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知识目标】
①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知道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②知道五代十国;理解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能客观评价五代十国的历史局面。
【自主学习】
一、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________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__________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________年,________和部将________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________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右图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他以过人的胆识领导了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的结果如何?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1.黄巢起义
(1)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____________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②人民赋役繁重。
③连年的灾荒。
(2)过程: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________,建立________,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结果:起义被镇压。
2.唐朝灭亡: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政权: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__”。
2.社会状况
(1)________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2)________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3)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_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关联知识挖掘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关系: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妙招助学助记
―→―→―→―→―→
【合作探究】
探究点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材 料 在 线
材料一
唐玄宗统治前期 唐玄宗统治后期
崇尚节俭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日益奢华不理政事任用奸相朝政腐败
材料二 天宝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边将安禄山身兼三个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酒色中,“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材料三 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资治通鉴》
材料四 宫廷焚烧,十不存一……东至汴、郑,达于徐方,北至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论 从 史 出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
知识延伸
唐朝衰亡的原因
(1)安史之乱使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使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被严重削弱。
(3)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4)土地兼并严重,加之连年灾荒。
(5)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课堂小结
课外链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唐代诗人杜牧路经华清宫时有感而作的。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令人骑上快马,经过七天七夜,以接力的方式,从千里之外的岭南运送荔枝到长安,以供杨贵妃享用。在传送荔枝的途中,差官和马匹常常会被累死,他们千辛万苦只是为了换得杨贵妃一笑。而人们不知道送的是荔枝,还以为是紧急公文呢。该诗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山西榆次期末测试史料记载,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段文字中所提到的皇帝是( )
A.隋炀帝 B.隋文帝C.唐太宗 D.唐玄宗
2.山西运城期末模拟下列属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的是( )
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他宠爱杨贵妃,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 ②唐玄宗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政治黑暗 ③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 ④洛阳周围几百里内,不少州县成了废墟 ⑤经过这次战争,唐朝由盛转衰 ⑥管辖今河北、山西、辽宁一带的节度使安禄山乘唐朝内地兵力空虚、政局混乱,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夺取唐朝政权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3.农大附中期末测试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唐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B.唐朝从此灭亡
C.它是唐朝前期统治阶级的纷争 D.它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败
4.山西省实验期中测试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下列关于黄巢起义,不正确的是( )
A.起义军转战南北B.攻进长安,建立政权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5.山西实验期中测试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均为武将B.五代均在北方,十国均在南方
C.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6.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赋税繁多”“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反映的应该是( )
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B.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C.唐末黄巢起义的原因 D.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7.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建立唐朝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 黄巢 B.李世民 朱温C.李渊 朱温 D.李世民 黄巢
8.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增强。统一的因素包括( )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9.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年份 全国人口数量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1 900 000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 37 140 000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41 410 000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45 310 000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52 910 000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 16 900 000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 1 576 000
(1)从64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
(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
(3)从上面表格人口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5教师详解详析
【自主学习】
一 1.边疆 节度使
2.755 安禄山 史思明
3.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二 1.藩镇割据 长安 政权
2.907 朱温
三 1.五代十国
2.北方 南方 统一
【合作探究】
探究点 (1)①政治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③节度使势力膨胀。
(2)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当堂检测】
1.D 2.B 3.D 4.D
5.B [解析] 五代十国中五代是出现于北方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十国中九个政权位于南方,北汉是割据太原的一个政权,位于北方。
6.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老百姓有‘赋税繁多’‘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末黄巢起义的原因,其他选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
7.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兴亡。618年,李渊建立唐朝。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8.B [解析] 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造成的是国家的分裂局面,不利于统一。排除带①的选项,故选B。
9.(1)呈快速上升趋势。经过“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人口增长迅速。
(2)呈现极速下降趋势。安史之乱使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之后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不仅人口大量死亡,而且由于中央对地方的失控,使登记在册的人口数量也极速减少。
(3)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同时人口的增长也会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动荡会影响社会安定,人口数量也会受到影响。