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导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导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27 17:5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知识目标】
①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史实;知道元朝的建立及陆秀夫、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简述忽必烈“治国安民”的方略。
②理解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你知道上图是历史上哪位著名人物吗?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
1.生活状况: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2.统一:1206年,____________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_______。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灭西夏:____________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灭金:蒙古和________结盟,南北夹击金朝。________年,蒙古灭金。
3.对峙:金朝灭亡后,________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上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
1.建立
(1)背景: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施行“____________”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__________。依照____________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2)建立:________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2.统一
(1)灭宋:________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____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2)统一:____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3.意义: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____________局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联知识挖掘
忽必烈推行中原制度和文化与其统一全国的关系:忽必烈推行中原制度和文化更容易得到中原人民的认可,有利于蒙古的发展和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军事实力的增强,从而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妙招助学助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
材 料 在 线
材料一 “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忽必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材料二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的统一的政权。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的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他们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统治者还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蒙古族主动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机构学习儒家经典。
论 从  史 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知识延伸
元朝统一全国的影响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加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同时也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从此,中华民族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长时期的民族分裂。
探究点二 正确认识文天祥抗元
史 料 在 线
史料一

史料二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论 从 史 出
有人产生疑问:既然肯定了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知识延伸

课堂小结                   

课外链接
忽必烈与涮羊肉的故事
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统率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忽必烈猛地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这时,探子突然飞奔进帐禀告敌军大队人马追赶而来,离此仅有十里路。清炖羊肉是来不及了,怎么办呢?厨师急中生智,飞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上细盐、葱花和姜末,双手捧给刚来到灶旁的大帅。忽必烈抓起肉片送进口中,接连几碗之后,他挥手掷碗,翻身上马,英勇地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从此,涮羊肉成了宫廷佳肴。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指的是(  )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2.成吉思汗的主要政绩是(  )
A.灭亡金朝 B.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C.建立元朝 D.建立行省制度
3.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1227年,西夏被什么军队所灭(  )
A.辽 B.北宋 C.蒙古 D.南宋
4.右图所示的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它是全国唯一展示金源文化历史的博物馆。在历史上,金朝灭亡的时间是(  )
A.1234年B.1227年C.1271年D.1260年
5.文天祥之所以能赢得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他(  )
A.写了《过零丁洋》一诗 B.率军抗元,被捕后宁死不屈,是抗元英雄
C.率军多次打败元军的进攻 D.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6.“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历史记载浓缩了蒙古帝国从兴起到完成全国统一的过程,开创和完成这一过程的人分别是(  )
A.李渊和李世民 B.宋太祖和宋高宗C.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D.唐太宗和唐玄宗
7.忽必烈效法汉制的根本目的是(  )
A.笼络汉人 B.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C.更好地统治汉人 D.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8.下面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B.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我朝旧的传统制度与汉法不同,你现在久居汉地,建都立城,各种制度全部采用汉法,是出自什么动机呢?”
材料二 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初年为什么会有汉法与旧俗之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统治者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汉法有何意义?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1)材料一记述了忽必烈的哪两大功绩?他即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2)材料二的这句名言是谁说的?请写出他的主要事迹。




(3)元朝的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


10教师详解详析
【自主学习】
一 2.铁木真 成吉思汗
二 1.成吉思汗
2.南宋 1234
3.南宋
三 1.治国安民 农桑 中原王朝 1271 
2.1276 文天祥 1279
3.分裂割据 统一多民族国家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元朝完成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点二 我们充分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文天祥率军抗元,对于保护南宋范围内较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积极意义。文天祥舍己为国、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表现了崇高的气节。二者的角度不同,并不矛盾。
【当堂检测】
1.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主要历史人物的功绩,“唐宗”指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是宋太祖赵匡胤;1206年,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B 3.C 4.A
5.B [解析] 文天祥赢得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在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他宁死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6.C [解析] 本题考查铁木真和忽必烈的功绩。12世纪时,铁木真在蒙古草原上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征战,打败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之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后来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6年,灭南宋。
7.B 
8.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各民族政权由并立到逐步实现统一的过程。由图示中的箭头方向,得出由北宋、辽、西夏的并立到金灭辽、北宋;再由南宋、金、西夏的并立到蒙古灭西夏、金,元朝建立,元灭南宋。故选B。
9.(1)双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活区域、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2)注重农桑,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变;保护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和制度;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组织人编写《农桑辑要》,并颁行全国。
(3)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复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0.(1)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2)文天祥。开展抗元斗争。
(3)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