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2020年春,“新冠病毒”肆虐,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下列行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排查统计 B、分发口罩 C、消毒杀菌 D、测量体温
2、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在日常抗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易挥发 B.熔点-114℃、沸点?78℃
C.具有可燃性 D.具有特殊香味
3、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4、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手拿滴管 D、盖灭酒精灯
5、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的朝向先如图②后如图①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吋,试管口朝向如图③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 B.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污
C.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 D.食醋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7、小明欲用托盘天平称取23.6g食盐,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在添加药品过程中发指针向右偏转(砝码质量最小为5g),此时正确的操作是( )
A.向左盘添加药品 B.向左移动游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右盘砝码
8、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人体健康、环保安全的产品
B.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9、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实验法 用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B 分类法 根据组成物质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 归纳法 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
D 类比法 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A.A B.B C.C D.D
10、小明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8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3mL,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小于5mL B.大于5mL C.等于5mL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1、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⑦,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③ ;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④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⑤⑥ 。
12、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用手轻轻扇动使气体进入鼻孔;
(2)指出B实验的错误之处试剂瓶塞正放在桌面,盛溶液的试管口未接触试瓶口; ;
(3)C实验操作的名称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4)D实验的错误原因是不能用量筒作反应容器. .
13、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NO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NO不稳定的原因是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
(3)NO可用排水 ?法收集。
(4)治理NO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2CO2+N2。
(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调节心、脑血管等 。
14、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如图1常见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试管(填仪器名称,下同);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 。
(2)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回答问题: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42mL;该同学若要量取47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 胶头滴管(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mL该液体时,若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47mL。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3放置,其中正确的是
C(填字母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
15、据报道:某村民家发生煤气罐爆炸,经初步调查,事件起因是液化石油气钢瓶连接软管老化,造成液化气泄漏,遇明火燃烧、发生燃爆。小刚同学刚开始学习化学,他想知道液化气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对此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
(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 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液化气,点燃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 ,说明液化气燃烧有水生成 。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发烫 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液化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
【获得结论】
(3)该实验结论是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作出此判断的依据为有新物质生成 。
【反思与交流】
(4)液化气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正确 ,试举一例说明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D 5、C 6、D 7、A 8、B 9、D 10、B
二、填空题:
11、答案为:(1)⑦;③
(2)①④;②⑤⑥。
12、解:(1)闻药品或气体气味时要:用手轻轻扇动使气体进入鼻孔,故答案为:用手轻轻扇动使气体进入鼻孔;
(2)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故答案为:试剂瓶塞正放在桌面,盛溶液的试管口未接触试瓶口;
(3)C实验操作的名称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4)量筒不能做反应的器皿,故答案为:不能用量筒作反应容器.
13、答案为:
(1)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
(2)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3)排水;
(4)2CO+2NO 2CO2+N2;
(5)调节心、脑血管等。
14、解:(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烧杯;
故答案为:试管;烧杯;
(2)根据图中所示可以知道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42mL;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当液体的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仰视读数偏小,所以量取的实际体积大于47mL;
故答案为:42;胶头滴管;大于;
(3)A、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并盖上灯帽,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完药品后,要把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故B错误;
C、取完药品后,试剂瓶要立即盖上盖子,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
故选:C。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为:
(1)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2)①水雾;液化气燃烧有水生成;
②发烫;
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液化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3)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4)正确;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