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同步课件(共44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同步课件(共44张PPT)+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28 11:58:05

内容文字预览

(共44张PPT)
导入新课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 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会想起什么呢?对,我们会想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会想起革命圣地—— 延安。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老一辈的革命家呀, 都对延安怀有深切的情感。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这首诗,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回 延 安
贺敬之
制作:苑仁纯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各类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3、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引导学生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有关资料

1、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2、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于是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抒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党中央的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深厚而真切的无产阶级感情。这首诗发表在1956年6月的《延河》上。
有关资料
有关资料

3、文体知识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形式,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作用)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预习设计
1、请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补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根据课文填空
⑴土地平旷,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⑵青树翠蔓,___________,参差披拂。
⑶__________,有仙则名。水不在深,__________。
⑷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屋舍俨然
蒙络摇缀
山不在高
有龙则灵
波撼岳阳城。
3、根据理解填空
⑴《关雎》一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诗经六艺”是指《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⑵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____________________”;“比者,________________”;“兴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信天游,也叫“________”,是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______形式,两行一节,上下句______,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形式自由,常用来______,亦可______。多运用______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顺天游
民歌
押韵
抒情
叙事
比兴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灯盏( ) 登( )时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6、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⑴糜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⑵肚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⑶铺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⑷搂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zhǎn
dēng

pàn
kuàng
méi
糜子

糜烂

羊肚

肚子

店铺
搂钱

铺路
lōu
lǒu
搂抱
7、解释下列词语
⑴心窝:
⑵几回回:

⑶登时:
⑷脑畔上:
⑸鸡毛信:

⑹天南海北:
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
立刻。
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粘附有鸡毛似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全诗的抒情线索 ——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1、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激动、跳跃
深厚
真挚、亲切
热情、明快
激越、昂扬





整体感知
全诗的感情基调 —— 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
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看延安
祝延安





整体感知
课堂检测
1.贺敬之,现代著名__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下面各句按照诗句的感情,划分节拍线和着重号有误的一项是 [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双手/搂定/宝塔山

C.千声万声/呼唤/你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糜(mí)子  延(yán)安  柳林铺(pù)
B. 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C. 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dēng)时
D. 气喘(chuǎn) 浪(làng)花  明镜(jìng)
诗人
剧作家
放歌集
雷锋之歌
中国的十月
千声万声/呼唤/你
C
méi

kuàng
D
4.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B
B
厉害
满窑

“脑畔上”诗中是指“窑洞的顶上”。
6、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⑴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A.搂住 .搂定 C.抱住)宝塔山。
⑵满心话________(A.立刻 B.马上 C.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⑶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________(A.养活 B.养育 C.哺育)我长大。
7.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A
B
C
A
拟人
8.下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饱满的激情,通过回忆延安、赞颂延安和对延安的展望,表达强烈的感情。
B.全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韵到底,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C.“延河滚滚喊‘前进’”中的“喊”字有较强的号召力,表现出一种不可抵挡的气势。
D.《回延安》选自《放歌集》,作者贺敬之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9、回延安》一诗,以回延安为线安排结构,按原诗顺序调整下列各句的顺序。
A.忆延安 B.欢聚延安 C.颂延安的贡献 D.回延安 E.赞延安的新貌
按原诗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B
可以换韵
D A B C E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背诵诗歌。
1、生词提写
莫要 厉害 挡住 心窝 搂定 柳林铺 延河 登时 树梢 糜子 油馍 满窑 脑畔 气喘
眼眶 费心 蓝天 彩虹 杨家岭 枣园 赤卫军
2、指名背诵课文
复习检查
第二课时
自主探究
㈠朗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1、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
⑵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小结:作者用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语、准确的动词,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⑷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⑶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自主探究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
⑹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⑸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自主探究
小结: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
“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⑺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
㈡朗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1、复习回忆
我们初一时学过《陋室铭》,还记得开头几句吗?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兴。
什么是比兴?
2、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⑴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⑵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小结: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热爱、眷恋之情。
运用比兴,以“糜子”“谷”起兴,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⑴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⑵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⑶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
表现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的情景。
㈢朗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第三节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自主探究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⑷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⑸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小结:诗人选取烧热的炕、生起的木炭火、米酒油馍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描写老、 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热烈情景。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
㈣朗读第四节,回答问题
1、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母亲延安换新衣”
⑴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⑵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看也看不过来。
过渡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
2、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
⑶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披彩虹”“迎春风”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人鲜明可爱的印象。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描绘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突出了延安变化之大,也突出了“延安精神”留给延安人民的财富。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
㈤朗读第五节,回答问题
第五层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⑴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⑵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⑶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
“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延河滚滚的涛声,气势非凡。
⑷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⑸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带”“来”“怀”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㈠写法探究
合作探究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几回回”“一口口”“几辈辈”是陕西方言,表示数量多。“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合作探究
3、诗中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试举例说明。
每节的第一句话常用“比”或“兴”,目的是引出第二句话的内容,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第一句话以“比”开头,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话中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诗中“双手搂定宝塔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热切思念;“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亲人重逢时话语之多。

㈡主旨归纳
合作探究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拓展探究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也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值得我们去钻研。让我们发扬“延安精神”,刻苦学习,为祖国建设献策献力。

回延安——抒写久别之情——激动满心怀
忆延安——追忆战斗生活——圣地养育我
话延安——描绘相聚场景——欢聚话今昔
看延安——记录崭新面貌——旧貌换新颜
祝延安——展望美好未来——圣地大贡献

赞美
热爱
延安
赞美
热爱
祖国
回 延 安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1、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甲]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乙]……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⑴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⑵[甲]部分中试分析“抓”“贴”“搂”“扑”几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答:


⑶[甲]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________________。
⑷[甲]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陕北民歌信天游
“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对延安的无限思念
对延安的无比热爱
无比激动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重回故地而无限喜悦之情。
⑸[乙]部分主要写“母亲”,母亲指_____,作者回忆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 这里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⑹[乙]部分“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⑺[乙]部分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
⑻[乙]部分“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诗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答:
延安
拟人
与延安人民亲密
比兴
养育与被养育
概括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
在诗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欢送、今日远迎,情意殷殷;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深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自然地引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2.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 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何“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
举办一次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请革命老前辈做一次以“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
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髙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应该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 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这首诗。
2、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再 见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同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各类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3、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引导学生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 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会想起什么呢?对,我们会想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会想起革命圣地—— 延安。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老一辈的革命家呀, 都对延安怀有深切的情感。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这首诗,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二、有关资料
1、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2、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于是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抒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党中央的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深厚而真切的无产阶级感情。这首诗发表在1956年6月的《延河》上。
3、文体知识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形式,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作用)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三、预习设计
1、请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补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根据课文填空
⑴土地平旷,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⑵青树翠蔓,___________,参差披拂。
⑶___________,有仙则名。水不在深,___________。
⑷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
答案:⑴屋舍俨然⑵蒙络摇缀⑶山不在高 有龙则灵⑷波撼岳阳城。
3、根据理解填空
⑴《关雎》一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4、文学常识填空
⑴“诗经六艺”是指《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⑵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比者,___________________”;“兴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信天游,也叫“________”,是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______形式,两行一节,上下句______,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形式自由,常用来______,亦可______。多运用______手法。
答案⑴风 雅 颂 赋 比 兴⑵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⑶顺天游 民歌 押韵 抒情 叙事 比兴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灯盏( ) 登( )时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答案:zhǎn dēng mó pàn kuāng
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⑴糜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⑵肚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⑶铺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⑷搂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答案:⑴糜①(méi)糜子 ②(mí)糜烂 ⑵肚①(dǔ)羊肚 ②(dù)肚子
⑶铺①(pù)店铺 ②(pū)铺路 ⑷搂①(lōu)搂钱 ②(lǒu)搂抱
解释下列词语
⑴心窝:
⑵几回回
⑶登时
⑷脑畔上
⑸鸡毛信:
⑹天南海北
答案:⑴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⑵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⑶立刻。⑷文中指窑洞的顶上。⑸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粘附有鸡毛似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⑹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全诗的感情基调 —— 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各层次应读出的感彩:第一层:激动、跳跃; 第二层:深厚; 第三层:真挚、亲切; 第四层:热情、明快; 第五层:激越、昂扬。
全诗的抒情线索 ——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第一层: 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回延安)
第二层: 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忆延安)
第三层: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话延安)
第四层: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看延安)
第五层: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祝延安)
五、课堂检测
1.贺敬之,现代著名__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诗人,剧作家  放歌集  雷锋之歌  中国的十月
2.下面各句按照诗句的感情,划分节拍线和着重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双手/搂定/宝塔山
C.千声万声/呼唤/你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答案:C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糜(mí)子  延(yán)安  柳林铺(pù)
B. 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C. 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D. 气喘(chuǎn) 浪(làng)花  明镜(jìng)
答案:D(A 项中“糜”应读“méi”;B 项中“肚”应读“dǔ”;C 项中“眶”应读“kuàng”。)
4.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答案:B。A项,“历害”应改为“厉害”;C项,“满窖”应改为“满窑”;D项,“废了心”应改为“费了心”。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答案:B。B项,“脑畔上”诗中是指“窑洞的顶上”。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⑴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A.搂住 B.搂定 C.抱住)宝塔山。
⑵满心话________(A.立刻 B.马上 C.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⑶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________(A.养活 B.养育 C.哺育)我长大。
7.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答案A(拟人)
8.下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饱满的激情,通过回忆延安、赞颂延安和对延安的展望,表达强烈的感情。
B.全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韵到底,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C.“延河滚滚喊‘前进’”中的“喊”字有较强的号召力,表现出一种不可抵挡的气势。
D.《回延安》选自《放歌集》,作者贺敬之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答案:B
9、回延安》一诗,以回延安为线安排结构,按原诗顺序调整下列各句的顺序。
A.忆延安 B.欢聚延安 C.颂延安的贡献 D.回延安 E.赞延安的新貌
按原诗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答案:D A B C E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生词提写
莫要 厉害 挡住 心窝 搂定 柳林铺 延河 登时 树梢 糜子 油馍 满窑 脑畔 气喘得 眼眶 费心 蓝天 彩虹 杨家岭 枣园 赤卫军
指名背诵课文
二、自主探究
㈠朗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1、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⑵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
⑶……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⑷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小结:作者用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语、准确的动词,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⑸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⑹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
⑺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小结: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㈡朗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复习回忆
我们初一时学过《陋室铭》,还记得开头几句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兴。
什么是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2、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⑴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⑵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运用比兴,以“糜子”“谷”起兴,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小结: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热爱、眷恋之情。以上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㈢朗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第三节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⑴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⑵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
⑶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表现出老人急于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的迫切心情和见面后满心欢喜的情景。
⑷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热情好客,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
⑸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小结:诗人选取烧热的炕、生起的木炭火、米酒油馍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描写老、 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热烈情景。
㈣朗读第四节,回答问题
1、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母亲延安换新衣”
2、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
⑴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看也看不过来。
⑵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过渡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
⑶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描绘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突出了延安变化之大,也突出了“延安精神”留给延安人民的财富。
“披彩虹”“迎春风”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人鲜明可爱的印象。
㈤朗读第五节,回答问题
第五层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⑴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⑵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
⑶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延河滚滚的涛声,气势非凡。
⑷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⑸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知识点学习:比兴关系: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三、合作探究
㈠写法探究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带”“来”“怀”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几回回”“一口口”“几辈辈”是陕西方言,表示数量多。“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诗中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试举例说明。
每节的第一句话常用“比”或“兴”,目的是引出第二句话的内容,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第一句话以“比”开头,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话中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诗中“双手搂定宝塔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热切思念;“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亲人重逢时话语之多。
㈡主旨归纳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四、拓展探究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五、课堂检测
1、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甲]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乙]……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⑴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⑵[甲]部分中试分析“抓”“贴”“搂”“扑”几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答:

⑶[甲]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甲]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⑸[乙]部分主要写“母亲”,母亲指______,作者回忆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 这里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⑹[乙]部分“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⑺[乙]部分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
⑻[乙]部分“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诗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答:

答案:⑴陕北民歌信天游;⑵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⑶对延安的无限思念 对延安的无比热爱 无比激动的心情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重回故地而无限喜悦之情。⑸延安 拟人 与延安人民亲密;⑹比兴,养育与被养育。 ⑺概括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⑻在诗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欢送、今日远迎,情意殷殷;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深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自然地引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2.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 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何“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 (2)示例:①举办一次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②请革命老前辈做一次以“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 (3)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 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 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实 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髙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 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 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 应该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 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这首诗。
2、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2《回延安》同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各类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3、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2、引导学生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掌握比兴、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 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会想起什么呢?对,我们会想起黄土高原,会想起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会想起革命圣地—— 延安。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老一辈的革命家呀, 都对延安怀有深切的情感。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这首诗,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二、有关资料
1、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2、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于是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抒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党中央的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深厚而真切的无产阶级感情。这首诗发表在1956年6月的《延河》上。
3、文体知识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形式,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作用)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三、预习设计
1、请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补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根据课文填空
⑴土地平旷,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⑵青树翠蔓,___________,参差披拂。
⑶___________,有仙则名。水不在深,___________。
⑷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
答案:⑴屋舍俨然⑵蒙络摇缀⑶山不在高 有龙则灵⑷波撼岳阳城。
3、根据理解填空
⑴《关雎》一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4、文学常识填空
⑴“诗经六艺”是指《诗经》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⑵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比者,___________________”;“兴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信天游,也叫“________”,是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______形式,两行一节,上下句______,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形式自由,常用来______,亦可______。多运用______手法。
答案⑴风 雅 颂 赋 比 兴⑵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⑶顺天游 民歌 押韵 抒情 叙事 比兴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灯盏( ) 登( )时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答案:zhǎn dēng mó pàn kuāng
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⑴糜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⑵肚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⑶铺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⑷搂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答案:⑴糜①(méi)糜子 ②(mí)糜烂 ⑵肚①(dǔ)羊肚 ②(dù)肚子
⑶铺①(pù)店铺 ②(pū)铺路 ⑷搂①(lōu)搂钱 ②(lǒu)搂抱
解释下列词语
⑴心窝:
⑵几回回
⑶登时
⑷脑畔上
⑸鸡毛信:
⑹天南海北
答案:⑴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⑵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⑶立刻。⑷文中指窑洞的顶上。⑸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粘附有鸡毛似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⑹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四、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全诗的感情基调 —— 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各层次应读出的感彩:第一层:激动、跳跃; 第二层:深厚; 第三层:真挚、亲切; 第四层:热情、明快; 第五层:激越、昂扬。
全诗的抒情线索 ——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第一层: 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回延安)
第二层: 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忆延安)
第三层: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话延安)
第四层: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看延安)
第五层: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祝延安)
五、课堂检测
1.贺敬之,现代著名__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诗人,剧作家  放歌集  雷锋之歌  中国的十月
2.下面各句按照诗句的感情,划分节拍线和着重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双手/搂定/宝塔山
C.千声万声/呼唤/你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答案:C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糜(mí)子  延(yán)安  柳林铺(pù)
B. 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C. 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D. 气喘(chuǎn) 浪(làng)花  明镜(jìng)
答案:D(A 项中“糜”应读“méi”;B 项中“肚”应读“dǔ”;C 项中“眶”应读“kuàng”。)
4.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答案:B。A项,“历害”应改为“厉害”;C项,“满窖”应改为“满窑”;D项,“废了心”应改为“费了心”。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答案:B。B项,“脑畔上”诗中是指“窑洞的顶上”。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⑴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_______(A.搂住 B.搂定 C.抱住)宝塔山。
⑵满心话________(A.立刻 B.马上 C.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⑶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________(A.养活 B.养育 C.哺育)我长大。
7.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答案A(拟人)
8.下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饱满的激情,通过回忆延安、赞颂延安和对延安的展望,表达强烈的感情。
B.全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韵到底,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C.“延河滚滚喊‘前进’”中的“喊”字有较强的号召力,表现出一种不可抵挡的气势。
D.《回延安》选自《放歌集》,作者贺敬之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答案:B
9、回延安》一诗,以回延安为线安排结构,按原诗顺序调整下列各句的顺序。
A.忆延安 B.欢聚延安 C.颂延安的贡献 D.回延安 E.赞延安的新貌
按原诗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答案:D A B C E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生词提写
莫要 厉害 挡住 心窝 搂定 柳林铺 延河 登时 树梢 糜子 油馍 满窑 脑畔 气喘得 眼眶 费心 蓝天 彩虹 杨家岭 枣园 赤卫军
指名背诵课文
二、自主探究
㈠朗读第一节,回答问题
1、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
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⑵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
⑶……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⑷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小结:作者用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语、准确的动词,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⑸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⑹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
⑺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小结: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
㈡朗读第二节,回答问题
复习回忆
我们初一时学过《陋室铭》,还记得开头几句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兴。
什么是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2、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⑴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⑵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⑶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运用比兴,以“糜子”“谷”起兴,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小结: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热爱、眷恋之情。以上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㈢朗读第三节,回答问题
第三节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
⑴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⑵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
⑶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表现出老人急于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的迫切心情和见面后满心欢喜的情景。
⑷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热情好客,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
⑸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
小结:诗人选取烧热的炕、生起的木炭火、米酒油馍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描写老、 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热烈情景。
㈣朗读第四节,回答问题
1、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
“母亲延安换新衣”
2、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
⑴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看也看不过来。
⑵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过渡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
⑶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描绘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突出了延安变化之大,也突出了“延安精神”留给延安人民的财富。
“披彩虹”“迎春风”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人鲜明可爱的印象。
㈤朗读第五节,回答问题
第五层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
⑴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⑵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
⑶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延河滚滚的涛声,气势非凡。
⑷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⑸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知识点学习:比兴关系: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三、合作探究
㈠写法探究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带”“来”“怀”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几回回”“一口口”“几辈辈”是陕西方言,表示数量多。“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诗中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试举例说明。
每节的第一句话常用“比”或“兴”,目的是引出第二句话的内容,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第一句话以“比”开头,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话中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诗中“双手搂定宝塔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热切思念;“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则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亲人重逢时话语之多。
㈡主旨归纳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四、拓展探究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热情好客、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五、课堂检测
1、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甲]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乙]……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⑴全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⑵[甲]部分中试分析“抓”“贴”“搂”“扑”几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答:

⑶[甲]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甲]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⑸[乙]部分主要写“母亲”,母亲指______,作者回忆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 这里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⑹[乙]部分“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⑺[乙]部分理解下列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
⑻[乙]部分“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诗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答:

答案:⑴陕北民歌信天游;⑵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⑶对延安的无限思念 对延安的无比热爱 无比激动的心情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重回故地而无限喜悦之情。⑸延安 拟人 与延安人民亲密;⑹比兴,养育与被养育。 ⑺概括延安对“我”在生活、思想上的抚育和培养。⑻在诗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欢送、今日远迎,情意殷殷;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深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自然地引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2.学习《回延安》这首诗后,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 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何“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 (2)示例:①举办一次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比赛②请革命老前辈做一次以“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 (3)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 对艰难的形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党的事业与家庭、亲 人甚至生命之间进行抉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实 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髙理想,所以才能坚定信念、前赴 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 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 应该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 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这首诗。
2、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