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空气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空气是什么样的
教材:粤教粤科版2017第一单元《水和空气》第三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用各种感官感觉到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气体。
3.比较空气和水的共同点。
4.激发学生探究身边科学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用各种感官感觉到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气体。
三、教学难点:空气和水的共同点。
四、课时:1课时
五、材料准备:
教师:吹泡泡的水和工具、保鲜袋、水槽、烧杯
学生:保鲜袋、气球、夹子、吸管、小薄膜袋、橡皮筋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音乐《吹泡泡》,出示吹泡泡的工具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玩过吹泡泡吧?(生:玩过!)你们还想玩吗?(生:想。)今天谁把问题回答得好,学习得专注,老师就请他上来吹泡泡。
2.让学生用手捏紧鼻子,并说说感觉。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东西进不了鼻孔才导致胸闷不舒服?(空气)
3.引入:那么空气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来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活动1?身边的空气
1.奖励上面问题回答得好的同学上台吹泡泡,并告诉他们这位小朋友吹完泡泡,后面还有机会再请其他小朋友上来吹,只要后面的问题回答得好。
2.师:大家有没发现吹出的泡泡可以在飘呀飘?是谁让这些泡泡飘的呢?(空气)表扬回答得对的同学。
3.视频:红旗飘扬、树枝树叶飘动说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4.师:日常生活中,你还从哪些现象可以感觉到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呢?学生举例,教师给予中肯的表扬。
5.小结: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我们离不开空气。
空气看得见吗?有颜色吗?它还有哪些特征呢?
(三)活动2?观察空气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2.视频讲解实验的操作方法。
3.指导学生用袋子装空气并拽住袋口。
4.指导学生用笔尖在袋子上刺个小孔,并靠近耳朵听一听,能听到什么?还有其他什么感觉?
5.学生独立操作实验。
6.让学生口头描述实验操作过程和感觉。
1)让学生汇报感觉:听到了“唏唏”的声音,还感觉到凉凉的。
2)师:为什么会听到“唏唏”的声音,还感觉到凉凉的呢?(生:空气流出来。)表扬回答得好的同学。
3)小结:空气会流动
6.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板书:空气有颜色吗?看得见吗?有味吗?会流动吗?(板书:空气是看不见的、无色无味的、可以流动的。)
7.师出示一杯水,并倒下来,让它慢慢流动:水有颜色吗?有味吗?可以流动吗?(生回答)
8.指导学生对比空气和水的沟通特征:都是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
(四)活动3?让空气流出来
1.视频讲解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
3.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看到气泡
4.指导学生描述:我用薄膜袋兜了一带空气,并用手拽住袋口,然后用笔尖戳破一个小孔,并压到水中,我看到了有气泡冒出来,说明空气可以流动。
5.表扬描述得好的同学。
6.总结:空气是无色的、无味、可以流动的。
(五)拓展:亲子时间
在塑料吸管两端分别连着气球和塑料袋。打开夹子,气球和塑料袋有什么变化呢?
1.出示气球、夹子、吸管和塑料袋等物品,布置亲子作业
2.让学生猜一猜实验现象。
3.视频演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