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中考总复习专题第四章 透镜及成像规律(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中考总复习专题第四章 透镜及成像规律(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29 11: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透镜及成像规律
教学目标
1.凸透镜和凹透镜
知识点1:透镜的类型及透镜作用.
2.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2:照相机;知识点3:投影仪知识点4:放大镜.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知识点5:凸透镜的成像实验及成像规律.
4.眼睛
知识点6:眼球的结构;
知识点7: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5.显微镜、望远镜
知识点8: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及原理.
基础回顾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 凸透镜 镜.此类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中间 薄 、边缘 厚 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 作用.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 焦点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 平行 主光轴;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不改变 .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u> 2f)时,能成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倍焦距与焦距之间(f(4)物体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u知识点
1.(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 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
(2)成像规律:






2.眼球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像.眼睛的调节功能是靠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
基础回顾
知识点
基础回顾
知识点
3.近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利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远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利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4.显微镜的原理是 :先用物镜(凸透镜)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凸透镜)使这个实像再成一个 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可以看见微小物体.
5.望远镜的原理是: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再经目镜使这个实像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望远镜还起到增大“视角”的作用.
知识网
透镜
种类
凸透镜
凹透镜
会聚作用
成像规律
特殊光线
发散作用
光路图
凸透镜
凹透镜
成像规律实验
应用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知识点1:透镜的类型及透镜作用.
1.现有一个玻璃球分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为 .
基础题:
ACDE
2.现在四种光学元件,如图甲所示,对于图乙的光图,方框中可放的一个元件为( )
A
3.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 )
A.一定是平面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一定是凹透镜
D.可能是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
D
知识点1:透镜的类型及透镜作用.
1.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 (填“放大”或“缩小”)的 (填“实”或“虚”)像.
变式题一:
放大

知识点1:透镜的类型及透镜作用.
1.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装液体的饮料瓶,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透明的装液体的饮料瓶相当于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所以在森林里不能随便丢弃这种饮料瓶
气泡处的水相当于凹透镜,成缩小的像;无气泡处相当于凸透镜,成放大的像.
变式题二:
知识点1:透镜的类型及透镜作用.
1.有一个透镜,不知是不是凸透镜,请你设计两种方法确定,并作简要的说明.(不能用手触摸)
方法一: ;
方法二: .
变式题三:
利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也可以
知识点二:照相机
1.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投影仪
基础题:
B
知识点二:照相机
2.如图所示,左边是某一物体的的形状,右边4个是供选择的物体的像的形状(不考虑大小).
(1)该物体在照相机的胶卷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为 .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 .
(3)把投影仪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 .
(4)用放大镜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 .
变式题一:
B
A
B
C
知识点二:照相机
变式题二:
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D
知识点二:照相机
4.如图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 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甲、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
变式题三:
a

知识点三:投影仪
基础题:
小明同学在用凸透镜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他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
C
知识点三:投影仪
5.下图为某同学的头像幻灯片.在放幻灯片时,将幻灯片倒着插在幻灯架上,屏幕上出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 )
变式题一:
B
知识点三:投影仪
变式题二:
2.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照,若再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全身照,应该使( )
A.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缩短
B.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伸长
C.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缩短
D.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伸长
A
知识点三:投影仪
3.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画面,但若有一个小虫正好飞落在凸透镜镜片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为 ( )
A.几乎无影响 ? ?B.画面上有只小虫
C.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D.画面变得模糊
变式题三:
A
知识点四:放大镜
9.如图,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基础题:
A
知识点四:放大镜
小明用焦距为l0 cm 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问的距离应是 cm.
变式题一:
小于l0
知识点四:放大镜
1.想出去旅游的老爷爷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
A.地图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地图远一些
B.地图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地图近一些
C.地图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地图近一些
D.地图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地图远一些
变式题二:
A
知识点四:放大镜
变式题三:
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 上的微雕作品“ ”产生浓厚兴趣.
(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的 (选填序号)进行观察.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cm.
(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 ”,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 .
A.小于5cm B.大于5cm且小于10cm
C.等于10cm D.大于10cm
A
A
知识点五:凸透镜的成像实验及成像规律
5、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率”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1)装置中明显错误的是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 ,因而导致光屏上接收不到烛焰的像,小明调整好装置后,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这种成像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有(请举出一例) .
(2)如果将烛焰移到装置图中20cm处,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是因为 。
基础题:
不在同一高度上
放大
投影仪
不能
烛焰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或物距小于焦距)
成的是虚像,故不能再光屏上成像。
变式题一:
9、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
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

10

放大
知识点五:凸透镜的成像实验及成像规律
变式题二:
5、 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在图中虚线框内画
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
(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平行光源 光屏 刻度尺
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具有偶然性
知识点五:凸透镜的成像实验及成像规律
知识点六:眼球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变式题三: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
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正立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
C
C
知识点六:眼球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1.如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的实像(选项“正立”或“倒立”).

倒立
基础题:
知识点六:眼球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10.在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B
变式题一:
知识点六:眼球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变式题二:
知识点六:眼球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知识点七: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及原理
基础题:
下列对望远镜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望远镜的结构跟显微镜的的相似
B.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两部分组成
C.望远镜目镜的焦距长,物镜的焦距短
D.望远镜目镜的直径较大
CD
7.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 的 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变式题一:
缩小

放大

知识点七: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及原理
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  . (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乙的E、F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
(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的关系”.
AC

透镜的材料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点为光心,F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 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
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
C.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
3.(2010.河北)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
C.凸透镜所成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
B
B
注意凸透镜成像规律,记住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以利用这三条特殊光线进行作图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也可以利用它进行分析成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