且必须是活体;b.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体内携带病原体且能患该种疾病。如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都是传染源,而传播疟原虫的蚊子不是传染源,因为疟原虫不会使蚊子患疟疾。
(2)________: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如流感)、饮食传播(如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播(如乙型脑炎)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针对练习】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它最突出的细胞结构特点是(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没有细胞壁 C.没有细胞膜     D.没有细胞质
2.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C.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3. (嘉兴中考)2013年上半年,我国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并导致多人死亡。以下有关H7N9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B.为了预防禽流感,不能食用煮熟的鸡蛋和鸡肉
C.不管是否处于禽流感疫区,应将禽类捕杀掉D.当出现流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擅自服药治疗
4. (义乌中考)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超级细菌”的出现,正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一种报复。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
B.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超级细菌”属于分解者
C.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超级细菌”属于传染源
D.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6.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探究病毒结构
7.2018年11月20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发出警讯称,2018年全美已经有32起病例,病因是食用受微生物感染的生菜,并呼吁民众避免食用生菜。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有可能属于(   )
A.昆虫 B.真菌 C.细菌 D.以上都不对
8.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人感染破伤风的原因是(   )
A.直接侵入人体的细胞 B.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C.通过其他细胞损害人体的细胞 D.破伤风杆菌和破伤风没有关系
9.在学习了《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这一节后,班上的4位同学对细菌进行了如下的描述。甲同学:细菌是一类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乙同学:细菌既能使人致病,又能被人类利用。丙同学: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丁同学:所有的细菌都能侵入人体的细胞内,并产生毒素。其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10.在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有一区域没有细菌生长,该区域可能生活着(   )
A.酵母菌 B.甲烷菌 C.大肠杆菌 D.青霉菌
11.下列均不属于病毒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是(   )
A.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腮腺炎 B.流感、手足口病、白化病
C.灰指甲、脚癣、肺结核 D.痢疾、狂犬病、红眼病
12.[2018·聊城改编]艾滋病、肝炎、禽流感等许多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下对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病毒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 D.病毒利用自身的物质进行繁殖
13.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已消灭天花,许多国家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美国和俄罗斯的几个实验室仍保存着天花病毒,对于继续保存还是消灭这些天花病毒,仍存在争论。下列属于反对保存天花病毒的理由是(   )
A.目前科学家已研究清楚天花病毒的DNA序列,必要时可通过相关技术研制所需的天花病毒
B.保存天花病毒,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假如实验室中的天花病毒被泄漏出去,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D.一旦天花重新流行,可以利用实验室保存的天花病毒快速研制疫苗
14.[2018·武威]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病毒 B.不安全性行为会传播艾滋病
C.艾滋病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 D.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会感染此病
15.[2017·岳阳]2017年岳阳市出现禽流感疫情,当地政府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并收集、焚毁发病死亡的禽类,此项措施主要是(   )
A.彻底消灭该病毒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16.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它是由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狂犬、狂犬病毒分别属于下列什么概念(   )
①传染病 ②易感人群 ③病原体④传播途径 ⑤传染源
A.①③⑤ B.①⑤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17.广东某镇发生了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感染事件。据调查,感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未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镇卫生所打过针。由此推断(   )
A.带毒针头是丙肝的传染源 B.丙肝和肺结核的病原体具有相同的结构组成
C.丙肝属于血液传染病 D.丙肝与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18.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1)如图所示的三种细胞结构,最有可能是细菌性痢疾病原体的细胞结构的是__ 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 __。
(2)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__ __传播。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大部分被人体的自身生理功能杀灭,消化道具有这项功能的主要器官是__ __,其原因是__ __。
19.[2017·福建]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
资料二: 有些细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能力。如果滥用抗生素,会对细菌的抗药性不断选择,从而催生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资料三: 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敌人”,一种噬菌体只攻击特定的细菌。科学家正在研 发噬菌体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1)病毒性疾病能否用抗生素治疗?__ __。
(2)噬菌体的外壳由__ __组成,可以识别特定细菌,使得它的攻击具有特异性。
(3)综合以上资料,提出一个减少“超级细菌”的办法:__ __。
20.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本校九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时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52 16 8 1 2 5
女生 48 14 5 2 1 6
总人数 100 30 13 3 3 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__ __。
(2)上述调查是通过__ __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
(3)去年春季,该校九年级男生中流感的发病率为__ __(精确到0.1%)。
(4)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九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__ __。
21.埃博拉疫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以来,已造成多数人感染和死亡…目前,有些国家已研制出埃博拉疫苗。为检验疫苗的效能,科学家用8只健康的恒河猴平均分为A、B两组进行了动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补充完善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①②依次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设置A组恒河猴的作用是________。
(3)为了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有:①经常用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的清洁;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能力;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妥善弃置等。
上述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22.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与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接触中,最有可能遭受病毒污染的相关工作人员,如医务人员和特殊执法的公安人员等,具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职业暴露主要通过皮肤损伤和黏膜直接暴露于HIV而引起。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不用太过焦虑,因为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的存活能力很弱。在等待救治时,可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暴露的黏膜。
(1)职业暴露者属于传染病的__ __环节。
(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一环节?_ __。
(3)艾滋病病毒为什么不易在体外存活?__ _。
23.如图所示,一只蚊子在吸食了甲的血液后,又叮咬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了丝虫病,请回答:

(1)甲是__ __;乙在患病前是__ __;蚊子属于__ __;微丝蚴是__ __;丝虫病属于__ __(填传染病的类型)传染病。
(2)针对丝虫病,要以切断__ __为重点,搞好环境卫生,并消灭__ __。
(3)如果甲是艾滋病患者,则原来健康的乙__ __(选填“会”或“不会”)患艾滋病。
二、自身防卫
(一) 对微生物的抵抗
1.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结构和方法
人体有许多保护自己免受病患的结构和方法,这些构造和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防止________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2.人体的三道防线
项目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组成 皮肤和________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______(白细胞的一种) 免疫器官和________
作用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阻止病原体侵入人体,起到了屏障作用 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产生抗体,清除抗原,是人体出生后才产生的

(二) 免疫
1.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传染性的和非传染性的)、维持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2.非特异性免疫
(1)特点: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具有________。
(2)类型:皮肤、吞噬细胞、呼吸道纤毛、溶菌酶、胃液等。
(3)人体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
(1)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________,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________(B淋巴细胞、抗体)和________(T淋巴细胞)。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
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病原体所在 细胞外 细胞内
免疫物质 抗体 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体液中的抗原 细胞内的抗原或移植器官
共同点 都是特异性免疫,都有免疫记忆功能

4.抗原和抗体
(1)抗原是指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来自体外的________、________、移植器官、花粉等以及来自体内的癌细胞等。
(2)抗体是指抗原入侵机体后,刺激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的特殊________,通常称作______________。抗体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消除。
(三) 特殊的防病措施
1.自然免疫
通过感染,在机体里产生抗体,对病原体能产生抵抗作用,是一种自然的抵御能力。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2.人工免疫
(1)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流行,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验,发现了一种通过给人体接种疫苗,使人体获得免疫能力的方法,叫做________。
(2)疫苗的种类:a.减毒的活疫苗,接种后能使人体感染(在不生病的情况下)而产生免疫力;b.灭活的死疫苗,其安全性比减毒的活疫苗好,但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如减毒的活疫苗,需多次强化注射。
(3)按照抗体的获得方式,人工免疫可分为人工________和人工________。
3.计划免疫
(四) 人体免疫功能
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_________、免疫监视功能、__________。三方面功能各自的特点如表所示:
功能 功能正常 功能过强 功能过弱
抗感染 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过敏反应,如花粉过敏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免疫监视 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 - 形成肿瘤
自我稳定 及时清除衰老、死亡及损伤的细胞 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

【针对练习】
1. 下列各现象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
A.出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感染麻疹 B.高血脂造成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
C.某些人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D.某些人对青霉素过敏
2. (湖州中考)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特异性免疫    D.人工免疫
3.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相关内容,正确的是(  )
免疫功能 特点 类型
A. 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B. 体内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 不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只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D.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不针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4.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对人体来说分别是(  )
A.抗原和抗原    B.抗体和抗体 C.抗原和抗体    D.抗体和抗原
5. 已患过天花的病人不再患天花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分别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和人工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和自然免疫
C.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D.都是自然免疫
6.下列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和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B.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搞好个人卫生都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C.目前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HIV携带者的人都是艾滋病易感人群
D.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7.为了自身的卫生保健,更加有效地关心和帮助他人,除了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还要掌握一些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知道一些医药常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的人都有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能力
B.血吸虫是一种病原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C.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中老年人补充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D.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心血管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8.如图表示的是人在先后两次感染同一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下列对此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先后两次受感染时,产生抗体的时间和抗体的数量是相同的
B.第二次受感染时,产生抗体的速度快、量大
C.第二次感染时产生抗体的时间要比第一次长些
D.两次产生抗体的种类明显不同
9.[2017·连云港]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能抵抗乙肝病毒的侵袭,其原因是(   )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B.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乙肝病毒的抗原
C.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D.乙肝病毒已不能再次侵入该人体的体内
10.皮肤能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下列选项中与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某人注射青霉素出现过敏现象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
10.小王突发急性阑尾炎时,通过“血检”发现其体内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急剧增加。从免疫角度看,这是(   )
A.第二道防线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B.第一道防线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C.第二道防线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功能 D.第三道防线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功能
11.[2017·宁波]水痘是一种春季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常用接种水痘疫苗的方法来进行预防。接种的水痘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体 特异性免疫 B.抗原 特异性免疫 C.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12.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现象:
a.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b.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
c.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
d.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
以上四种反应依次属于(   )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 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13.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入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14.[2017·台州]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科学家曾做过如下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两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资料二:水痘流行时,已经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或没有得过水痘的人则容易得水痘。
(1)皮肤抵御链球菌入侵的过程属于_ __免疫。
(2)从传染病预防措施来看,接种水痘疫苗属于__ __。
15.许多中学生比较喜欢吃火腿肠,但是却不太关注火腿肠的食用安全问题。
(1)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应首先关注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因为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可能会引起__ __。
(2)一些厂家在火腿肠中添加了某些防腐剂,这些防腐剂具有致癌性。请你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的致癌因素还有哪些?(举一例)__ __。
16.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1)肿瘤__ 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传染病。
(2)利用该抗体进行治疗属于_ __(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17.某人在木棉花开花的季节常会有气喘现象,依据你对免疫学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种__ __。一般从第_ __次遇到同类物质开始,会发生这种反应。
(2)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 __。
A.木棉花的花粉刺激气管纤毛的摆动,因过于快速而发生气喘
B.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反应,使花粉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刺激气管从而发生气喘
C.由于发生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使该处组织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物质,使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发生哮喘
18.西非曾暴发非常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感染人数超过2.6万人,死亡人数超过1.1万人。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迅速派出专家组和医疗队奔赴西非实施人道主义救助。

(1)如图是引起疫情的埃博拉病毒结构示意图,它能繁殖产生新个体的重要结构是[__ __]__ __;和细菌相比,其在结构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__ __。
(2)当埃博拉病毒侵袭人体后,起抵御作用的第二道防线是__ __。
(3)中国医疗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控制了区域内疫情的蔓延,及时将患者隔离治疗属于__ __;医护人员与病人接触均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属于__ __。
19.禽流感时有发生,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有关问题:
(1)禽流感病毒不断出现新型,其根本原因是病毒结构中__ __发生了改变。
(2)已有的H5N1禽流感疫苗是否可以用来预防H7N9禽流感呢?下列是科研人员对这一疑问用有关动物进行的实验,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判断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因。
【材料用具】健康小鸡若干只、H5N1禽流感疫苗、H7N9禽流感病毒、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健康小鸡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第二步:__ __。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分别给甲、乙两组小鸡注射__ __,观察其状况。
【实验现象】甲组小鸡__ __,乙组小鸡感染了H7N9禽流感。
【实验结论】H5N1禽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
【分析原因】注射H5N1禽流感疫苗,小鸡不能产生消灭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可见这种免疫具有__ _的特点。
20. (湖州中考)2012年4月以来,某地病毒性脑炎发病数较以往明显增加。后经查阅,了解到以下信息:
①专家认为这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食物和密切接触传播。
②每年均有儿童因感染发病,发现幼儿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③抗生素是抗菌剂,主要通过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抑菌或杀菌作用。
④患者痊愈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属于生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能致病”或“能进行新陈代谢”)。
(2)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儿注射抗生素 B.散热少于产热,导致患儿体温升高
C.患儿应带病坚持上学 D.对患儿进行治疗在控制传染病流行中属于保护易感者
三、非传染病
(一) 恶性肿瘤
1.定义
(1)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细胞分裂的速度和次数是受到遗传物质严格控制的,但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________,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________。
(2)肿瘤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生理特点是能连续不断地分裂。
2.分类
(1)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________肿瘤(癌)和非上皮性肿瘤。
(2)良性肿瘤细胞的特点:产生的肿瘤细胞都集中在原发部位。
(3)恶性肿瘤细胞的特点:产生的肿瘤细胞能________并________新的组织。
(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比较  项目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生长速度 缓慢 快
是否转移 不发生转移 发生转移
治愈程度 不容易复发 容易复发

(二) 冠心病
冠心病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1.心脏的供血是靠冠状动脉来完成的,如果冠状动脉壁上沉积了________物质(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高胆固醇),形成冠状动脉________,导致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就诱发了冠心病。
2.具体过程:血液中的________和其他脂肪类物质含量过高→低密度脂蛋白积聚于血管壁→使动脉管壁失去弹性而________,同时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不能正常运作。
(三) 糖尿病
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正常人________的质量分数约为0.1%,并保持相对稳定。
1.糖尿病的形成原因
________分泌不足,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引起血糖浓度过高,以至于肾脏无法将经过肾脏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一部分葡萄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
2.糖尿病的预防
控制饮食,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等,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3.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难以根治,一般控制病情的办法有注射胰岛素,控制和调节饮食,适当锻炼等。
【针对练习】
1.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之门,它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口服该化合物而不必注射胰岛素成为可能。关于该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  )
A.能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元 B.口服后可能不需要消化就能吸收进血液
C.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 D.与胰岛素一样都是大分子蛋白质
2. 某健康人的血糖在一天中含量没有很大波动的原因是(  )
A.人体血液的自身稳定性的作用 B.胰岛素进行调节
C.红细胞进行调节 D.食物中葡萄糖的含量比较少
4.下列行为习惯中,有助于减少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是(  )
①每天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②只喜欢吃肉,不爱吃蔬菜、水果 ③不抽烟、不酗酒 ④容易激动,脾气暴躁 ⑤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
A.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    D.③④
5.下列有关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B.糖尿病患者一部分糖随尿排出,为弥补损失的糖,病人应该多吃糖等含糖量较多的食物
C.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如粗粮和蔬菜等
D.对病情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6.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是引起病症的原因,李奶奶近期患了冠心病,她在饮食上应尽量少吃(  )
A.牛奶和鱼     B.土豆和米饭 C.奶油和蛋黄    D.蔬菜和水果
7.[2017·威海]下列关于“现代文明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
B.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现代文明病”的发生和发展
C.“现代文明病”都是中老年时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D.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降低“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率
8.癌症病人的死亡率高,其致死原因是(   )
A.癌细胞释放毒素使人死亡 B.癌细胞本身有毒,使人死亡
C.癌细胞使人体组织停止生长 D.癌细胞分裂并广泛转移侵犯其他组织,病人消瘦衰竭而死
9.心血管疾病需要大家共同关注,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关系密切,与遗传因素无关
B.酗酒会损伤肝脏,引发心血管疾病,损害神经系统
C.遇到突发心脏骤停的病人,应马上将病人抬上汽车送往医院
D.若做到合理膳食,不吸烟,不喝酒,就一定不会患心血管疾病
10.下列属于非传染性疾病的是(   )
A.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肝炎    B.恶性肿瘤、中风、冠心病
C.霍乱、脑血管意外、冠心病     D.伤寒、脑血管意外、肺结核
11.“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的直接原因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溢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脑血管病
12.碧根果(美国山核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甘油酯,食用后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这一营养成分考虑,长期适量食用碧根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发生的疾病是(   )
A.动脉硬化 B.白化病 C.贫血 D.艾滋病
13.[2017·保定]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偏多会引起糖尿病
B.控制饮食和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C.糖尿病患者要多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以补充流失的糖分
D.胰腺分泌的胰液中除含有胰岛素外,还含有多种消化酶
14.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扇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就能进行治疗,而不必注射胰岛素。下列关于“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   )
A.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B.该化合物应该是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的
C.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D.该化合物应该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
15.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作为效应器的__ __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__ __,恢复正常水平。另外,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所以说,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__ _和__ _协调作用的结果。
(2)如果出现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①该探究方案中,起对照组作用的鼠是__ __。
②a步骤中将两只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 __。
③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__。
④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__ _。
16 .如图是A、B两人在用餐后几小时内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两人的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可以分析出______是正常人,而_______可能患有________病。
(2)A、B两人用餐后,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随后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________的作用。

(3)A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的三条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治疗糖尿病,可为病人注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三位美国科学家提出的“端粒学说”使人们对癌症和衰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学说认为,细胞DNA的末端有一个端粒,如图所示,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些,当端粒足够短以后,细胞就不再分裂而逐渐老化死亡。而端粒是由端粒酶控制的,如果细胞中有端粒酶,则端粒可以得到修复,长度得以保持,细胞也就保持分裂能力。
(1)端粒酶和唾液淀粉酶均是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但唾液淀粉酶不能修复端粒,这一现象体现了酶的一个重要性质:__ __。
(2)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正常体细胞不含端粒酶,而癌细胞具有端粒酶,因为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__ __。
( 3)根据端粒学说,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它的作用原理可以是_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